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

有部分市民反映“花蚊子”特别多

叮咬人后特别痒

甚至有小孩被叮咬后出现

皮肤红肿起水泡等情况

针对这一情况

近日

玉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红塔区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办公室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

相继对“花蚊子”密度高的场所开展消杀行动

预防和减少蚊虫传播疾病的发生




“花蚊子”学名为白纹伊蚊,白天活动,攻击性很强。雌蚊在日间吸血,活动高峰一般为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飞行能力不强,一般不超过100米。白蚊伊蚊是我国虫媒传染病主要的传播媒介之一,可以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




针对这一情况,市疾控中心开展消杀行动,消杀范围涉及花鸟市场、社区、北城旧轮胎回收站等公共场所,消杀面积5000平方米;红塔区在中心城区部分公共区域也组织开展对“花蚊子”进行集中统一消杀。通过消杀,有效控制了蚊虫的滋生和病毒害的传播,为广大群众创造了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




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消杀“花蚊子”




红塔区疾控中心聘请的专业消杀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龙湖园小区进行消杀。

花蚊子滋生环境:

范芝宏告诉记者,“花蚊子”的幼虫生长在家中水缸、盛养富贵竹或万年青的花瓶、阳台花盆底座的积水中;以及室外废弃缸罐、一次性餐具、轮胎;公园里的竹筒、树洞等积水容器中。特别是家中花盆、水缸等容器中生长出来的蚊子最喜欢栖息在屋内,常先叮咬家人,导致患病。




红塔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对聂耳公园的花圃草坪、树木、垃圾桶、主要道路、绿化带等区域和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消杀作业。

应对办法:

为此,市民可以采取清除或倒置室内外各种闲置的积水容器、种养的水生植物应每隔5-7天换水洗瓶洗根须等方法进行防蚊。

托幼机构建议在教室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蚊设施。

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清除绿化带和卫生死角的塑料薄膜、一次性塑料容器。




作者: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思敏

部分图片和信息来源于红塔区融媒体中心

1.《花蚊子 “花蚊子”猖獗?消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花蚊子 “花蚊子”猖獗?消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70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