佤邦在缅北的位置
一、佤邦联合军的起源
( 一) 佤族的分布与缅甸佤族聚居区的形成
缅甸是一个拥有135 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在这135 个民族中有很多是跨国境而居的跨境民族。"佤族" ( 自称"巴饶克"、"阿佤"等) 源于古代的"百濮",是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民族,跨居中、缅、泰三个国家。佤族是缅甸最原始的民族之一,很早就居住在以公明山( 又称为"阿佤山",今缅甸佤邦勐冒县内) 为中心的地区。据缅甸学者考察,散居于今天缅甸掸邦中部的"梁人"( Riangs) 、景栋地区的"泰黎人" ( Tai Lois) 或"泰兑人" ( Tai Dois) 及"森松人"( Sensum) 均是佤族的一些支系。佤族是山地民族,多生活在高寒山区,生产劳作多以原始的刀耕火种、毁林开荒为主,辅以少量的种植、养殖、采集等。在英国殖民者统治缅甸时期,佤族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就是种植罂粟和鸦片贸易。历史上,佤族是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文字,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方传教士根据佤语的发音为他们创造了拼音文字,但流传不广。缅甸佤族和中国佤族都操佤语,缅甸佤族大部分会说掸语,少部分佤族还会说云南话和缅语。现阶段缅甸约有60 万佤族人,大多居住在缅甸掸邦第二特区( 佤邦) ,还有部分生活在泰缅边境地区。 佤邦军分布区佤联军辖区由北至南分成两部分。北部辖区位于掸邦东北部,以东,北纬22°一23°和东经98°一100°之间。东北面与中国临沧地区耿马县和沧源县,思茅地区澜沧县、西盟县、孟连县,州勐海县接壤,边境线长502公里,在中缅边境145至210界桩之间,西北与控制区(掸邦第一特区)相邻,东南是掸邦东部同盟军控制区(掸邦第四特区),西面至萨尔温江,南面是缅政府控制区。掸邦第二特区的北部辖区包括邦康、龙潭、南登3个特区和景北(勐冒)、景南、勐博和温高4个县,约1.7~1.8万平方公里,人口60余万。
佤邦民兵历史上的"佤邦"( Wa State) 与现阶段的"佤邦"有很大的区别。"佤邦"这一称呼从何时开始已无从考证,但有资料证明,自英国殖民时期开始就有人称茫弄以北、缅甸一侧靠近阿佤山区的地方为"佤邦",中"邦"是指防御工事良好、以土司为单位管辖的山寨。1947 年的缅甸宪法规定: 今掸邦同盟和佤邦所在的区域,将形成为缅甸联邦的一部分,并从此以后命名为"掸邦"。( 二) 氏族社会时期的佤族游击队( 1968 年以前)缅甸独立前,英国殖民者利用民族矛盾,挑拨民族关系,实行"以夷治夷,分而治之"的殖民统治,因此部落间的纷争和械斗不断,各个部落之间处于割据的分裂状态。历史上的阿佤山区是西南土司制度,当地人过着氏族社会的部落生活,拥有大大小小的部落和头人,据不完全统计,当时这一地区的部落有60 多个。鲍岩嘎就是佤山昆马地区的头人之一。鲍岩嘎有四个儿子: 鲍有谊、鲍有祥、鲍有良、鲍有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中国政府曾多次组织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及群众代表到北京参观访问,昆马地区的鲍岩嘎和他的兄弟鲍三板就参加过这些活动,并且还受到过当时中央领导人的接见与鼓励。在1960 年中缅勘界前,昆马地区是属于中国的。在中缅边境线未正式勘定前,现阶段的缅甸佤邦地区就处在著名的中缅南段未定国界的范围里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的中国国民党政府与英国政府草签了一个中缅临时边界协定,历史上称为"1941 年线",但双方都没有进行正式勘定。1957 年中国政府从"1941 年线"撤回,这样就使包括昆马地区在内的佤山地区又变成了无人管理的区域。国民党残军多次联合当地的敌对武装乘机对昆马地区进行分割蚕食,当地部落武装组织( 称自卫队) 也互相残杀械斗,战乱不断,人民财产被掠夺,流离失所,被迫开始逃亡。在这样的背景下,1966 年6 月,鲍有祥与其堂叔鲍三板一起组织了昆马游击队。1967 年5 月,以岩肯、岩克龙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岩城游击队。1968 年,以鲁兴国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户双游击队。1969 年2月,以赵尼来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绍帕游击队。这些游击队的宗旨是"反抗压迫、解放佤山"。这几支分散的游击队在经过了数场游击战后,在鲍有祥和赵尼来等人的商议下,把昆马、岩城、绍帕、户双几支游击队合并成立了一个游击大队,下属5 个分队,共有300 多人,200 多条枪,其中有步枪150 支、机枪5挺、冲锋枪15 支。鲍三板任大队长,鲍有祥任副队长。
佤邦联合军(United Wa State Army)简称:佤联军-正规部队总数约3万人左右,总部设在邦康,在南方的泰缅边境还设有一个军区叫做佤联军171军区;为缅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装组织。2009年8月29日,有媒体报道佤邦联合军加入果敢军。1989年4月,先后组建了417师、418师、420师、421师、214师、独立团、炮团、警卫团。5月份又组建了525师。1996年420师、525师合拼为171军区。地方上,各县组建了县大队(勐冒县组建了629团)和民兵营。现任佤邦联合军总司令为鲍有祥,副总司令赵忠丹、岩伦,总参谋长赵忠丹,副总参谋长再三、李老二、田建明、赵岩忠、岩荣。佤邦联合军总部设于邦康市。
佤邦联合军总司令鲍有祥( 三) 缅甸共产党领导下的佤族武装( 19681989 年)在20 世纪60 年代末到70 年代初,缅甸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在缅甸北部与东北部地区轰轰烈烈地展开了。1968 年缅甸共产党由于作战需要在缅甸北部与东北部建立了根据地,创建了四大军区,中部军区即现今佤邦地区。鲍有祥、赵尼来等游击队领导人主动联络缅甸共产党,接受缅甸共产党对游击队的整编。以户双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缅甸人民军东北军区4048 营,以绍帕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4049 营,以昆马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502 营,以岩城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501 营。 这些游击队接受缅甸共产党的领导,整编为"缅甸人民军",隶属于东北军区。随后成立了缅甸人民军江东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这些部队。
1971 年4 月30 日,在缅甸共产党江东指挥部的领导下解放了勐冒( 傣语"新地方") 。随后人民军又解放了营盘、邦尧、金厂等广大地区。1972 年3月,缅甸共产党东北军区司令部迁至勐冒。1972 年8 月1 日,缅甸共产党在勐冒地区成立了北佤县政府,当时北佤县政府与缅甸共产党北佤县委实际上是两个班子,一套人马,实行一元化的领导。缅甸共产党领导时期该地区的路线方针是: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农民为基础,以军事为中心,以农村包围城市,赢得战争,夺取政权为目的。1973 年4 月,缅共人民军东北军区司令部迁到邦康。1978 年7 月,缅甸共产党中央总部迁到邦康,组建了北佤县、南佤县、景北县、邦康特区。缅甸共产党在佤山地区为了贯彻落实"赢得战争、夺取政权"的方针路线,先后三次挥师"西伐",渡过萨尔温江到缅甸中部与缅甸政府军作战。第一次"西伐"作战是1974 年6 月1 日至7 月17 日; 第二次是1974 年12 月1 日至12月12 日。前两次战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群众基础差、后勤补给困难、军队指挥不灵活,难以坚持战斗。在经历了前两次战斗的失败后,缅共部队在1975 年1月17 日第三次渡过萨尔温江,在缅甸中部的东枝、勐农、勐板、锡胜等地进行游击战,前后历时18 年,战果均不显著,萨尔温江也因此被称为缅甸共产党的"断魂江",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88 年。
1985 年9 月9 日,缅甸共产党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赵明同志被选为中央委员,赵尼来、鲍有祥、李自如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缅甸共产党领导佤山地区长达20 年时间,前期的确是为佤山地区的解放与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缅甸共产党执政的后期,因连年征战,群众生活水平逐年下降,民不聊生,部队供给短缺,根据地面积不断缩小。后期的缅甸共产党中央领导人思想僵化,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之风盛行,大民族主义与宗派主义也越来越严重,领导干部由于在禁止毒品贸易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先后开始相互拉帮结派,扶植亲信。缅甸共产党中央领导人不仅左倾思想严重,也不愿意接受来自基层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并对提出正确意见的干部群众扣以"反党"的罪名。与此同时,中国产党由于输出革命的效果不明显也逐渐减少对缅甸共产党的援助,造成缅甸共产党无力维持正常的武装力量,缅甸共产党内部开始酝酿反叛。最后,国际形势悄然变化更成为了缅甸共产党衰败的催化剂。 ( 一) 佤邦联合军的成立1. 佤邦联合军的初建缅甸军人政府于1988 年9 月18 日上台执政,军政府采取缓和民族矛盾、放宽经济领域限制的宽松政策,并实行对外开放。这样大幅度的政策调整加速削弱了缅甸共产党的群众基础与政治基础。在1989 年3 月至4 月间,缅共内部发生大分裂,最终导致缅共解体。
1989 年3 月11 日,原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彭家声在果敢宣布脱离缅甸共产党领导,成立了"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和"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党"。缅甸共产党中央领导人命令当时任北佤县县长、12 旅旅长的赵尼来与当时任中部军区副司令员的鲍有祥,率部队前往镇压。赵尼来、鲍有祥并没有听从缅共中央的指示前往果敢地区镇压彭家声,而是在4 月11 日分别策动缅甸人民军第5 旅、第12 旅等部起义,并在罗常保率领的中央警卫旅的接应下,于4 月17 日顺利包围并占领了缅甸共产党中央所在地邦康,扣押了时任缅甸共产党中央主席的德钦巴登顶等人,随后把他们驱逐出境。赵尼来、鲍有祥在1989 年4 月17 日正式脱离缅甸共产党的领导,这就是震惊内外的"4·17 事件"。
1989 年4 月22 日, "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军"和"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党"成立。赵尼来任联合党总书记,鲍有祥任联合军总司令。脱离缅共后的赵尼来、鲍有祥等人立即与缅甸军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多次接触,于1989 年5 月在佤邦按照果敢模式和军人政府达成口头协定,停止战争,接受军人政府的领导,并将其治理辖区称为"缅甸掸邦第二特区" ( 佤邦联合军一般自称为"缅甸第二特区( 佤邦) ",自认为佤邦与掸邦是同级政府) 。1989 年10 月,鲍有祥以起义部队和自愿留下来的缅共人民军为基础,收编了布盟、岩小石、扎跌、麻哈三、鲍来吴、昆俄等十几家原先与其敌对的"自卫队",将"民族民主联合军"改为佤邦联合军,由他担任总司令。 2. 佤邦联合军的辖区佤邦联合军的辖区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北部地区与南部地区。北部地区位于东经99 度至100 度、北纬22 度至23 度之间。控制国境线502 公里,即中缅边境145 至210 号界桩之间。 东北面与我国云南省临沧市的耿马县、沧源县、普洱市的澜沧县、西盟县和孟连县,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县接壤; 北面与缅甸掸邦第一特区( 果敢) 相连; 南面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相邻; 西面与掸邦的曼甘孟、勐杰、滚弄、当阳等城镇隔江相望; 西南面和掸邦的勐洋、勐卡、万塔凯接壤。面积约为1. 8 万平方公里,其中95%为山地。人口约30 万,佤族占人口总数的70%以上,同时也居住着傣、汉、景颇( 克钦) 、拉祜、苗、德昂( 崩龙) 、傈僳、布朗、缅、回等16 个民族。北部地区下辖勐冒县、温高县、勐波县和南邓特区、邦康特区。龙潭特区于2008 年1 月1 日起改为龙潭区,属勐
冒县管理。南部地区位于东经98 度至100 度、北纬19 度至20 度之间,东西距离215公里,南北距离91 公里。东临老挝会晒,南面与泰国清莱府米赛、美斯乐、大其力等地接壤,国境线约500 公里,北面与西面分别与掸邦的孟东、勐撒、贺勐等地相邻。北部地区与南部地区相隔约400 公里的缅甸掸邦第四特区和缅甸中央政府控制区域。南部地区面积约为1. 7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5 万,生活着傣、佤、苗、彝等民族。南部地区下辖南部行政事务管理委员会: 永邦区、万宏区、勐角区、勐岗区、回俄区、户约区、开龙区,南部行政事务管理委员会为佤邦中央直辖。整个佤邦地区人口约50 多万,全邦总面积约3. 5 万平方公里。佤邦地区人口绝大多数为农业人口,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很低,依然存在大量文盲。
3. 佤邦联合军的党政建设佤邦基本继承与延续了缅甸共产党时期的党政制度,建立了党组织、特区政协,制定一系列党政路线、方针、政策,还成立了佤邦政府。( 1) 佤邦联合党佤邦联合党于1988 年12 月20 日筹建,原名为"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党",由于形势需要,1989 年11 月4 日,改名为佤邦联合党。佤邦联合党党章是: 佤邦联合党是由缅甸第二特区( 佤邦) 各族人民的优秀儿女组成的先锋队组织,是领导缅甸第二特区( 佤邦) 革命运动、人民团体、武装部队、人民政权的核心力量。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佤邦联合党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最低目标是在佤邦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发展佤邦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把佤邦建设成为自给自足,文明的新佤邦; 党的最高目标是在缅甸实行多党制的各民族团结平等的联邦共和国而奋斗。1992 年12 月20 日,佤邦联合党在邦康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并顺利通过了党的纲领和章程。大会选举赵尼来、鲍有祥、李自如、赵明、肖明亮为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推举了赵尼来为总书记,赵明、肖明
亮为副总书记。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支部。截止2009 年底佤邦联合党拥有党员共计8000 多人。( 2) 佤邦联合军的基本政策与路线佤邦联合党给佤邦联合军制定的基本路线是: "一手高举和平民主的旗帜,一手高举武装自卫的旗帜,争取民族区域自治"。在经济建设和经贸活动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对外开放,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发展佤邦"的经济政策。在佤邦多民族杂居混居的实际情况下实行"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团结和睦,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既反对大民族主义,又反对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的民族政策。在全邦实行"不分裂国家,不分裂佤邦,不干预政权前提下的信仰自由"宗教政策; 实行"团结和睦、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对外关系政策; 并确立"缅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缅族"的主导思想。( 3) 缅甸掸邦第二特区政府( 佤邦政府)1995 年5 月11 日,由于佤邦地区政治经济发展形式的需要成立缅甸掸邦第二特区政府( 佤邦政府) 。缅甸掸邦第二特区政府( 佤邦政府) 是领导佤邦各族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政府担负着对内部政权事务的领导和对外政务联系的任务。佤邦也拥有邦徽,它是公明山在金色麦穗的环绕下伴着一颗光芒四射的红色五角星。缅甸掸邦第二特区政府下辖勐冒县、温高县、勐波县和南邓特区、邦康特区以及171 军区南部行政事务管理委员会。其主要负责人有: 勐冒县县长肖赛保,书记鲁兴邦; 勐波县县长李岩书,书记田永新; 邦康特区区长尚勐,邦康特区党委书记毕地; 南邓特区党委书记鲁兴甲。
( 二) 佤邦的发展状况佤邦联合军在战时是作战队,在和平年间就是生产队,也承担地方建设的任务,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戍边屯垦制度。佤邦联合军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口号,第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教育和医疗卫生工作,第二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交通、能源、城镇建设,在1996 年11 月底成立以团级为单位的稽查大队,县、特区成立稽查中队、小队,分区分片的落实罂粟禁种,强制进行罂粟的铲除工作,发展各种替代经济作物。从1999 年11 月16 日开始,佤邦政府强制组织动员佤邦北部山民进行"移民禁毒大搬迁"的南迁工程,移民由军队押送,大部分安排在勐阮( 现今叫"拥邦",为518 旅所在地) 一带。军队和政府为移民选好居住地,搭盖简易的石棉瓦房或者铁皮房,规划好耕地,并发给粮食种子,还实行减免烟农的税收等积极措施。南部171 军区下辖的旅大多建有自己的农场。在交通方面,截止到2009 年年底佤邦全邦的公路由只能旱季通行的泥土公路约300 公里增长到3000 多公里,基本上做到县、区、乡都通了公路。其中柏油路面、弹石路面约800 多公里,从邦康至昆马、龙潭、勐冒等地,从邦康到勐平、勐波都是弹石路,从邦康到曼相是柏油路。在邦康、昆马、勐冒、万宏、勐岗都建有直升飞机场。交通的建设有效地改善了佤邦的交通条件,方便了群众,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往来,促进了佤邦的经济发展。
在文化教育方面,1989 年佤邦仅有20 所小学,学生人数不足500 人,截止到2009 年年底有各类学校360 所,在校学生36700 多人,其中有10 所学校办有初中和高中,并且教育是强制和免费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宏邦学校与振兴学校,这些学校培养出一大批初中、高中、中专毕业生,这些毕业生也逐一走上工作岗位,为佤邦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智力保证,使全民文化水平有大幅度提高。在卫生医疗方面,1989 年佤邦只有4 家医院、8 所卫生所,截止到2009 年年底已有医院20 家,卫生所175 所,并有无国界医生组织、马蒂莎国际组织、国际爱心组织等国际医疗组织在佤邦进行医疗援助,帮助佤邦培训大量医生、助产士、乡村志愿者和当地社区卫生人员等,初步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降低了婴儿出生死亡率,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意识与健康水平。在能源开发利用方面,1989 年佤邦仅有一座中国无偿援建的40 千瓦水电站,全邦几乎处于无电可用的状态,截止到2009 年修建水电站8 座,总装机容量15950 千瓦。在矿产方面佤邦已开挖金、铜、锡、铅、锌等矿藏,初见成效的有弄尼锡矿厂、金厂矿山等,且大部分矿产原料出口中国、泰国等周边国家。在农业水利建设方面也有较大发展,采取一手抓替代种植的规范管理,一手抓粮食生产的"两手抓"农业方针。南北佤两地群众普遍开梯田、修水沟、选良种、施化肥,逐步改变过去刀耕火种的原始习俗,粮食产量有所提高,从1989 年全邦粮食平均只够吃46 个月提高到2009 年全邦粮食平均够吃89 个月,部分地区还实现了全年粮食够吃且略有余粮。截止到2009 年年底,农民年均收入由300 元提高到800 元人民币。联合国禁毒署自1996 年应邀进驻佤邦地区后,实施长达12 年的C25 计划,兴修大小水利设施19 处,其他国际组织也大量援建佤邦供水、引水系统,解决了当地很大一部分居民的饮用与农业灌溉用水问题。在商业贸易方面,佤邦政府向缅甸中央政府申请于1990 年12 月在腊戍成立了"佤邦综合开发贸易总公司",并先后在仰光、瓦城、东枝、景栋、大其力、木姐等城镇组建了分公司,先后组建了宏邦公司、德康公司、康祥珠宝公司、邦康自来水公司、当阳红砖厂、宏邦酒厂、佤邦烟厂、纸浆厂、宏邦养殖场等,还大力发展边境旅游业吸引各国游客。 四、佤邦联合军的现状( 2009 年至今)( 一) 缅甸军政府民地武改编计划的出台与实施1988 年9 月18 日,缅甸国防军总参谋长兼国防部长苏貌上将领导其它高级军官将领发动政变,推翻奈温政权,接管政府。新军人政府上台后采取了与奈温政府截然不同的民族政策,不再盲目迷信武力征服和政治强权的做法,而是采取软硬兼施的战略,加强政治和谈的力度,实行"剿抚并行"、"各个击破"的策略,希望将少数地方民族武装纳入合法轨道,使其发挥应有的政治作用。首先,新军人政府先后与多支少数民族地方武装进行和谈,并达成停火协议,在形式上把脱离缅共的4 支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编入了缅甸警察部队,给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的领导人授予相应的军衔,发放津贴和粮食,使反政府武装成为了进入法律范围内的民族地方武装; 还允许少数民族地方武装成立自己的政党,民族关系得到了缓和。其次,军人政府对与政府达成和平协议的民地武辖区的居民发放居民身份证,认可当地居民为缅甸合法居民。第三,军人政府也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支援,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医疗卫生、交通、教育等方面的基本问题,还积极努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替代种植工程。2008 年1 月,为了确保2010 年大选顺利进行,缅政府提出"不再要求各少数民族武装缴枪; 新的国民大会召开之前,将各少数民族武装划归缅甸三军总参谋部指挥,改编成隶属于缅甸政府的边防军 ( Border Guard Force) "。2008 年5 月,军人政府举行新宪法全民公投,新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国防军是国内唯一的力量强大、能力卓越、现代化的爱国军队。 新宪法对军队合法性的规定是军政府试图完全控制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的完整表达,迫使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彻底放下武器。面对军政府要求的"缴枪换和平"的政策,一直以枪杆子为护身符的少数民族地方武装难以接受,因此民地武一直抵制军政府的改编,并且态度十分强硬。( 二) 佤邦联合军对边防军改编计划的应对2008 年新宪法通过后,军政府把佤邦地区整合为掸邦下属的佤族自治区,其辖区包括勐冒、班歪、万曼、户板、邦康等五个镇区,把勐波、贺岛及南部地区划出佤邦。佤邦联合军坚决不接受该整编。军人政府还将佤邦联合军以营为单位编入边境警察部队,佤邦联合军的主要领导由佤邦人员担任,但每营必须配备30名军政府军官协助处理部队具体工作。佤邦联合军对该整编计划极度抵触,表示坚决不接受整编。2009 年4 月17 日,佤邦联合军举行了"庆祝佤邦和平建设二十周年庆典",向缅政府展示了强大军事实力,并随后在南部地区疏散部分民众以应对政府军可能发动的攻击。军人政府也于2009 年6 月7 日再次派代表前往邦康与佤邦联合军谈判,未果。
为了迫使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在缅甸新政府大选前完成改编,军人政府在2009年8 月8 日制造了"果敢事件",使果敢同盟军被迫接受政府改编,政府军陈兵缅甸北部地区,对佤邦联合军的实际控制区实行分割与包围。军人政府先后撤出了在佤邦地区的政府工作人员及国际组织工作人员。佤邦联合军在"果敢事件"后为了保存自身利益多次与军人政府进行有条件的谈判,并一再强调佤邦是缅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要求维持现状以及更多的自决权,并静观缅甸国内形势变化。2010 年1 月7 日,佤邦联合军主席鲍有祥在给军政府的函件中提出改组佤邦联合军的九项条件。该九项条件主要内容有: ( 1) 要求在新宪法框架内调整"佤族自治区"的行政区划范围; ( 2) 部队以营为单位设立两个军分区,分别为北部邦康军分区与南部万宏军分区; ( 3) 对于军分区干部干事年龄放宽到60 岁; ( 4) 在完成整编后,对佤邦党、政、军冗余人员一次性支付5 年的抚恤金及其他福利,并对退役老兵、贫困儿童及孤儿给予经济上的支援和生活上的照顾; ( 5) 整编后武装部队人员的培训可由政府军提供教官,但需在佤邦当地进行,佤邦当地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 6) 对佤邦当地的乡镇级武装人员政府军要给与一定的抚恤金,允许遣散后的民兵进行经济活动,并允许继续负责已运作的替代种植项目工作; ( 7) 对于民兵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精选,政府军必须允许佤邦继续保有民兵部队; ( 8) 自治区建立后需建立不同级别的警察队伍及警局,用以维护法律以及各项命令的执行; ( 9) 未来自治区地区事务执行的安全性需要政府提供担保。 军人政府拒不接受佤邦联合军提出的九项要求。 2010 年初,军人政府国防军事安全部部长耶敏中将再次邀请佤邦联合军主席鲍有祥到佤邦首府邦康西部的当阳镇谈判,佤邦联合军代表团于4 月1 日再次向军政府首席代表耶敏中将就军政府整编计划提出新的"八点建议"。"八点建议"虽然在"九项要求"的基础上做出一些让步,但佤邦联合军对军人政府的基本要求均无较大改变。佤邦联合军的让步程度并未让军政府满意,军人政府再次拒绝接受"八点建议",双方谈判陷入僵局。军人政府曾先后把2010 年4 月28 日和2010 年9 月1 日作为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必须接受整编的最后期限,佤邦联合军均未按照军人政府既定计划完全接受整编,军人政府随即对佤邦地区实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从2010 年9 月开始,军人政府多方限制各类物品运入佤邦地区,其中包括: ( 1) 大米、谷物、菜油等粮食、食用油类; ( 2) 棉麻织物、布匹等生活必需品类; ( 3) 牛、马等牲口类;( 4) 铅、钨、锡、铝等矿产资源类; ( 5) 石油、煤、煤油、橡胶、枪支等战略军需物资; ( 6) 金、银等贵金属珠宝类以及缅政府限制出口的柚木、玉石等资源。2010 年11 月7 日,缅甸依据新宪法举行多党制全国大选,由军政府支持的缅甸联邦巩固和发展党( 简称巩发党) 取得完胜,取得缅甸议会的绝大多数席位。2010 年12 月20 - 29 日,佤邦联合军在距离其首府邦康以北170 公里处的孟迈举行佤邦联合党第五次地区党代表大会,大约2500 名代表参加,包括佤邦副主席肖明亮、政治协商会议主席布来康、南佤地区171 军区政委鲍有谊、佤邦联合军副总司令岩伦等。会上佤邦联合军表示将派出代表团与新政府进行谈判,对新上台的新政府释放出愿意和平谈判的善意信息。佤邦联合党领导人重申佤邦地区的意愿,宣布佤邦联合军将贯彻"绝不对缅政府军开第一枪"的原则,但如果缅政府发起进攻,佤邦联合军会坚决捍卫自己的辖区。佤邦联合军多以保存自身基本利益、维持现状为前提应对军人政府的强行整编,虽表示愿意和谈但在军队保留、领导权归属等关键问题上寸步不让、态度坚决。
( 三) 佤邦联合军与缅甸新政府重新签署和平协议2011 年元旦,佤邦联合军总司令鲍有祥在贺词中说道: "我们要以政治对话、平等协商、和平解决为原则,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更加注重和平发展的方法和方式,更加注重国内国际形势变化两个大局,在佤邦以往提出要求的基础上,推动与新政府和平对话,实现国内全民族和解。"佤邦领导人在新政府即将上台之际发出了和平的信号,缓解了佤邦联合军与军人政府数次谈判未果的尴尬。缅甸联邦议会于2011 年2 月4 日选举吴登盛为总统,同年3 月30 日缅甸第一届总统吴登盛宣誓就任。吴登盛在就职演说中强调: "现在人民选举我们继续来建设一个和平、发展和基础良好的国家,为了完成繁重的任务,新政府根据国家的客观条件制定了新的政策和方案。根据国家的历史我们要完成三大项任务,它们分别是: 联邦不分裂、民族团结不破裂和维护国家主权。这三大任务不仅是国家和新政府的责任,而且是子孙后代都必须承担的历史重任。国家需要三种力量去成功完成这三大任务,他们是政治力量、经济力量和国防军事力量,其中政治力量的含义就是民族团结。我们国家有100 多个民族聚居,民族团结尤为重要。如果民族团结瓦解,国家就会被分裂。因此我们将民族团结放在首位。"新政府还建立了符合宪法的安全和边境事务部,致力于完成发展边疆和各少数民族的任务。从2011 年下半年开始,新政府分别向各少数民族地方武装释放出和解的善意,新政府于2011 年8 月18 日发表声明,邀请少数民族武装举行和平谈判。该声明表示政府相信为了建设和平、发达的国家,需要解决民族武装问题,实现国内和平,以便使国家和人民共同致力于全国各地区的发展事业。 同年11 月24 日,缅甸新议会组建了以吴昂当为首的和谈小组,12 月14 日,总统吴登盛又组建了以吴昂敏为首的和谈小组,12 月16 日,吴昂敏举行新闻发布会阐述新政府立场,并表示政府和谈的原则是尽可能的避免军事行动,新政府也有能力完全解决民族地方武装问题,达到缅甸联邦的永久和平。佤邦联合军与掸邦东部民主同盟军( 缅甸掸邦第四特区部队) 响应新政府的和谈邀请,并于2011 年9 月与新政府谈判成功,达成和平初步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是新政府保证不再对该地区使用武力,但特区应当维护缅甸国家的统一、不搞民族分裂、不搞独立。虽然新政府并没有强制提出对边防军改编的要求,也没有对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实际控制的地区重新进行划分。新政府与佤邦联合军释放的和解善意仅仅处在隔空喊话阶段。 2012 年3 月1 日,总统吴登盛在缅甸联邦议会发表讲话,并阐述新政府的和平原则,分别为联邦级与邦级。联邦级和平原则主要内容有: 少数民族任何时间不脱离联邦、不瓦解联邦、不瓦解民族团结,延续国家主权; 在经济和发展项目中依法进行合作; 参与合作禁毒工作; 建立政党和参加选举、在议会中遵照多数同意修改宪法,自愿纳入国家法律范围,依照宪法建立持久和平、安居、行动、工作、生活; 同意遵照宪法改组成军令统一的军事组织。邦级和平原则主要内容有: 政府军与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双方停火; 少数民族地方武装驻在双方同意的特定区域、并不得携带武器前往特定区域之外; 在双方同意的适当地点设立联络办事处( 非武装) ; 双方组成正式代表团与联邦级和平谈判团队举行谈判,遵照双方协议日期、时间和地点进行谈判。这些内容总的可以用"维持现状、保持和平、恢复交往、合作发展,但是武装人员进入对方实际控制区,必须经过对方同意"来概括。吴登盛政府的民族问题解决政策是柔性的,并不是用武力征服来完成和平谈判。谈判双方首先是实现停火建立互信然后再协商其他问题,而不是像以前的首先放下武器再和平谈判。五、佤邦联合军的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 影响佤邦联合军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1. 佤邦联合军与缅中央政府的关系通过对缅甸新政府的民族问题解决方案研究发现,新政府的民族问题解决方案是趋于柔性的,该政策受到了大多数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的欢迎。随着2011年9 月佤邦联合军和掸邦东部民主同盟军率先响应政府并签订和平协议,至此多米诺骨牌效应迅速发生。截止到2011 年年底,克伦族佛教军五旅,南、北掸邦军也先后和缅甸政府达成停火协议。甚至与政府进行了60 年多年武装斗争的克伦族民族解放军,最终也和政府达成了停战协定。但是,这些停火协议都仅涉及安全问题,未能达成政治解决方案,也就是说虽然中止了冲突,却没有结束冲突。这些少数民族仍然保留着武装力量。佤邦联合军的情况也是如此,虽然也和政府达成和平协议但仍拥有大量装备完善的部队,并不接受政府的改编。佤邦联合军在新政府发出和平意愿的第一时间选择配合政府也是为了自身的发展考虑的。首先,佤邦联合军主动与新政府谈判可以根据自身的军事力量对谈判进行"自我标价",可以主动向新政府提出有利于自身的谈判条件。其次,佤邦联合军如果与新政府谈判破裂,也可以通过谈判拖延时间以部署部队。最后,佤邦联合军在谈判初步成功后可以赢得休养生息的机会,获得中央政府大量物资与人员的援助。
自击败坤沙武装获得南部地区后,佤邦联合军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与罂粟禁种等方面上,各级部队都忙于狠抓生产,部队训练不紧凑,战斗力呈下降趋势。2009 年8 月,"果敢事件"的发生给佤邦联合军敲响警钟,佤邦联合军又再次重视自身的军事力量建设,加强武器、思想等方面的支持,进行整军备战,但作战能力恢复进度缓慢。缅甸政府军若集中优势兵力与先进武器装备对佤邦联合军进行军事打击,是可以击败佤邦联合军的,但佤邦地区多为高山丛林,在不熟悉交通的情况下想要彻底用武力消灭佤邦联合军依旧困难重重。2. 佤邦联合军领导层的变化佤邦联合军的领导层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多数领导人的年龄已经偏高,而且身体状况欠佳,领导人自身文化水平也不高,对下一代接班领导人的培养也不到位。佤邦联合军副总司令李自如于2005 年1 月8 日去世。2009 年9 月8 日,原佤邦联合党总书记、佤邦政府名誉主席赵尼来也在中国澜沧医院病逝。2011年10 月29 日,佤邦联合军创始人之一、前任佤邦政协副主席的岩小石也在曼德勒去世。 佤邦政治协商委员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陈龙生于2012 年12 月7 日去世。② 2013 年1 月16 日,佤邦联合军171 军区副参谋长李文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佤邦联合军上层领导多数身体状况都不乐观,年老去世也相继发生。现任佤邦联合军总司令鲍有祥已有66 岁,由于吃生猪肉导致猪囊虫侵入大脑,已经处于清醒与糊涂交替出现的状态,基本是无法主持佤邦联合军以及佤邦政府的日常工作。佤邦联合军现在日常工作多由佤邦联合军副总司令赵忠丹和总参谋长赵国安主持,佤邦政府主要工作由肖明亮副主席主持,鲍有祥的儿女当中也没有适合的继承人。佤邦联合军的中层领导培养也属于青黄不接的状态。( 二) 佤邦联合军与缅甸政府的之间存在的主要分歧缅甸政府与民地武之间最主要的问题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权利平等; 二是部队归属情况; 三是民族特色保留; 四是经济发展平衡。佤邦联合军与缅政府的主要分歧也存在于这几个方面。现阶段佤邦联合军与新政府达成的和平协议仅仅只是停火协议,随着和平谈判的深入,新政府与佤邦联合军在政治地位、武器装备、军队归属、行政区划、退伍军人安置以及领导人安全等问题上依旧会存在重大的分歧。佤邦联合军要求建立和掸邦平级的少数民族自治邦,但缅甸中央政府只承认在隶属于掸邦的基础上成立"佤族自治区",并缩小了"佤族自治区"的行政区域,使佤邦联合军实际控制区域进一步缩小。佤邦联合军认为,缅政府把佤邦自治区隶属于掸邦没有实现缅甸宪法中的"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精神,政治上双方并不是平等的状态,缅甸中央政府依旧严重存在"大缅族主义"思想,对比以前历届政府,新缅甸中央政府的"大缅族主义"思想越来越趋于隐形。缅甸中央政府一再要求民地武完成边防军改编计划,把佤邦联合军的部队力量先进行分散,再把他们分配到国家部队中,最终彻底瓦解佤邦联合军的武装力量。佤邦联合军拒不配合整编,不仅如此,佤邦联合军更在2012 年4 月"佤邦成立二十三周年"的阅兵仪式上展示了佤邦联合军新配备的武器装备,向缅甸政府展示自己的武装实力。佤邦联合军在军队归属的态度上是明确的、强硬的,但双方是可以和谈的,佤邦联合军也声称愿意放弃一些既得利益完成军队的和平移交与整编。
佤邦联合军的组成人员大多是佤族、掸族等非缅甸主体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一直要求在经济、文化、民族、社会等方面与缅甸实现平等。虽然缅甸政府一直宣称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很多事停留在表面工作阶段,不够深入细致,这也是导致缅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差距持续拉大的原因之一。( 三) 佤邦联合军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缅甸少数民族地方武装问题的解决不单纯是军事、民族的问题,也包含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认同等多方面的问题。在这些千丝万缕的联系中,佤邦联合军未来发展趋势大体上可分为三种可能。第一,佤邦联合军不顾自身未来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反应与缅政府军进行持续的正面、非正面的军事冲突,企图用最暴力最血腥的手段来完成佤邦联合军意识中的"平等"与"自由"。一般来说这种暴力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佤邦联合军不会铤而走险,再者佤邦联合军本身也没有强大的综合实力与缅甸政府军进行长期的暴力对抗。第二,佤邦联合军意识到自身力量弱小不可能在与政府的长期持久较量中获得优势,自动放弃军队领导权、上缴武器装备,愿意无条件配合缅政府完成改编计划,军队上层领导人彻底服从缅甸政府的安排,佤邦人民也得到缅甸政府的完全承认,走上无武力对抗的和平改编之路。第三,佤邦联合军与缅政府军不会大规模爆发武装冲突,但不排除会有零星的交火事件发生。佤邦联合军很可能与其他少数民族地方武装联盟起来与缅政府相互妥协,相互让步,双方或多方经过长时间的谈判解决最终民族问题。从现阶段佤邦联合军对缅政府的态度来看,第三种是最具有发生的可能性,现阶段佤邦联合军也以自身实力为谈判筹码对缅政府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和军队领导权的要求。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不会允许佤邦联合军爆发大规模武装暴力斗争,缅甸政府也不会放任暴力斗争的发展。以克钦独立军为例,克钦独立军大部分都是与缅政府军开展游击战,不会发生大面积正面武装冲突。而以武装冲突为谈判筹码并不是明智的选择,也不会达到预期和谈的目的,所以佤邦联合军应该不会步克钦独立军的后尘。佤邦联合军也一直公开对外宣称绝不开武装斗争的第一枪,但缅政府军对佤邦联合军军事实力的一再探底也可能引发突发性、局部性、短暂性的军事冲突。因此第三种相互妥协解决民族问题的可能性最大,也是可操作性最强的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的持续性也相对较长。
2019年,佤邦和平建设三十周年庆典,庆典上,佤联军总司令鲍有祥发表重要讲话,并表示,把掸邦第二特区佤邦升级为邦级行政区是我毕生的梦想,我会努力让这个梦想实现,佤邦承诺会作为缅甸联邦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不会分割出去。
鲍有祥主席表示,佤邦需要的是民族平等,拥有应得的权利,佤邦儿郎们将把升级邦级行政区作为终身目标,努力地让其实现,在邦级行政区宪法未正式规划出台时,针对国家未来发展局势,佤邦会保持观望态度,在左手树立自由和平的旗帜时,右手会拿着武器自卫。
三十年来,佤邦一手抓枪杆子,一手抓经济建设,佤邦发展迅速,人民安居乐业。在其他民武与政府军爆发冲突时,佤邦用实际行动告诉全缅人民:和平才能发展,战争只会带来千疮百孔。
佤邦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阅兵式结束后,佤邦相关领导人鲍有宇的一席话,也让不少人争相转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鲍有宇表示:佤邦60万人民,反对的是战争,热爱的是和平。
1.《佤家山寨 佤邦联合军的前世今生------转载自“缅北之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佤家山寨 佤邦联合军的前世今生------转载自“缅北之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06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