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前的中国队已经结束了本届的U23亚洲杯的旅程,但是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关于伊朗裁判对于中国足球做下的种种罪孽却没有因此而平息。中国队目前实力不足是公认的事实,但是这却不是我们收到不公正待遇时忍气吞声的理由。

目前的亚洲足球向来是西亚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对于他们来说亚足联就是专为西亚对付东亚而设立的,他们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一而再,再而三,三次以后无限循环让亚足联在西亚操控下一次次让自己获得胜利,阿曼、卡塔尔、科威特、伊朗只要是西亚的球队,他们都曾都给我们留下过无数的伤痕。

以下为中国足球回归世界舞台之后在西亚人身上所遭遇的各种迫害和不公,加上本届的U23亚洲杯,已经达到了10次之局:

中国最接近世界杯的一次:1981年沙特放水

中国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属于亚洲强队,当时中国队在参加第12届世界杯预选赛的时候,中国队几乎已经锁定一个出现名额,除非新西兰5:0战胜沙特。然而对于西亚人向来令人恶心的习惯来说,肯定不能这么轻易放过中国队,最终沙特放水,正好0:5败给了新西兰,致使中国与新西兰积分与净胜球均相同,排名科威特之后并列第2。而之后中国队在具有极大不满情绪的情况下与科威特队加赛一场,而中国队1:2痛失出线权,让我们进军世界杯的世界一推再推。

西亚裁判向来喜欢黑中国球队

只要是中国球队碰上西亚裁判,绝对没有好的事情发生。2011赛季的亚冠八分之一决赛中,天津泰达VS全北现代,而在两回合的比赛中,天津泰达多次遭受西亚裁判的“照顾”,以两次关键的判罚将泰达送上了回国的飞机。

判点球也得让主队完成进球

十几年前的大连实德,是亚洲足坛一直令人闻风丧胆的球队,在2003年4月10日,亚洲俱乐部冠军杯半决赛首回合,阿尔艾因对阵大连实德。在比赛的第18分钟实德早早取得领先,并且一直将对手压制在对方半场,而在比赛的第57分钟,来自巴林的主裁判拉赫曼先是莫名其妙地判罚了大连的禁区内犯规,给了对方一个点球,之后又将安琦莫须有的罚下场,让大连全队怒气横生,而结果却是林乐丰和主教练科萨双双被罚出场外。最终比分阿尔艾因4:2战胜大连实德。

鲁能“惨案”事出有因

2005年的亚冠联赛,由于时差的原因让很多中国球迷没看观看这场黑暗之极的比赛,山东鲁能2:7惨败于伊蒂哈德之后也落下了“惨案队”的恶名,但是看比赛的球迷都知道,在那场比赛中,主裁判穆罕辛多次不公平的判罚连续将郑智和巴辛罚下,最终鲁能惨遭2比7之屠,一手导演了“吉达惨案”。

最莫须有的一次:无故点球淘汰国足

2011年6月7日,中国队在天津迎战世预赛小组重要对手卡塔尔队,结果卡塔尔队凭借黎巴嫩的纳吉姆判给的点球以1-0获得胜利。比赛的第12分钟,李玮锋犯规判给卡塔尔一粒任意球,卡塔尔队发出的任意球被门将宋振瑜得到之后,主裁判却吹了点球。而除此之外,在比赛上半场42分钟时,蒿俊闵的横传球打在了禁区内卡塔尔球员的手上,纳吉姆居然视而不见。

最有伏笔的一次:西亚裁判在大战之前暗算国足核心

2007年的亚洲杯,中国队首次无法小组出线,成为中国男足沦为二流的开始。在小组赛第二场与伊朗队的比赛中,来自于沙特的裁判主吹比赛,在那场比赛中中国队共获得五张黄牌,导致队内的核心郑智、李玮锋缺席最后一轮同乌兹别克斯坦队的比赛,而在最后一轮比赛中中国队0:3不负亚足联所望,被淘汰出局。

国足无缘亚洲冠军

中国队在最近距离亚洲冠军最近的一次,赛后连进球的日本球员都已经承认那是一粒手球,但是在2004年亚洲杯决赛中,来自科威特的裁判眼睁睁看着日本队用手将球打进,却没有任何表示,让中国队夺冠的大好机会白白的浪费掉。

国足7:0却被淘汰

2004年11月7日,中国队7:0狂胜中国香港,但是却因为一个净胜球的劣势被科威特淘汰出局,无缘八强赛的中国队的世界杯之梦再此破碎。这场比赛最关键的在于,科威特利用时间差比国足晚结束了5分钟,而正是在这五分钟的时间里让中国队再次因为缺少一粒净胜球而被淘汰。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预选赛

2012年的国奥队冲击奥运会之时,大部分球迷都不曾对他们抱有希望,而国奥队虽然在第一轮就被阿曼以总比分1-4淘汰,无缘12强赛,但是中国队收到的不公正待遇远比中国队淘汰要更为令人气愤。在比赛第二轮第93分钟的时候,雷腾龙的绝杀被误判为越位无效,最终已经被罚下一人的国奥队在加时赛中崩盘,惨遭淘汰。

1.《吉达惨案 西亚已经10次玩死中国足球 亚足联只因中国无人频下黑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吉达惨案 西亚已经10次玩死中国足球 亚足联只因中国无人频下黑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5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