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翳翎 物种日历




木樨本非桂

木樨是木樨科木樨属的常绿木本,又被称为桂花、木犀等。木樨常丛生于山岭岩石之间,所以又得名“岩桂”或“山桂”。木樨原产于我国南方地区,在18世纪70年代由广州传到英国,在欧洲、美国、韩国、日本都有了少量栽培。现在作为绿化植物广泛栽培,尤其在亚洲地区十分常见。木樨的花朵有黄白、淡黄、桔红三色,花朵馥郁芳香,可飘十里。




从香樟到木樨

在很久之前,大家生活中所欣赏崇拜的“桂”都是樟树。汉武帝信奉神仙,在太初四年建造了一座宫殿,取名叫“桂宫”,接着再建迎神的桂馆、桂台,在甘泉宫南的昆明池中直接以桂木为柱修建了水上宫室灵波殿。汉武帝选桂木来建造桂宫,大概是因为“以桂为木,风来自香”吧。




令人着迷的香气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会饮用桂酒,但这里的桂酒并不是桂花酒,而是樟树皮切块后放入酒中制成的。当时的人们热衷的是樟树的香,后来木樨的花朵放入酒中也有香味,这样的桂花酒逐渐取代了原来的桂酒。我国古人将桂枝编成帽子戴在头上做装饰用,如三国时《饵愁赋》诗云:“整桂冠而自饰,敷綦藻之华文”,这里的“桂”指的是樟树。

无独有偶,古希腊人也会用桂枝编成花圈戴到胜利者头上,这种习俗还保留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这里的桂则是与樟树同科的月桂。后来中外思想碰撞,国人也偷梁换柱,将桂冠的桂当作木樨了。




中秋之际,赏月赏花

木樨在中秋之际绽放,花香浓烈,人们赏月的同时还能赏花。木樨与月亮越发亲密,一度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人崇拜桂木,桂木变成一种仙木。使用桂木器具,食用桂木也成了修仙修道者的行为艺术。月亮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就被赋予了各种神话故事,而“月中有桂树”这一传说最早见载于汉代的《淮南子》,此时的桂还是樟树。久而久之,“月”与“桂”变得不可分割。自唐代后,木樨盛而樟树衰,“月中桂树”渐渐变成木樨。一些诗人再不明就里歌颂一番,木樨彻底与月亮捆绑在一起,“桂”也成了月亮的代名词。




不同品种的木樨

古人以“葺金繁蕊”来形容木樨的花,野生的木樨花色为白色或浅黄色,花色在花后会逐渐变深。木樨的栽培历史悠久,约有2500年。但直到明清时期才有桂花类别或品种名称的确切记载。木樨品种众多,目前约有160个品种。人们依据花色及开花季节将木樨分为四个品种群,即四季桂、金桂、丹桂、银桂。

四季桂品种群

植株较低矮,常为丛生灌木状。花期较长,可四季开花,以春季和秋季为盛花期。现知18个品种。




四季桂。图片:翦翳翎




四季桂。图片:翦翳翎

银桂品种群

植株高大,多为中小乔木。花期集中于秋季8~11月。花色较浅,含白、黄、绿等色。现知 60个品种。




银桂。图片:翦翳翎




银桂。图片:翦翳翎

金桂品种群

植株较高大,多为中小乔木。花期集中于秋季8~11月。花色为淡黄色、金黄色至深黄色。现知49个品种。




金桂。图片:羲之华 / 图虫创意

丹桂品种群

植株较高大,多为中小乔木。花期集中于8~11月。花色较深,浅橙黄色至橙红色。现知39个品种。




丹桂。图片:翦翳翎




丹桂的花。图片:翦翳翎

一品桂花酿,两碟桂花糕,三五家人桂下坐,赏桂赏月家常聊。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1.《木樨花 “蟾宫折桂”,可不要折错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木樨花 “蟾宫折桂”,可不要折错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67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