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城,又叫月城、曲池,它是古代在城池中依附于城门、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在城门外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明朝南京城门的瓮城一反传统瓮城在外的旧制,将瓮城因地制宜的设置在城内,形成了中国古代瓮城中极为罕见的新形制,此举为明初南京首创。

明瓮城与明城墙唇亡齿寒,也是有着650多年的辉煌历史。然而,不少人只知道明朝时期南京京城有13座城门,却不清楚瓮城有哪些,有何特点,保存几座?为寻找遗迹,笔者多次前往实地一探究竟。

聚宝门——“天下第一瓮城”

聚宝门(中华门),位于中华路最南端,长干桥北,始建于杨吴时期,明朝洪武初年又在南唐都城江宁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城南门旧址上,经过6年时间拓建而成,称聚宝门,坐北朝南,是南京城墙内城十三座城门中规模仅次于通济门的瓮城城门。

  这是京城的正南门,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古代防御性建筑的杰出代表,在世界城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大的堡垒瓮城,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称。

  此城门设置有三道瓮城、四道券门,呈“目”字形结构,每道瓮城都有一门一闸,主体建筑内瓮城由中华门主楼城门和二至四道辅助城门构成,各城门原有双扇木门和可上下启动的千斤闸。现千斤闸已不复存在,只留下深深的闸槽,用来供木栓紧闭大门所用。

  该瓮城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条斜坡式登城马道,马道陡峻壮阔,是战时运送军需物资登城的快道,将领亦可策马直登城头。聚宝门1931年更名为中华门至今,是南京城墙现存的四个明朝城门原物之一。

通济门——世界史上规模最大

通济门瓮城遗址主体,位于龙蟠中路上,南北长约100米左右,东西宽约120米左右,北距九龙桥100米左右,南距大光路70米左右,西距秦淮河50米左右;白下路东端南侧,东城水岸小区旁。

  此瓮城坐北朝南,有3重内瓮城,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瓮城,更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门,中国古代防御性建筑的杰出代表,世界城墙史上独一无二的杰作,其形制和规模在中国绝无仅有。

  通济门始建于明朝洪武初年,是福船型(鱼腹型)的内瓮城城门,是南京城墙中占地面积和规模最大的城门,内部结构极其繁复,形制与三山门相似,建有内瓮城三座,门垣共四道,两条上城马道和人行道,以及若干瓮洞,每两道城墙间设瓮城,内瓮城呈鱼腹型,供作储兵防守之用。

  三座瓮城和四道门垣皆为拱券砌筑,瓮城周长约690米,立面城宽约90米,均为条石砌筑,比现存世界最大的瓮城聚宝门(今中华门)还要大。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通济门及瓮城地面建筑被彻底拆除。从此,屹立了近600年的通济门瓮城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只剩下地名沿用至今。

三山门——鱼腹型内瓮城

三山门(水西门)瓮城遗址,位于凤台南路东侧的水西门东广场,坐东朝西,西临外秦淮河,历史上为水陆两栖城门,南侧为西水关,是旧时从水路进出南京城的主要通道,故而俗称水西门。

  三山门始建于杨吴时期,是南唐都城以及宋、元金陵城的龙光门。明朝洪武初年在其基础上重建,因南眺三山而命名为三山门。三山门瓮城为福船型(鱼腹型)内瓮城的主城门,规模仅次于聚宝门,形制与通济门略同,建有内瓮城三座,门垣共四道,每两道城墙间设瓮城,供作储兵防守之用。

  20世纪五十年代,三山门瓮城和水西门水城门先后被拆除,内外秦淮河水系不再贯通。如今仅剩下城门遗址和水西门地名沿用至今。

正阳门——独创复合型瓮城

正阳门(光华门)瓮城遗址,位于御道街最南端西侧,护城河以北,大光路东端南侧,光华门堡垒遗址公园内,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朝洪武初年。

  正阳门,是京城的正门,城楼高大,设有一道外瓮城和两道内瓮城,是中国城池中少见的内外均有的“复合型瓮城”。

  正阳门,1931年国民政府易名光华门,喻光复中华之意。1937年12月的南京保卫战,光华门是战斗最激烈、伤亡最大的一座城门,在战火中,城门被炮火炸塌,1958年被拆除。如今光华门只剩下城门遗址和城门命名的地名。

  此复合型瓮城,对城内城外有双重防御作用,为古代建城史独创,在中国城墙建造史上独一无二,实属罕见。外国使臣来朝觐见必须经正阳门出入,正阳门也就是明朝“国门”。

石城门——金陵城上加筑瓮城

石城门(又称汉西门)瓮城,位于汉中路西端、汉中门广场内,坐东面西,旧时老百姓喜欢称之为旱西门。

  据记载,石城门的历史比明城墙更悠久,早在杨吴天祐十二年(915年)建造金陵府城时,此座城门已具雏形,那时名为大西门。经南唐的改扩建,再历时宋元,4个朝代、400余年的“承上启下”,至朱元璋建明城墙时已具规模。

  公元1366年,明太祖朱元璋扩建金陵城,在此基础上加筑瓮城,并沿袭东吴时故名,仍称“石城门”。

  扩建后的石城门有三道城门、两道内瓮,皆为拱券砌筑。幸运的是,虽然历经600余年的自然风蚀、战争损毁等天灾人祸,如今其东西城门、南面和东面瓮墙以及三分之一的北瓮墙仍安在,是南京城墙现存的四个明朝城门原物之一。

清凉门——椭圆形内瓮城

清凉门(曾用名清江门),位于南京虎踞路与清凉门大街交叉西北角、清凉山西麓,清凉门广场内,坐东朝西。始建于明朝洪武初年,因坐落在清凉山得名,由一道城门和一圈椭圆形瓮城构成。

  此内瓮城直径约40米,东高西低,倾斜度在25度左右,瓮城门紧贴城墙内壁。瓮城呈半圆形,正对城门,“文革”后期被拆除。根据史载,主城门为单孔拱券结构,建成不久,即被堵塞,600多年没有使用。

  2003年被重新打开,现为石头城遗址公园入口之一。城门楼上的镝楼已经不存在,城顶上存留一块绞关石,上凿有两个绞孔,其余基本保存完好,是南京城墙现存的四个明朝城门原物之一。

神策门——最具独特外瓮城

神策门(又称得胜门、和平门),位于南京中央门以东、南京火车站以西,神策门公园内,坐南朝北,是南京明城墙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也是所有城门中唯一保留有民国以前镝楼的城门,还是南京明城墙中最具独特的唯一的外瓮城。

  神策门相对于其他城门规模较小,但建有外瓮城一座,门垣共两道,是明城墙十三个内城城门中唯一一个设有左右两个门洞的城门,唯一采用了古老的外瓮城结构的城门,并且瓮城门不正对着城门,而是开在瓮城的东北角,城门为单孔拱券结构,因此成为十三座城门中结构最独特的一座城门。

  神策门始建于明朝洪武初年,因该地驻扎着精锐禁军“神策卫”而命名为神策门。1928年改名为和平门,并将神策门瓮城改成大型油库。1956年,军队接管仍沿用作军用油库。2001年,军用油库转交给地方政府,辟为神策门公园,也是南京城墙现存的四个明朝城门原物之一。

  

注明:

文字撰稿、绝大部分图片拍摄、美篇制作均由作者本人独立完成。

二0二0年十月十五日制

1.《瓮城 南京明初各具形制的七座瓮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瓮城 南京明初各具形制的七座瓮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74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