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起了立春后的第一场春雨,看着窗外那细细的雨,突然好怀念儿时记忆中的油纸伞。
在所有的儿时记忆中,油纸伞好像总有会勾起一些憧憬,又时常让人有一抹挥之不去的惆怅。 记得在念小学的时候,每逢下雨,同学们便会打着各式的伞来学校。那时塑料伞是最洋气的,很让人羡慕。 而我家不认可塑料伞,第一是因为那时的塑料伞怕过冬,经过一个冬季,塑料就变硬变脆了,伞面很容易脆裂。第二是伞面坏了,一般都没办法修理,看着好好的伞骨,却要扔弃,实在让人心痛。所以我上学打油纸伞的日子偏多。
我虽然也很羡慕同学那漂亮的塑料伞,但其实我更喜欢油纸伞,如果大人不干涉,我可以拿着伞玩一个下午。特别是下雨天,我会打着伞站在屋檐下发呆。我感觉,不管是布伞、塑料伞,还是结实的油布伞,在屋檐水下的声音,都没有油纸伞好听。打开伞,人在伞下,能让人感受到一个很迷幻的世界。那纤细的竹丝,很规律地组成密密匝匝的伞骨,为我撑起一片能安心听雨的小天地,实在是美妙。特别是油纸伞在开合之间的变化让人着迷,一旦伞被撑开,伞骨之间那些乱麻一般的细线,立刻变成万花筒一般的图案,很是让人心生遐想 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到现在,还依然怀念那种独自的消遣。不过现在再回想起油纸伞,那种悠悠的缱绻,并不是单单的怀旧,实在是因转动着那美轮美奂的纸伞,内心随时能演绎出令人陶醉的往昔。不啻有神话故事里西湖那妙曼的春雨,也有戴望舒笔下《雨巷》中那凄美的丁香。
在我的记忆中,好像也只有油纸伞还能与我最钦慕的年代相连接。孩提时代,只知道油纸伞好看、好玩,后来懂事了,油纸伞也退出了雨具市场。但生活中还是时常能看见油纸伞,每每看见,我都抑制不住幻想:徐志摩撑过油纸伞、郁达夫也撑过油纸伞,朱自清、齐白石、梁思成、梁启超、胡适、张爱玲都曾撑过油纸伞。 那时,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的民族复兴革命取得胜利,中华民族终于摆脱了满清近300年奴役,中华文化有了一瞬短暂的辉煌。对于这段历史,我时常傻傻地想,中华民国在大陆也就仅仅三十多年,尽管年年战乱,然而为什么还能出那么多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呢?是不是因为油纸伞特别能启迪人的智慧,激发人的灵感? …… 春天来了,春天来得快,但去得也快,当人们还没来得及享受花香的氤氲,那雨巷的愁怨又开始无尽的蔓延。
图片/来自网络

1.《油纸伞 油纸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油纸伞 油纸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24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