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二幅画在卡其布上反映非洲当地居民生活场景的非洲风情画,多年过去了,色彩依旧鲜艳。 这是在塞内加尔时留下的纪念品,当年也没仔细欣赏,只记得有这样东西,今天为了编辑本集内容,才拿出来翻拍,但就在我辨别这画哪一面是正面时,才发现画布上画的是双面画,即在布的二面以二种色彩表现手法画的是同一张图案。 在码头附近看到一个渡轮广告,目的地是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东南方3公里,有一个南北长900米、东西宽300米的小岛。 经介绍那小岛是塞内加尔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那年是2007年,我从达喀尔乘坐游轮登上了这蜚声世界的小岛——戈雷岛。
戈雷岛,于1978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扼首。 据记载,从1536年到1848年共历时300多年的血腥殖民掠夺,使非洲损失了达1亿左右的青壮年人口;而从戈雷岛上奴隶堡运走的黑人奴隶就达两千万之多。 奴隶堡是一座坚固的木石结构建筑物,楼上铺设着地板,阳光充足,是奴隶贩子们的住所;楼下是一间间奴隶囚室,每间只有五、六平方米,同时关押15至20名奴隶.这些奴隶被戴上手铐、脚镣,还被系上一个14斤重的大铁球,以防他们逃跑。囚室阻暗、潮湿、肮脏、没有窗户,墙上仅有几个小洞眼,供奴隶贩子朝里观看。这些囚室分男室、女室和儿童室,一次屯集500~600人.在奴隶堡的底层,有一条阴森森的通道,直通波涛汹涌的大西洋,成千上万的黑人奴隶就是从这里被押解上船运往美洲的。 19世纪初叶,戈雷岛经济达到鼎盛。岛上修建了大约100多座房屋,但已不是茅草顶了。戈雷岛临大西洋一侧建有木石结构的两层楼房,建筑物上层建有拱廊,铺设地板,室内阳光充足,是殖民主义者的住处。

戈雷岛的大部分房屋建于18世纪下半叶。其中有建于1756年的妇产医院(凯蒂·路易特夫人曾住在这里)、威廉·蓬蒂学院(1770年商人拉法耶特所建)、维多利亚-阿尔比斯剧院(1771年建),遭到破坏后改建成露天剧场(1777年以玛丽·罗西尼奥尔名义修建),还有1782年修建的长老会修道院。舍瓦利耶·德·布夫莱尔就任塞内加尔总督后(1785~1787年),岛上修建了其它建筑,其中有著名的奴隶屋(1786年)。18世纪,岛上几乎所有地方盖满了住宅和商业房屋。总之小岛虽小但各种机构俱全。
旅游纪念品商店 村口有本地居民设摊出售非洲生活风情画,这些画都是画在织布上,吸引了不少游人的观赏。

在家门口玩耍的小孩 与猴面包树一样古老的民居

在露天剧场中央的巨大猴面包树

学院
学校 镇公所 邮局
游客
教堂
悠闲的岛上居民 戈雷岛遗址有其独特的价值,它反映了18世界末的灿烂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野蛮的写照。岛上房屋传统的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这一文明与野蛮交织的矛盾现象。 结束了戈雷岛的参观,返回对岸的达喀尔。原来对塞内加尔知道达喀尔F4拉力赛,现在又知道了这个戈雷岛!

1.《蜚声世界 蜚声世界的世界文化遗产 戈雷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蜚声世界 蜚声世界的世界文化遗产 戈雷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23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