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栓牺牲近70年了,我常想起他,怀念他。”2020年9月27日下午,89岁的马忠堂老人含泪说道,他口中的马小栓就是马世贤,小名小栓。




9月27日中午,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朝阳镇向阳村两委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马世贤烈士的同村战友马忠堂。当日下午,记者来到马忠堂位于洛阳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一休养所的家中,听他讲述关于马世贤的往事。

马忠堂也是向阳村人,当年,他和马世贤一起参军,一起到朝鲜战场。“我们参军时,条件比较差,基本上都没有留下照片,我印象中,马世贤个子较高,近一米八,他小学毕业,有一定文化水平。”马忠堂说,马世贤脑子灵活,因此在部队里担任了班长。

到朝鲜战场后,马忠堂和马世贤一起打坑道,为打仗做准备。后来,两人被分到同一连队的不同排。“我们在朝鲜战场上,都是隐蔽在挖好的山洞或树林里,很少见面,但是心里念着对方。”马忠堂回忆道,由于消息闭塞,1953年7月的一天,他突然听战友提起马世贤牺牲了,“我听到消息很伤心”。

马忠堂说,在战场上,战士们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烈士们往往会被就地掩埋,遗体难以运回国内。

1954年10月,马忠堂从朝鲜战场回国,第二年回家探亲时,见到了马世贤的哥哥马世荣。“马世荣问我弟弟在哪里牺牲的,能不能把遗体运回家。我跟他说,遗体葬在国外,具体地点不详。”马忠堂说,马世荣听了,抹着泪走了。

1955年年底,马忠堂回到部队,先后担任连指导员、营指导员,1983年10月从新泰县人民武装部退休,回到洛阳休养。如今,马忠堂已是四世同堂。

“马世贤烈士的遗骸归国,于国于家都是一件大好事。英雄回家,亲人们也圆了寻亲的心愿。”马忠堂说,与牺牲的烈士们相比,他活着离开战场是幸运的,他要把这一好消息告诉健在的几名老战友,让大家一起铭记烈士为了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风采。

相关链接:

志愿军烈士马世贤的籍贯在河南洛阳孟津县。帮烈士寻亲的消息一发出,当地立即行动起来。

9月26日,帮志愿军烈士寻亲的消息一经发出,洛阳市委、孟津县委以及各相关职能部门立即行动搜寻。26日下午,洛阳市孟津县人武部确认马世贤烈士为洛阳孟津向阳村人。洛阳孟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徐焕文介绍:“我大概一点多钟接到‘寻找家属'的通知。我发到工作群里,朝阳镇很快就说找到人了,我们就联系上了。”




马世贤烈士生于1927年,1950年3月参加革命,1951年4月壮烈牺牲于抗美援朝战场。记者采访了解到:马世贤烈士参军前刚刚新婚,没有留下子女,有两个侄子马玉朝和马玉民,目前都已去世,侄子的后代仍在孟津当地生活。

根据当地文史资料以及退役军人存档资料反复比对,最终确定马世贤烈士目前有两名亲人——侄孙马万营、马万儒。侄孙马万营介绍,从小便听父亲多次提起,自己还有一个二爷爷。马万营说:“听我父亲和我伯伯说,你还有个二爷爷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一直没回来。今天,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高兴。”




马家世代务农,属于当地的老住户。当年马世贤的父亲马南方知道儿子长眠沙场,痛不欲生,几度消沉,直至临终时还嘱托后辈,一定要把马世贤的遗骸找到,让他“落叶归根”,这些话也成为马家几代人的“心愿”。如今,亲人已经找到,侄孙马万营、马万儒的心情十分激动。马万儒说:“当时老爷子心情很难受,说‘啥时能见到这孩子,骨灰也算,不知道现在在哪’。今天得知这个情况以后,我替老爷子感到高兴。”

马万儒告诉记者,家里保存有马世贤的烈士证和烈属牌。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马世贤烈士未能留下照片和相关遗物,仅有他生前住过的3孔砖箍窑洞,保存尚好。这次寻找马世贤烈士亲属,高效快速的反应,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洛阳对退役老兵资料的整理。据悉,孟津早在2014年就启动了《烈士英名录》整理。洛阳孟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徐焕文说:“2014年、2015年,把孟津百年英烈统一汇总了,从辛亥革命时期就开始收录。英雄和烈士总共收录了376位。”

1.《世贤 马世贤89岁同村战友含泪讲述烈士往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世贤 马世贤89岁同村战友含泪讲述烈士往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57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