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的意义不仅仅是用两校丰厚的教育资源,给我们已经入学或将要入学的青年朋友们最新的知识,最高的智慧,还有一层意义还有就是她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UIC校长、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吴清辉教授说:"作为全国第一所内地与香港合办的大学,UIC不仅开创先河,也肩负重大的历史任务和意义。一方面它结合了京港两所大学的优势,创造了一个新的学术合作模式和平台,有很大的学术发展潜力;另一方面,UIC以香港浸会大学一向秉持的全人教育理念为办学目标,全人教育引进内地,致力为内地和香港培育具竞争力、富国际视野、中英语兼擅的专业人才。"UIC常务副校长郭少棠教授表示,UIC办学开创新的教学特色,包括:实行全人教育新方法,将用四年时间、八个学期对学生在语言、意志、体育技能、自然环境、情绪处理、文化艺术、义工服务、逆境平衡等八方面进行重点培养,每学期以一个内容为中心,四年全程立体式英语强化训练。从香港聘请英语表达和演讲专家,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同时在宿舍设立英语阅读和学习的空间。教育与辅导相结合,实行导师辅导制,对学生的自我转化,自我反省,自我承担,自我规律做全面辅导。 


施工建设中的UIC教学楼。UIC的教学楼由香港设计师吕元祥博士设计,占地约十三万六千平方米,首期工程预计于零六年夏季完成,第二期预计于零七年暑假完成,校园设施包括教学楼、讲堂、会议室、实验室、计算机中心、行政楼及学生活动中心等。校园设计采用低密度建筑、设计简洁、融合大自然环境、蓝天碧湖、清幽雅致,建筑群采用外廊式设计,达到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并缔造直接的互动空间,三至四层低密度建筑由湖边往山上自然排开,园林及半开放式空间由此而生,为同学们提供一个绿化的社交生活及活动空间。学生中心则建于湖畔,悠然洗涤思维、启发同学的思考创意。 2006年6月,首届学生会干事会选举,UIC领导才能发展计划取得了澳洲会计师公会的认证。2007年9月3日,澳洲会计师公会与UIC的代表在国际交流中心举行了颁证仪式,代表着UIC与澳洲会计师公会的合作正式开始。 2007年9月3日新生注册,9月5日举办开学典礼,在校生人数达到2072人,增收了文化产业管理,也迫使他们体验到了建校初期付出的艰辛。06、07和08级的学弟学妹们与第一批先行者共同应对挑战,不断向前迈进;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老师不懈努力地帮助你们;年轻、能干的行政人员也克服了许多困难,为你们提供内地从未有过的服务:香港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在珠海建立了。我们拥有共同的梦想--为创新中国高等教育模式而不懈努力。每一个经历创校艰辛的人,都诚心地祝福你们。你们一直在机遇和危机交融、成功和失败交集的环境中成长,你们已经战胜了无数的考验和磨难。先行者,苦乐同行,是希望和梦想让他们远离士气消沉。我们只希望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学生、家长和社会,担负先行者的责任。UIC是先行者,你们也是。作为学校重要的组成部分,你们以创业者的创造精神和梦想积极参与到为国家创新教育模式的过程中。但这还不够,你们还应该拥有服务型领袖精神:在这种创新教育中吸取精髓,推动这个全新的教育理想在现实中发展,以回馈你们的父母和社会。没有父母和老师的付出,你们不可能享有今天的一切。你们要努力把学业学好,回馈父母和社会,让创新教育取得成功。不要太计较过去经历过的波折,你们当中有部分人已经成功踏入第八个学期,那是你们在本科教育中最后一个学期。作为05级学生,你们将展现UIC首届毕业生的风采,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世界急切地想知道--这一群独特的孩子是否已经成长成为引领世界的大人。在这一条不寻常的探索路上,我们有些队员会气馁甚至迷失方向,这也是正常的。有人希望甚至要求UIC提供一个舒适、稳定的环境,这与一个新生机构的发展规律是相悖的。在这条披荆斩棘的路上,如果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的试验就容易变味,容易滋生病态的情绪。我们常说的"适者生存"也不符合UIC和你们的实际,毕竟UIC还没有完全装备好去应对所有的挑战。但是,我们都在努力,为共同的梦想奋斗,为世界创造有价值的东西。我们不仅克服了困难,还创造了一支高效、坚定的团队。我们是排头兵,正开创一个新的领域,挑战未来不可预知的挑战。我们需要勇气去克服所有的困难。你们也显示出了高度的包容、坚持和理解,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UIC已经成为珠三角地区创新教育的一个示范。来自香港、澳门以及其他国家的大学也将来到珠三角地区,建立联合学院。你们宝贵的经验将向他们证明UIC学生带来的真正的改革和发展。 在困难和挑战的潮涌中,作为UIC先锋团队的成员,你们已经展示出真正的创业者的品质。在开拓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明确的方向和坚定的信念。世界变化很快,未来不可预知,我们可能不知道会走到哪里。但我们最初的使命和坚定的信心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开拓新的成长与发展空间。我们必须克服内心对未知的恐惧,为更好地迎接挑战,学会灵活变通。先行者总是行走在未知领域。正是这种挑战与个人能力的互动,让我们培养了出符合未来需求的人才。遭遇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当别人在享受成功时,你可能会斗志消沉,愤愤不平,甚至怀疑自己的努力,但你们要知道,这是考验你们的耐心和毅力的机会!这些时刻,坚信自己能在人生大海中找到新的地平线,将让你们燃起希望,变得更加勇敢。我喜欢的美国导演、作家Woody Allen 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没有时不时经历失败的话,那就代表你并没有在做一些富有创造性的事情。"失败其实只是战役,不用担心在战役中失利,因为你有可能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未来世界需要心智成熟、富有创造力、正直谦逊、服务于社会的人才。这意味着我们不能违背自己的原则和方向,而应该在浮躁的社会中寻找正确的路径,为未来建设一个美好的世界。如果我们一直有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和信心,我们就不会害怕在压力和失败中成长。就像美国著名将军George Patton 鼓励他的士兵说:"我评价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能爬升多高,而在于他跌到最低点后能反弹多高。"凭着信念和勇气,你们将不断从过去的失败点上反弹到新的高度。作为UIC先锋团队中成熟的一员,你们要勇于拨开迷雾,希翼明天的彩虹。UIC以你们的坚韧为豪。世界也将会记住你们任凭借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为点亮明天的彩虹而做的努力。你们其中有一位同学曾用手机发短信给我,说"有时对学校是有些小情绪,但昨天梦到自己毕业时候泪流满面。时间过得太快......"是的,时光过得太快,特别是我们一起奋斗的日子。请相信,每一天都将是美好的回忆。
2009年3月30日,香港会计师公会招生,全国招生范围扩大到24省市,共计划招收统招生1000人,更多的招生计划放到一本的省份,招生计划向一本倾斜。2009年开设的专业增至15个,包括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的第一届毕业生在我们当中。对于香港浸会大学来说,成立UIC亦是一个时代的使命:在国家高教改革的路上,提供了一种大学新模式的参考,作出了我们的贡献。透过UIC,浸大拓阔了香港高等教育发展空间,为本港年青人提供更多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同时也提供了我校师生建立国内人脉网的又一个平台。在这一点上,浸大同人应感到自豪和欣慰。"因为比较严格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以及严格符合浸大的质量控制的要求,所以毕业生人数比四年前招收的人数少了部分。 2010年5月8日,即将完成学业的2010届学生在UIC文化广场参加了第二届毕业庆典,第二届毕业777人,他们是UIC五年发展的见证。 在香港浸会大学服务25年并在过去9年出任校长的吴清辉教授于6月30日荣休,并续任UIC的校长。2010年6月11日晚,香港浸会大学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特设以"敦学崇德 图强惟新"主题晚宴,欢送吴清辉校长荣休。 2010年9月4日至9日是UIC大二至大四学生注册入宿的日子,为完善文化小镇的宿舍安全管理,小镇的门禁及监控系统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从2010年8月28日开始,全面实施刷卡和心理学亲爱的同事们:就如你们所了解,我在UIC的任期将会在7月底终止,而我已经决定不再续约。此刻,我很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在这决定的背后,内心激荡的情感,那些宽慰、快乐而又惆怅的复杂心情。约在三年前,我就已经跟吴校长提及自己打算在2010到2011年间结束任期。这并不代表我对UIC没有归属感,恰恰相反,从UIC诞生那一刻开始,我就和它同心跳、共呼吸。感恩于UIC校董会主席许嘉璐教授、吴清辉校长以及香港浸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两所母校,让我有机会进入UIC这个大家庭,与众多同事、学生以及朋友一起并肩作战,共创新校。如今,UIC已稳步发展,我觉得,六年前我所肩负的重任终于可以放下了,而我也可以开始另一个阶段的人生计划了。此刻是值得庆祝的,特别是时逢UIC创校五周年。于我个人而言,2005年4月1日我受命于UIC,五年以来,我能尽自己所能服务于UIC,完成创校的使命,此刻也是值得庆祝的。我非常感谢许嘉璐教授、吴清辉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教授、UIC全体教职工以及各界朋友对UIC的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倘若没有你们无私的贡献,UIC就不会获得今天的成就。当我即将离校的消息在学校传开,很多同事、学生都纷纷发短信给我,表达他们对我的感谢和祝福,我为之深深感动,其谢意无以言表。然而,正是因为我愈发意识到,创办具有创新理念和使命的大学是多么的重要,我才更加坚信今天的决定是对的。下一步,我应该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探寻一种新的方式,进一步推进中国教育的改革,以跟上日益增强的全球化进程。UIC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创新改革的先锋,其经验是值得中国其他城市和大学借鉴及推广的。因此,我很希望以新的方式,把UIC在教育上创新的成功经验推广出去,并在其他层面,帮助UIC发展。约在两年前,我就开始思考以什么样的一种方式去实现这些目标。就在过去几个月里,我逐步有了具体的想法,未来将在香港注册一基金会,以此支持国内推广国际化教育。而这个想法的根本,也在于向国内其他地方乃至全世界分享UIC的办学经验。通过广纳海内外资金,这个基金会将设法为各种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中国推进教育体系改革,为其增添更多国际元素。我个人也会访问不同的大学和中学,为UIC的教育理念作宣传,同时吸纳更多有助于UIC发展的提议。此外,我也一如既往地专注于教育改革领域上的研究。因此,尽管我即将离开现有职位,我仍会继续通过其他方式为UIC、香港浸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及你们所有人提供不同层面上的服务。请不要忘记,无论我未来身处何方,我的心会一直驻留在UIC。我愿意把所有美好的祝愿都献给你们,愿你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2011年8月27-28日新生报到注册在位于创新海岸服务中心的新宿舍区创雅苑进行。大部分新生入住创雅苑,其余分住博雅苑和文化小镇。创雅苑均为四人间。2011年UIC在全国计划录取1,200名统招生,实际录取1,239名,学费六万/年。全国有4名学生获得UIC新生入学奖学金,获免一年学费。2011年,UIC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其中25个省市区为一本批次招生,仅有广东省为二本A招生。招生专业共有19个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 2012年8月27日,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的1245名新生到校报到注册。新生报到注册在位于珠海创新科技海岸的宿舍区创雅苑/博雅苑进行。当年在校生人数4470人。 2012年8月29日下午在F区广场举行开学典礼。 2012年UIC共有1069名毕业生获颁发香港浸会大学学士学位证书,其中六百多名毕业生于11月17日在香港参加了浸大第五十三届毕业典礼。在毕业典礼后举行的首场UIC毕业生欢迎会上,当年共同创办UIC的浸大校董会暨咨议会主席王英伟和UIC校董会成员、北京师范大学前校长钟秉林教授,浸大前校长、UIC校长吴清辉教授与浸大校长陈新滋教授一起向本届毕业生送上美好的祝福。图片、兴趣社团或其它专业选修课。 2013年6月22日举行UIC第五届毕业典礼暨荣誉院士颁授典礼。今年获颁UIC荣誉院士的四位中外杰出人士分别为: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主席、香港胡百全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郑慕智博士,美国康科迪亚大学校长科维廉博士,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刘红维先生,以及前外交家、现任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教授。图片:苏国辉教授、林李翘如博士、许嘉璐教授、黄春明先生、赵丽宏先生与吴清辉教授 2014年8月30日,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约1300名新生来到UIC,开始了他们的大学生活。今年通过综合评价录的广东学生共550名。此外,UIC首次在吉林、青海、湖北、浙江四省一本招生。在内地共计划招生1550人,比去年增加200人。其中新增四省计划招生人数为:吉林30人、湖北15人、浙江15人、青海12人。 2015年6月27日UIC举行第七届毕业典礼暨荣誉院士颁授典礼,1,045名学生喜迎毕业。同时,四位来自香港、美国和内地的杰出人士获颁荣誉院士。这四名院士分别是:香港城市大学前校长、前香港文化委员会主席张信刚先生,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先生,美国Augsburg College经过300多名现场施工人员风雨兼程地加班加点,从4月25日至6月22日,连续奋战了58个日夜,终于顺利封顶。文化创意中心建筑面积约19,562平方米,共五层,大部分空间由新学部文化与创意学部使用,内设有展厅、课室、影视制作室、艺术工作室、绘画室、虚拟演播室、电脑工作室、录音室等。 2016年6月25日举行第八届毕业典礼暨荣誉院士颁授典礼,1095名学生毕业。同时,五位社会杰出人士也获颁荣誉院士,他们是:"中国第一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前合伙人、香港会计师公会前会长雷添良,"嫦娥之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杰出化学家、剑桥大学材料科学荣誉教授John Meurig Thomas爵士 六月,凤凰山下的学谷,凤凰花灿烂如焰。毕业离校的学子最爱在树下合影,毕业相册里的那些笑脸和那一树树繁花,定格了青春岁月。凤凰花开的毕业季,不管是离愁,还是心中的梦想都那么鲜艳明亮。
再见了!文化小镇的凤凰花!2017年UIC将在新校园有属于自己的大学会堂,毕业典礼再也不需要在露天的F区室外广场举行了,希望新校区也有这灿烂如霞的凤凰花,让这美丽的凤凰花永远盛开在每个UIC人的心中。 2016年7月UIC获得教育部批复,于2016至17学年正式开展研究生教育,首先招收研究型硕士生及博士生。作为第一家内地与香港合办的大学,UIC参照国外和香港的教育模式,其研究生课程分为研究型和授课型两种类型,此次设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与企业管理、经济学、传播学七个研究型硕士、博士专业,会计学、传播学、社会工作与管理三个授课型硕士专业。据计划,研究型博士学制三年,研究型硕士学制两年,授课型硕士学制一年。毕业生颁发香港浸会大学学位证书。吴清辉教授表示,UIC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建设成为一流的博雅型大学,建校初期首先是集中精力办好本科教育。经过十年办学,我们在本科教育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今年UIC迈入第二个十年发展阶段,由此逐步开展研究生教育,对学校发展而言既是水到渠成,亦是增添助力。未来十年,UIC将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利用文理互通的优势,有选择性地发展重要的学科领域。同时,学校将继续吸引香港和国外的专家人才,为珠海和广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016年8月27日,UIC迎来全国30个省市及香港澳门地区的1400余名新生。今年入宿与注册两个环节可分开进行,让新生的报到行程更加轻松和从容。大部分新生于25日、26日两天在会同村的新文化小镇办理入宿。今年的注册首次在新小镇8栋的教学楼举行。今年UIC在广东省实行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录取和提前批一本录取,共录取606人。综合评价录取450人。在广东省以外的省份实行一本录取,共10人获得全额奖学金。今年,UIC新增媒体艺术与设计和电子商务与信息系统管理专业民族管弦乐团上演年度音乐会,以"国乐"为主题,演奏者们用民乐讲述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的故事,用精彩绝伦的歌舞带观众领略华夏大地的磅礴气韵。其中《彝族酒歌》《丝绸之路》等大型合奏曲,更是展现了乐团的高水准。富有中国文化底蕴的竹笛、二胡、马头琴、琵琶、古筝、打击乐配上西洋乐器钢琴,它们在演奏者的手里,中西方音乐相互融合、相互碰撞,一首首激昂优美的民族音乐让观众陶醉。 2017年5月10日,UIC教务议会通过2017-2018学年校历,确定学年第一学期从9月19日开始,标志着新校园将在这一天正式启用。2005年创办起,"金凤路28号"承载了UIC十二年的记忆,艰辛与欢乐,挫折与成长。从2017年9月开始,"金同路2000号"将成为UIC的新身份。
UIC建校之初,由北京师范大学提供约200亩土地为期30年的使用权,由香港浸会大学提供1.5亿港币的贷款作为开办费并建设教学楼,迈出了首家内地与香港合办大学的第一步。而今,经友好协商,UIC将土地提前交还北师大、将教学楼转让给北师大珠海分校。另外,从2008年开始向开发商租用的文化小镇宿舍也会提前在今年7月前腾空,连同UIC建设的其他设施转由北师大珠海分校使用。受限于办学空间,不论是几年前远在高新区其他地方的博雅苑和创雅苑,还是近年的新文化小镇,UIC的学生都有过搭乘校巴往返教学楼与宿舍的记忆。如今最后2公里带来的烦恼,即将划上休止符。 2017年5月吴清辉校长致全校师生书:亲爱的同学们、同事们:2005-2017年,金凤路28号,承载UIC十二年记忆的校园,即将与我们告别了。今天,学校教务议会通过2017-2018学年校历,确定第一学期从9月19日开始。今年9月,我们将正式搬入位于会同的新校园,教学和生活设施会有较大的改善。一路走来,UIC跟同学、老师、校友和家长共同成长,然而因办学空间不足带来的制约也越发明显。增加办学用地是我们多年来的心愿。幸运的是,我们获得珠海市政府的高度认可和支持。2014年6月,珠海市政府与UIC签署合作协议,在会同古村划拨300亩土地给我们建设新校园。2015年8月,我们开始平整土地,文化创意中心等建筑相继开工,新校园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UIC新校园总建筑面积约26.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区域建筑面积约19.5万平方米,是金凤路教学楼建筑面积的5倍,可容纳6000名本科生及1000名教职员。新校园是一个绿色、开放、富于交流的教学与生活区,充分体现UIC倡导的博雅教育理念的需求。教学楼、学部综合楼、学习资源中心等公共资源围绕中央绿化带建设,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宿舍区和教学区交替排列的建设格局,使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更为便捷。经过2年的建设,一栋栋建筑从规划蓝图上拔地而起,文化创意中心、体育馆、大学会堂、演艺厅、行政楼、教学楼及宿舍楼等将陆续建成。今年6月,第九届毕业典礼将首次在大学会堂举行。9月,六千余名师生员工将全部入驻新校园。等到9月5日新生报到,9月18至19日老生返校,希望大家都会喜欢这个教学相长、多元开放的新校园。当然,正如金凤路校园启用时那样,新校园在运作之初,需要一段磨合期,周边环境及市政配套设施亦有待完善,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如期完成新校园建设,很多人为此倾注了心血和汗水。我们要感谢珠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感谢新校园规划团队、承建单位的辛勤劳动,感谢全体师生员工、校友和家长的关心理解。会同新校园的启用,打开了UIC崭新的篇章。我相信,在UIC人的继续努力下,我们建设一流博雅型大学的目标将越来越近,我们会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7年6月16日UIC举行第九届毕业典礼暨荣誉院士颁授典礼,1249名学生学成毕业。这是UIC首次在会同新校园大学会堂举行毕业典礼。UIC吴清辉校长在致辞中表示,今届毕业生是特殊的一届。他们不仅是第一批在新校园大学会堂参加毕业典礼的学生,当中近一半学生曾参加UIC在广东省第一年实施的招生改革,不是由高考"一考定终身",而是通过"631"综合评价录取入读UIC。 毕业典礼分三场举行。第三场,在香港浸会大学校董会及咨议会主席郑恩基先生的主礼下,五位社会杰出人士获颁UIC荣誉院士荣衔,他们分别是:香港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系名誉临床副教授、乳癌专家张淑仪医生,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董明珠女士,中国核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贺贤土教授,英国斯旺西大学学术副校长史廷哲教授,台湾著名艺术家、"八方新气"陶瓷品牌创始人王侠军先生。图为荣誉院士合影 在2017年的1249名毕业生中,有15名学生是UIC首批音乐副修专业毕业生。大学期间,他们除了修读本专业,还副修了音乐系列课程。为培育更多复合型的优秀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UIC于2015年开始为同学提供副修教育的机会。首个副修课程是由通识教育办公室开设的音乐副修,面向对象为2013级及以后入学的学生,并于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起供学生修读,旨在帮助同学追求对音乐的兴趣、发掘他们的多元潜能和艺术创新能力。该音乐副修课程把管弦乐团和合唱团纳入实践课程,修读音乐副修的同学必须选修《合唱研究》或者《管弦乐队研究》,并参加学校管弦乐团或者合唱团,而且须连续四个学期,才能获得学分。这两个课程也可作为自由选修课,单独选修。选择音乐副修的同学必须在其课程结构中修读两门必修课和三门选修课,共15学分。完成课程后,同学们须在毕业前向学校申请副修资格核准,审查通过者其副修专业名称将会显示在毕业成绩单(Tran)上,而非记录在学位证书上。 2017年8月UIC新校园建筑物及道路命名方案出炉。新校园包括9栋教学楼和15栋宿舍楼分为"会贤邨"与"大同邨"。"会贤邨"包括编号V23-V28宿舍楼,以中外历代贤者进行命名,寓意贤者会聚于此。拟定以西方三大文学家歌德,暂时未有新命名。文化创意群落的相关设施除了提供给文化与创意学部使用,也将作为其他学部及教学单位等相关课程教学使用,称作群落寓意是鼓励跨学科的文流,互相砥砺切磋。 2017年8月23日,强台风"天鸽"在珠海登陆,给珠海造成重创,UIC新校园也在此次台风中遭受破坏,工程受到影响,UIC经过综合评估,将新生入宿注册日期推迟至9月13日。2017年9月14日,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1600余名UIC新生正式开启了大学之旅。新生们于13日入住旧文化小镇之后,便在UIC新校园迎来大学第一课为期五天的英语强化课程(English Enhancement Programme,简称EEP)。随后他们于14-15日完成入学注册,18日在新建的体育馆举行开学典礼。2017年各省市共有21名学生获得新生入学全额奖学金。
2017年10月19日古老的编钟、编磬等青铜乐器落户UIC文化创意群落CC-112雅乐堂。落户UIC的这套雅乐器,实际上是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编钟、编磬的复制品。UIC请了一家专门铸造编钟编磬的研究所一起合作,到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进行考察、测量,最终原样复制了一套。这是岭南汉代乐器的首次重现,乐器在博物馆只能陈设、观看,UIC则是希望能将它活化,传承中国历史文化;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同学们在音乐、历史、文化、人格等方面修养。雅乐器落户UIC之后,除了下学期将开设雅乐课程,学校也将着手组建"雅乐团",成员将包括学生和教职员,让雅乐进入到校园生活当中,成为校园文化一个新的元素。 2017年11月11日下午,有近500名UIC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亲友们抵达香港参加第58届香港浸会大学毕业典礼UIC专场。本届共有1289名毕业生获颁浸大学位证书,21人获颁最佳学业成绩奖,99人获得一等荣誉学位。 3.5公里的距离,连接的是UIC新旧学习资源中心(简称LRC);逾千名UIC师生,800包书人手相传,传递的是UIC的文化韵味及正能量。2017年12月6日下午3点,对每位UICer都意义非凡的"书香传承—手把手千人传书"活动在激昂的锣鼓声及震撼的龙狮舞中拉开序幕。装有GPS实时定位功能的第一本书由学生递给吴清辉校长,传书活动正式开始。千名师生由旧校园LRC的门口一直列队到旧校园A区。吴清辉校长在旧校园沿人龙向同学们握手致意。在人手传到一本书后,张聪副校长带领各位师生步行至新LRC,完成第二轮传递,全程3.5公里。在新LRC放置完第一本书后,吴清辉校长表示:"书香传千里,文韵远流长。这一次的千人传书活动,我们把书香从旧校园带到新校园,目的是让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为庆祝喜迁新址,UIC于2017年11月22日至12月9日举行以"新时代、新校园、新旅程"为主题的新校园启动庆典。 2017年12月9日上午,中华文化传播研究院在文化创意群落举行了隆重的启用仪式。中华文化传播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12月,是UIC国际化教育发展策略指导下创立的学术机构,由许嘉璐教授任院长,吴清辉教授任常务副院长。研究院秉承"传承千载、播扬四海"的理念,整合UIC相关机构和资源,致力于中华文化的对内传承和对外传播,并积极展开学术研究,通过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与研究、文化活动,促进文化根脉在民间的复苏与新生,为国家文化发展和传播战略服务。 2017年12月9日下午研究生院成立典在许嘉璐会议室前厅举行。吴清辉校长在致辞中表示,研究生院挂牌成立标志着UIC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十二年的办学实践,UIC成功地实施了本科教育,也通过联合研究所与浸大共同培养研究生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UIC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各项条件已经成熟。作为一所博雅型大学,UIC开展研究生教育将依托两个母校雄厚的学术资源,采用双导师制,在有选择的一些优势学科上,进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UIC的研究生教育将坚持少而精的原则,规模不会很大,但质量要求很高。UIC研究生培养将坚持全人教育,把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坚持国际化教育,采用全英语教学,按浸大研究院的质量标准体系对学生进行培养管理。研究生完成学业并通过论文答辩授予浸大相应的硕士或博士学位,相应的学位证书可获的教育部的学历认证。2017-2018学年UIC率先招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个专业的研究型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学校为每位录取的学生提供全额和半额的奖学金以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安心专注于学习和研究;此外,还设有生活补助、住宿补贴、研究补贴、访港补贴等资助。同时,授课型硕士专业课程亦在积极筹备中,预计2018-2019学年起陆续开办。 2017年12月9日18时新校园启动庆典在检阅台前广场举行。嘉宾、校长、校友和学生代表共同按下启动键,象征着UIC将开启新的旅程。 百张图片并不能让我了解UIC的全部,但却让我对UIC有了新的认识,让我对当年那些先行者的付出和努力产生深深地敬意和由衷地钦佩。"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衷心祝愿UIC在这个新的时代、在新的校园开始新的旅程,谱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图为16级媒体艺术与设计专业杨淇惠同学拍摄的UIC新校园夜景。 标题引自:UIC校歌,作词:UIC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主任伍鸿宇博士。文字和图片引用:1、UIC官方网站。2、UIC新闻公关处出版的UIC十周年画册《十年博雅路照片记录下的UIC 2005-2015》。

1.《珠海博雅苑 博文雅志铸梦想,真知笃行创辉煌——UIC的前世今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珠海博雅苑 博文雅志铸梦想,真知笃行创辉煌——UIC的前世今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12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