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娜(Susannah),在希伯来语中,意为纯洁无邪的百合花。 从前有一个人住在巴比伦,名叫约雅金。他娶了一位美丽而又敬畏天主的女子,名叫苏珊娜。约雅金非常富有,也很受乡人尊重。他的房子坐落在几座可爱的花园中间,犹太人常常来这里聚会。 某一年,有两个长老被人民选为民长。这两个人常到约雅金家中,凡是要诉讼的人,都要来这里见他们。每天中午,当人们离去的时候,苏珊娜常常到花园中散步。这两个长老见她每天都去果园,便对她动了邪念。 于是他们合谋,决定寻找一个能和苏珊娜独处的机会。有一天,苏珊娜如往常一样,和两个婢女进了花园。由于天气炎热,苏珊娜打算在园中沐浴。于是她便吩咐仆人:“去把浴油和香膏拿来,把门锁上,以免有人打扰。”婢女们刚一走,两个长老就从藏身处跳了出来,向苏珊娜说:“你看,园门锁上了,谁也看不见我们了。我们浴火如焚,你要答应我们,与我们同欢,不然,我们就要作证控告你,起誓说我们看见你把婢女打发走,以便你好跟一个年轻男子单独相会。” 苏珊娜难过地想:“无论怎么做,我都难逃此劫。如果我顺你们的意,必死无疑;如果我拒绝呢,也难逃你们之手。然而我宁愿做你们的无辜牺牲品,也不愿在上主面前犯罪。”于是,苏珊娜大声呼喊,那两个长老为对付她也喊叫起来,其中一个跑去打开了园门。 圣经故事中,神听到了苏珊娜的哀求和祈祷,便启发一位名叫但以理的青年出来讲话,这时苏珊娜正要被拉出去处死。但以理在众人面前说道:“人啊,你们愚蠢到什么程度?凭长老们的控告,就要把一个妇女处死吗?你们甚至都不想弄清事实真相。把这个案子重新审一下吧。” 但以理把两个长老隔开,一次一个地审问他们。但以理发现,一个长老说,苏珊娜是在一棵乳香树下面和一个男青年谈情说爱,另一个长老却说,苏珊娜是在一棵樟树下和一个男青年私通。一个说乳香树下,一个说樟树下,真相总是隐藏在细节之中。但以理按照他们的口供,证实了他们是在作假见证……于是按照摩西律法,处死了两个长老,无辜者的生命因此得救。 苏珊娜的故事,在有神慈悲的框架下,正义得以彰显,无辜者得以拯救,但在我们这个“上帝已死”的时代,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如果我们仍然在乎正义,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我们也像苏珊娜那样,被人陷害处于百口莫辩的境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被人误解或陷害,百口难辩,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苏珊娜的处境非常糟糕,她面对的“权威”是多重的。
首先,两位长老是社会习俗定义的权威。在很多原始部落、相对闭塞的城镇村落或者某些传统守旧的家族中,“长老制”仍然是普遍有效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背后的理念是,人的经验阅历、智慧远见是随着年岁增长的,长老作为拥有最多“智慧”的人,理应是所有人中能作出相对最佳判断的人。
其次,两位长老是政治权力赋予的权威。他们在不久前被“人民选为民长……任何有关诉讼的事情,都要和他们商议”。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合法的民主制度赋予的政治权威。这种模式的理念是,通过公开公正自由的选举,人们推选出管理公共事务的人,赋予他一定的权力和责任管理公共事务。这种理念本身是经得住推敲的,但它仍然无法避免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权力滥用问题。
最后,这两位长老还是因私人关系而获得一定权威。他们和苏珊娜的丈夫是很好的朋友,也就是私人友谊通过信任和敬重而获得的权威。这种权威或许没有政治性权威那么明晰确定、具有较强的强制力,但它同样会影响人们的判断。 两位长老处在多重权威的位置,享有绝对优势,苏珊娜的处境非常困窘。正如她所说,无论是从还是不从,都“难逃此劫”。在这种两难境地、纯输格局(lose-lose situation)中,她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我们面对一个如此绝对优势的“多重权威”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能将苏珊娜困窘的境地完美表现出来的,是享有“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画家”美誉的伦勃朗的作品《苏珊娜和长老》。描绘这个圣经故事的绘画作品,何止千万,但伦勃朗的这幅作品尤其优秀。
画面背景阴郁晦暗,远处高大宏伟的城堡隐约可见,但色调灰暗,阴云笼罩。我们的目光几乎立即被光线引到画面右下角。美丽柔弱的苏珊娜,身材略显单薄,几乎没有任何情欲暗示;她的姿势尴尬生硬却又不失优雅。
她扭头直视画面之外观赏者的眼睛,眼神单纯得如同一头受惊的小鹿,她微蹙的眉头和轻轻张开的嘴唇,似乎在向我们求救——不是那种惊慌到六神无主、声嘶力竭式的求救。她哀怨的眼神,让人们想起世间所有的不正义、所有的侮辱和委屈,仿佛降临在她身上的痛苦和侮辱也实实际际地降临在我们身上一样。在幽暗的背景中,一道神秘的光映晕在她身上,如同一层轻纱将她从头到脚包裹起来,洁白无瑕,透出一种高贵冷静的清幽。
伦勃朗设计和描绘的苏珊娜形象,与之前的古典画家完全不同,他笔下的苏珊娜虽然赤裸着身体,但几乎没有半点情欲的暗示:她虽然是事件的受害人,长老们想要侮辱和损害的对象,但是她却并没有因此而被物化,成为某种或歇斯底里或卑微可怜的“非人”;恰恰相反,她的表情带有某种克制的悲哀,和很多古希腊雕塑有异曲同工之处,也就是德国艺术批评家温克尔曼称之为“单纯的崇高,肃穆的伟大”的东西。
作为观赏者很难不被苏珊娜那一双凝视的眼睛所打动,进入到作品描绘的情境之中,切身体会到身后长老那双湿腻的手触到身体肌肤时的恶心。苏珊娜背后的两位长老,衣着华丽,饰品繁多。紧贴苏珊娜的那位,左手拉扯着苏珊娜快要滑落的长衫,右手握拳,贴近面颊。他脖颈前升,贪婪地盯着自己手中的猎物。
在他的身后,另一位长老扶着花廊,姗姗来迟。他的胡须尽白,应该年岁已高,这么一番追逐恐怕已经让他老眼昏花,气都快喘不过来了吧。可是他的眼睛却仍然紧盯着苏珊娜和另一位长老,“他们被自己的情欲弄到神魂颠倒,以致于全然不顾正义和公理的裁判了”。整个布景,除了苏珊娜身上围绕的白色光晕之外,都以黑色和红色为主调:远处的城堡,依稀可辨的花园,繁茂的树木和藤草,幽暗平静的池水,两位长老的衣着饰物……幽暗晦鬽的场景,让人想起但丁笔下烈火永燃的地狱。
右下角苏珊娜血红色的外袍和绣鞋,暗示着使长老们神魂颠倒的肉欲,它摊放在右下角的石凳上,默默地见证着这场庸俗的罪恶。只有坚贞勇敢的苏珊娜,被迫放置在画面的黄金点上,有一层清澈温润的光晕环绕。
脆弱易朽的人啊,在面临不幸的时候,是什么让你如此镇定肃穆,仍保持着人最基本的尊严? 苏珊娜和长老: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 苏珊娜和长老:圭多雷尼 苏珊娜和长老:卢卡斯德赫勒 苏珊娜和长老:塞巴斯蒂亚诺里奇 苏珊娜和长老:提香 苏珊娜和长老:委罗内塞 苏珊娜和长老:委罗内塞 泰奥多尔·夏塞里奥

1.《苏珊娜 苏珊娜和长老,《圣经》“但以理书”中的典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苏珊娜 苏珊娜和长老,《圣经》“但以理书”中的典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45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