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底峡尊者说:“一切安乐源自上师的加持,所以应报答上师恩德。”为什么呢?
因为若非上师引导我们趣入善法,则毕竟没有获得丝毫安乐的机会。
因此,即便身心上得到些许安乐,都应忆念是上师的恩赐。

然而,我们能在殊胜的道场中,日日闻思修行,享用法乐,这并非凭空而得,也不是单凭自力所得,而是由于上师将我们引入佛法中,我们才能获得这样的安乐。

因为一切安乐源自善法,自己能够行善都源自上师的引导。
或者,生活舒适时,也要了知这是上师的加持所致,由于上师大悲开示佛法,我才能积累资粮,享受福报。

又如:以往感受安乐时,便起我慢,认为自己天生就有福报。
凡夫本是业障深重的疯子却毫无自觉,还认为自己福报大,根本想不到上师的恩德,更不知感恩。
现在要消除邪念,就要忆念师恩,无论得到任何身心上的安乐,都要忆念是上师的恩德,如此就能转变观念而改变颠倒的认识。

这样串习坚固后,心态就会转变:获得安乐时,立即会想到这是上师的恩赐,每次念恩时,就会感激上师。
养成习惯后,便会常常缘着安乐而感恩,由感恩而生起恭敬。对于自己所具之功德也要如此理解。


若无上师的教导,我们对善法将如盲人般一无所知,无由生起任何修行的功德,所以一切功德都是因上师大悲加持才得以生起的。
我们的相续从原先充满罪恶的状态转变为具有许多功德,这都是上师的加持所致,所以我们不能忘记大恩上师的恩德。


应当思量:我们要付出诸般努力才能通达法义,在心中显现法的境界,下至浅显的人身难得等,也要长期串习,才能真正通达其意义,所以佛法教授极其难得。
同样,上师是在漫长的时间中行持了无量苦行,才获得殊胜的教授。
由于慈悲的缘故,才将如此珍贵的法宝毫无悭吝地赐予我们,如同父亲将一生的财富全部交付孩子一样,恩德极大。

试问:你对上师做过何种供养承事?对上师祈祷过多少次?对上师真有信心和恭敬心吗?
自己不具足弟子法相,却要求上师为自己传法,试想一个相信因果的人,该不该对上师提出要求呢?
所以,应当这样念恩:上师恩赐的诸多殊胜教授,皆非轻易得来,而是经过漫长时间修持无量苦行才获得。

即:上师赐予我们显宗的因果、菩提心等妙法以及密宗顶乘的大圆满法,这些妙法是最珍贵的财富,乃至受持一分也能产生无量安乐。
所以,上师的法恩不可思议,知恩之后,还应努力以修行来报恩。

经云: “以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财物布施某人,或者对其传授一句佛法,后者的恩德更为深重。”
现在上师赐予我们圆满菩提道的教言,如此深重的法恩,我们根本无以回报。

在生起不退转的恭敬心之前,须反复思惟,于法念恩。


反观自己,贪嗔痴如此粗猛,可见自己是个刚强难化的凡夫。
此生来到人间,相续中充满了烦恼和业障,这说明过去无量诸佛出世以来,我都未被诸佛调伏,若已调伏,则早应进入圣者的行列。
今生有幸值遇上师,上师以善巧方便调伏了我,使我进入清净的法门,成为修行人,这种心相续的转化,唯一是上师的加持所致,所以上师的恩德比佛恩还要深重。

答 : “恩德有大小”是观待所化的现相而言,而上师为佛是从真实义中而言,所以没有任何过失。


因为: 父母只给予我今生的肉身,赐予对今生有益的衣食等,而上师却养育我的法身,赐予能获得究竟利益的佛法,所以恩德超过父母。
至于佛陀方面,我不能亲聆佛陀说法,也不能亲见佛顔,而上师不仅可以面见,还可以随时为我传法,因此师恩大于佛恩。

嗡嘛呢呗美吽
嗡嘛呢呗美吽

1.《悭吝怎么读 弟子应当从哪五个方面忆念上师的恩德而生恭敬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悭吝怎么读 弟子应当从哪五个方面忆念上师的恩德而生恭敬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34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