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的代表作,是《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主要是神仙鬼怪鬼怪的故事,但也有个别文章,是蒲松龄的亲身经历。

其中有一篇,题目就叫《地震》。

蒲松龄

这篇文章,记载了历史上著名的郯城大地震的一些情况。

郯城大地震的震级达到了8.5级,超过了汶川大地震。

万幸的是,这次地震发生在“戌时”,也就是晚上19点到21点;人们刚刚入睡,多数还未睡着,能够及时逃生。即便如此,人员伤亡也高达5万余人。

造成数十万人伤亡的唐山大地震,发生在下半夜,正是人们睡得最死的时候。

唐山大地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蒲松龄从老家山东淄川到临淄走亲戚。

淄川距离临淄大约30公里,那时候交通不便,便住了下来。

表哥名叫李笃之,十分好客,白天喝了不算,晚上接着喝。

看看天擦黑了,点上蜡烛,继续喝。

夏天昼长夜短,都点上蜡烛了,说明已经过了晚8点;那时候晚上没什么娱乐活动,很多已经入睡了。

蒲松龄故居

地震毫无征兆地来了。

蒲松龄的文章很有条理,层次清晰地向我们介绍了地震到来时的几个步骤:

第一步:传来巨大的雷声。

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

蒲松龄耳朵挺灵敏,分辨出来自东南方向;事实上,此次地震中心在山东郯城,确实位于临淄的东南方向。

但又有别于雷声,因为打雷的声音,往往只在一个方向,不会“从东南向西北”滚动。

郯城大地震遗迹

第二步:纵波袭来。

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

他们的酒桌开始上下颠簸,酒杯也倒了;屋梁开始折断。

我们知道,地震袭来的时候,先来纵波,人会感到上下颠簸,难以行动;然后才是横波,因为横波速度较慢。

地震时是纵波先到达地表。因为纵波速度比横波快。

所以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因此,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快点作出防备。

相对于横波,纵波只是上下晃动,破坏性较弱;横波则是“剪切波”,好比把楼房放在案板上来回搓动,破坏力更大。

第三步:横波到来,蒲松龄介绍了横波到来后的恐怖景象:

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

楼房、屋子先倒下,又被颠起;

屋子倒塌的声音,与人们的哀嚎,如同开锅。

人站都站不住,只能坐下;一旦坐下,又会随着地面旋转。

河水像一盆水被大地倾倒出来,浪高一丈多……

第四步:余震未了,一共持续了一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

估计此后还有余震,但相比这次大震,显得无足轻重,被蒲松龄忽略了。

逾一时许,始稍定。

六月十七,正是大月亮,等地震消停了,大家相互一看,很多人才意识到:自己还没穿衣服,就跑出来了。

防震演练

文章随后介绍了其他一些地震传闻,听上去也让人心惊肉跳:

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

有户人家的井都震坏了,有家人的楼房本来朝南,变成了朝北;

栖霞山裂了,沂水出现了一个数亩的深坑……

今日沂河

另外,此文还显示,当时人们对地震的防范意识是比较弱的:

众骇异,不解其故……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

雷声出现的时候,大家没反应,情有可原;

横波到来、酒杯倾覆之后,他们还是“久之”,才意识到这是地震,可见防范意识较弱。

他亲身经历了长期蹲着的痛苦。事后的事件还真的让孙连成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然而,李大康仍然犯了一个错误。他仍然高估了孙连成的热情。即使他亲身经历了那种痛苦,孙连成也没有履行他的责令整改的职责,最终这种事情被推迟,甚至惊动了沙瑞金。

事实上,从剧本的角度来看,在光明区委书记丁一真逃跑后,李大康仍然打算培养孙连成,不仅让他成为光明峰项目的总指挥,还多次和他交谈以鼓励他的精神。然而,孙连成没有抓住机会为光明区的人们做实际工作,有时他在会上莫名其妙地惊呆了,没有任何野心。

这也说明一点:

地震到来之前,一般先有巨大的轰鸣声,此时普通人难以辨别是否地震;

一旦地震明确发生,最初的十几秒或者几十秒,属于纵波,是逃生的最佳时机。

蒲松龄这篇文章的记载,和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抗震救灾科学常识,几乎完全吻合。

1.《淄川地震 8.5级地震有多可怕?《聊斋志异》这篇文章让人心惊肉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淄川地震 8.5级地震有多可怕?《聊斋志异》这篇文章让人心惊肉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3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