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名家 。如果不是这首《枫桥夜泊》流传下来,也许历史的长河之中,再也无法寻觅到他的痕迹了。该诗也成就了苏州城外原本一座荒凉的寒山小寺,使之名声大噪,成为寺中名刹。唐武宗也因诵读《枫桥夜泊》而医好了多年的抑郁症。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枫桥夜泊》创作的具体年代已无可考,大概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安史之乱的发生使盛唐的身影在不知不觉中远去,一切都在繁华落尽后归于平淡。但是历史却不甘就此沉默,它总要为后人留下些值得记忆的画面,于是冥冥之中姑苏城外的那一个月夜,寺庙里的钟声响起,恰与江枫、渔火相对,也恰与一位失意的诗人相逢。
不知张继为何会乘船南下,又刚好路过这座姑苏城,总之这一晚他来了,也许是一路奔波,舟车劳顿,到达苏州时已是深夜,他所乘的客船便决定在这城外的枫桥停泊一晚,待天亮时再继续前行。从未来过苏州的他却在今夜与它相逢。他坐在船舷上,准备好好欣赏一番这姑苏的月夜。今夜只有他在此停泊,江水的波痕摇荡着皎洁的月华尽情洒满江边的树林,船上的渔火亮着微光,一切都太过寂静,诗人迟迟无法入眠,一种难言的沉郁涌上心头。突然间,一股钟声从对岸的寺庙中传来,那响声悠远绵长,随着夜风传入它的耳中,也惊醒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心中那说不清道不明的淡淡愁绪,似被这钟声唤醒,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他迅速返回船舱取出纸笔,写下了这首令人回味无穷的诗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七绝意蕴丰富,列举了多种意象,给读者造就了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无论是落月、啼乌、满天霜;还是江枫、渔火、不眠人;清冷的古寺,孤寂的客船,旷远的钟声,所有这些意象情景交融达到了高度的默契,共同构成了一幅寒冷,凄美的深秋枫桥夜景。 《涛声依旧》袭用了这些意象,并在此意境中表达了一个非常经典的的爱情故事。青春烂漫的男孩和女孩在一个秋日的晚上,在枫桥古镇边相恋,最后因为不得已的原因,各自怀首一份对对方无尽的思念和真情分手,回到了各自的世界。二十年后的今天,两个已步入中年的男女,又在枫桥边相遇,经过太多的世事沧桑、太多的荣辱沉浮、太多的感情波折,如今站在面前的这个人,曾是自已一生中要苦苦等待的那个人,“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首带点古色古香味道的经典歌曲听哭了多少70、80后,因为它能触动我们每个人感情深处最脆弱的那根神经。一种情,经过许多年以后的风雨飘零,仍旧值得珍藏。 《枫桥夜泊》写的是人生的失意,《涛声依旧》唱的是感情的失落。二者共同的精神支点就是那能轻烦恼,长智慧,明心性,增菩提的悠扬的钟声, “洪钟长声觉众生,声遍十方无量土”。
这一晚寒山寺隐隐的钟声,随着张继的笔墨传出,跃然于历史的竹简之上,不停地敲打着千百年来人们的内心。如果说这世间真的有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关于时间与永恒的大门,可以唤起对生命诞生与消逝的哲思,我想它一定就是这代表着神启的钟声,只要人类的灵魂不灭,这穿越千年的钟声必将走的更加遥远。
1.《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歌曲赏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歌曲赏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06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