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是象征逝者的名片,也是生者对故人的追思和缅怀。通过墓碑上的雕刻和文字,可以了解逝者的生平和喜好。这是墓碑独特的艺术符号和纪念文化。

在一些从事数学工作的科学人士生命中,数学是其最重要的象征符号。因而,在这些数学家逝世后,生者将这些代表逝世数学家一生成就的数学符号镶刻在其墓碑上,使墓碑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和艺术气息。

陈省身在墓碑上刻数学公式

陈省身是著名的美籍华裔数学家。他1911年出生于浙江嘉兴,少时便很喜欢数学。在那个动乱纷争的年代,中国的自然科学教育刚刚起步不久,陈省身为了研究和学习数学,常常自己主动看书学习,并先后考入南开大学数学系和清华大学研究院进行学习,后来又留学德法等国家进行数学研究。他在数学领域总结出高斯-博内-陈定理和Hermitian流形的示性类理论,引起国际数学界的轰动,被誉为“微分几何之父”。

陈省身不仅在数学研究上成果斐然,在数学教育领域上也有着卓越贡献,先后培养出吴文俊、丘成桐等著名数学家。他在1937年民族存亡之际受聘清华大学数学教授,后来因抗战随学校内迁至云南昆明。抗争胜利后陈省身主持成立了南京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1949年移民美国,任教芝加哥大学,此后一边从事数学研究一边进行数学教育。并在改革开放后回国担任南开大学数学所所长,推动中国数学的复苏,并在南开大学度过晚年生活。

陈省身逝世后安葬于南开大学内,墓碑是他和夫人郑士宁的合葬墓碑,黑色花岗岩的主碑整体横截面呈曲边三角形,象征着他最重要的数学成就“高斯—博内—陈”公式。黑色的墓碑高度磨光,碑面上刻满了陈省身手稿的数学公式,远远望去好像黑板上写满了白色粉笔的数学公式,象征了陈省身为数学教育所做的贡献。独特的墓碑形制,展现了陈省身作为数学家独一无二的人生。

丢番图在墓碑上出数学题

丢番图是古希腊亚历山大学后期的重要学者和数学家,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解答和研究代数问题,被称为“代数学之父”。关于他的生平事迹,由于年代久远,流传下来的很少,只能在《希腊诗文选》中窥看出他的一些人生经历。而每关于他的记载,总是离不开数学。

与同期数学家致力于几何学研究不同,丢番图喜欢以代数的方式解答数学题,他在算术理论中引进了未知数,用大量的数学逻辑和算术讨论了一次、二次以及个别三次方程式。在丢番图逝世后,他的墓碑上留下了一道代数题,作为总结一生的墓志铭。

墓志铭上写着:

“坟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忠实地记录了所经历的道路。上帝给予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了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胡,再过七分之一,点燃起结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天赐贵子,可怜迟来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进入冰冷的墓。悲伤只有用数论的研究去弥补,又过了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

终于告别数学,离开了人世。”

通过设丢番图的寿命为X,代入这道数学题,可以推算出丢番图的寿命,丢番图当爸爸的年龄,丢番图在儿子逝世时的年龄。你能算得出来吗?

一个数学公式,一道数学题,象征一个数学家的成就,总结一个数学家的一生,数学家的墓碑就是这么独特!

1.《墓碑上的几何图案 数学家的墓碑,死了也要在碑上刻数学题。将一生献给数学的人们》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墓碑上的几何图案 数学家的墓碑,死了也要在碑上刻数学题。将一生献给数学的人们》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1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