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城市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edia lab提出的概念,2014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专家提出在微城市基础上的“智慧微城市(Smart Micro Cities)”的概念,并在国内多个智慧城市试点单位进行了规划与设计落地的工作。

微城市的概念

微城市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转型的需求下,提出来的一种符合国家新型城镇化理念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具有“微空间”、“微功能”、“微信息”等特点,它提倡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10-20分钟步行范围内,满足居住、教育、医疗、工作、购物和生活休闲等一站式生活需求。

微城市通过高效便捷的绿色出行系统、功能复合及空间集约的均衡发展系统,实现城市各功能空间的有机融合,促进城市功能、城市空间、城市交通、城市能源的一体化网络体系建设,能有效解决城市人口剧增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品质。

微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微城市功能结构示意图

微城市的内涵

微城市的内涵

微城市的内涵

微城市的内涵

微城市本质还是城市,只是前面加了微字,对城市可以从四个角度来看:

一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如交通网、能源网、水网、信息网等,这些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城市基础设施是否科学的规划和建设是重点,以前的基础设施更侧重规划和建设,没有更好的持续运营和服务。城市有一定发展规律,规划、建设、运行和监督是一个闭环的体系。国内外很多高端的规划,对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不够重视,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建设。

二是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城市形态是功能主导型的,根据居住和土地开发需要建设了很多大型居住区。功能主导型从城市形态和功能结构来讲不合理,所以微城市要考虑空间形态和功能相匹配,从而真正达到产城融合。

三是无论是城市还是微城市,最主要是城市中的人,怎么样以人为本,让以人为本具体落实到实际需求,使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企业和政府能够享受到便捷的服务。

四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产业是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微城市落脚点还是城市,城市关键在于居住、工作、交通、休憩等四大因素。

微城市功能要素

微城市应该包含弹性的能源供给、共享的移动交通、生活空间、工作空间、食品供给、生态环境与产城融合等八个核心要素。

微城市的建设内容

以智慧城市的概念引导,打造连锁式规模化的智慧城市大厦系列,以城市运行中心为主体,集会议、培训、仿真、展示、食宿、购物、休闲、居住等为一体的,沿高铁站建一个高档的新型城市综合体。

微城市建设内容与途径

第一、微城市内应该有可增长、可持续的产业支撑,微城市不但是个城市,更是有机的生命体,需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共同作为微城市的支撑,也需要很多思维活跃,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第二、微城市内应该有绿色、便捷的微循环交通体系,现在高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同样在多个微城市区域之间应该有地铁、轻轨、现代有轨电车等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相联系。在微城市内应该有公共自行车、公共电动汽车等绿道系统和10分钟步行慢道系统,从而实现绿色和人性化的交通内微循环。

第三、微城市内应该有共享和公平的公共设施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应用,使每个人能及时了解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体育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的分布和使用情况,从而使人们能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来快捷方便的使用公共设施,让公共设施充分发挥自身的效能。

第四、微城市内应该有绿色节能的多中心能源系统。现有的能源系统是单中心辐射式,在应急灾备和能源供应方面不太可持续,可以充分利用地源热泵,太阳能等多种能源形式和节能技术,构建多中心、分布式能源系统。

第五、微城市内应该有动态感知的城市运行中心。现有城市功能和建设只能看到表面,并不知道真实的运行状况。在微城市区可以通过物联网、感知技术、数据集中,建设微城市监控调度运行中心,实时了解地下管网和各种设施的运行状况,从而实现城市功能的可持续运行和应急预防。

第六、微城市内应该有安全智能宜居和谐的居住社区。现在第三批试点发布了智慧社区的建设指南,我们可以在社区建设中引进智慧概念,不仅可以促进房地产销售,还能更好地提供宜居环境。

第七、微城市内应该有创新型微应用。信息技术是革命性技术,智慧城市融入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监控的全流程,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在微城市中开发一些智慧教育、智慧健康、远程服务、云服务、出行服务等等创新型微应用,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

微城市的核心“智慧大厦”

1.《微城市 智慧微城市——创新的未来城市形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微城市 智慧微城市——创新的未来城市形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1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