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回家的途中听到收音机里播放关于两副骨架在医学院重聚的新闻,我肃然起敬。尽管两年前我填写了器官捐献的志愿书,但是我知道器官捐献后遗体依旧会转交给家人。如果做大体老师遗体便会进入专属的公墓。而骨架标本便会被研究和展示。很多骨架标本的供体是医生,因为很多常人并不接受这种行为,准确的说在中国谈论死亡本身就是禁忌。人们避讳谈死亡觉得不吉利。我觉得死亡本身不过一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只是这种生理现象不可逆,每个人只能体验一次,且没有返程票。
第一次接触死亡,是十岁时爷爷去世。姑姑因为自己害怕,把我一个人留在医院的停尸房,爷爷的遗体躺在冰冷的水泥长台上。我看着遗体没有害怕也没有难过,我揭开盖在爷爷脸上的冥纸,认真地看他的脸,我想记住他的样子,因为他再也不会跟我说话了。这便是我对死亡的第一次认知。不能说话,不能对周围的一切产生任何反应。应该也不知道有人为他伤心难过吧。所有的感知没有恐惧。
上高中时,同桌问我:“你怕死吗?”我脱口而出:“不怕。”接下来发生的事至今我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之后的数学课上,数学老师不知道怎得就说了一句:“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现在回想起来才真的明白其中含义便是活在当下过好现在。
很多人惧怕讨论死亡或许并不是惧怕死亡本身,而是恐惧来不及了,我还有很多事没做。
以前的同事常常会向我们宣传这样的观点:“你别老省着钱,只有吃到嘴里,穿在身上才真正是你的,你对自己不好,万一哪天遇到意外,别人开你的车,住你的房,花你的钱,睡着你的老公,还打着你的孩子,谁划算?”听起来像个笑话,这样的故事却时刻都在上演。无论男女结果都一样。不划算的是那个没有活在当下的人。
没有人会没有遗憾,只是有人没有时间去遗憾,因为他把时间都花在了现在。真正地去感受自己此时此刻的呼吸,想起什么就马上行动。多唱唱《明日歌》,提醒自己别让让岁月蹉跎。当你做好了足够的准备,便不会再有空去恐惧所谓的来不及。
拉回思绪,我对儿子说:“将来有一天妈妈发生任何意外请先给红十字会打联系,我不愿意靠着各种管子维持生命,请我有尊严地离开。因为器官捐献是有时效性的,所以一定要及时,另外还要帮妈妈联系医院做遗体捐赠的事,如果可以把我也治成骨架标本。看大宝贝,妈妈为你省了一大笔墓地的费用呢!”八岁的儿子似懂非懂地看着我。他并不懂死亡意味着什么。但他会在他的成长道路中体会和感受。
回想2018年写的遗书,看来遗书需要更新了因为现在我的生活状况不一样,心里想留下的东西发生变化。但遗书的开头并不会变“我亲爱的人们,请不要为我的离开伤心和难过,如果非常想哭就哭一会吧。哭过之后,请认真地过好自己的生活,因为你们真的幸福是我最大的快乐。我爱你们。”
写一份遗愿清单,然后及时去完成上面的每一件事。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好好活在当下,感受当下,体验当下。
1.《活在当下的真正含义 感受死亡,真正地活在当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活在当下的真正含义 感受死亡,真正地活在当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72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