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特邀作者 朝文社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杨基宁

《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4157,阅读时间:约7分钟

说起中国男篮的辉煌历史,肯定都得说1994年的黄金一代,特别是连赢巴西西班牙进入八强的辉煌,绝对让人激动不已。

要知道,别看后来中国男篮打进很多次世界八强,但1994年那次,一看赛程就不容易:16个队伍,小组赛四个队,美国、西班牙、巴西,三场赢两场才可晋级。后来我们的三次奥运会八强,都是一共12个队,小组赛五场赢两场就能晋级,含金量和难度真心太不一样。

更不容易的是,那次奇迹发生的时间,恰恰是职业化时代之前的中国男篮,最为灰头土脸的时候。

品茶读我们的文章,也许会别有一番风味。扫描下方二维码,加朝文社小二的微信,选一选朝文社的好茶吧。

首先是战绩,1990年世锦赛倒退到世界第14名,1992奥运会创纪录一场不赢,堪比88年好不容易杀进汉城奥运会的男足,顶着一个最没有进取心的帽子就回来了。

就连“亚洲霸主”的地位,当时也是岌岌可危。1993年举国关注的东亚运动会上,差点家门口翻船。而同年的亚锦赛竟然曾输给过沙特。沙特的篮球不比足球,沙特男篮曾经被姚明时代的中国男篮98:10这样的悬殊比分羞辱过,你就明白沙特篮球的底色是怎样的?

那么在那样一个恶劣环境下,中国篮球怎么就触底反弹,冒出一届“黄金一代”来呢?




黄金一代,平均体重足足差对手9公斤。而今,我们将那支中国男篮称为黄金一代,其实当时中国队的身体条件,那是相当的不好。

中国男篮的功勋级教练钱澄海曾有个论断:中国队欲称为世界强队,必须具备世界强队的阵容结构:有一名2米10以上的中锋,一名2米05左右的二中锋,两名2米左右的前锋和一名1米85至1米90的后卫。

当时的中国男篮呢,算是勉强合格。中锋单涛2米15,二中锋吴乃群2米03,前锋胡卫东、孙军近两米,后卫阿的江仅1米81,但是另一后卫吴庆龙却又1米90。身高是有了,很容易忽略另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身体质量差距太大。比如和小组赛的对手美国队相比,平均身高仅差两厘米,平均体重却足足差了9公斤。这个差距如今看来简直不可思议,要知道篮球运动属于身体对抗性极强的项目,没有一定的体重和强大的力量做支撑, 根本难以有效完成技术动作。

更叫如今很多CBA球员无法想象的是,1994年,其实是中国的篮球产业,乃至篮球运动发展前景,岌岌可危的一年。




当时参加篮球运动的人口明显下降,而且由于资金严重匮乏, 地方队成建制的在减少,水平更是陷入大滑坡。以1994年的全国男篮甲级联赛为例,一共12支球队,前六名中只有辽宁一家是地方队, 另外五家都是部队篮球队, 而后六名中恰恰相反,五支地方队,一支部队队, 这也是历年全国男篮联赛中,地方队成绩最差的一次。这样的打球环境,直接导致了地方队球员打球动力明显不足, 光想着找下家,后备力量更是严重短缺。

可以说,多年以来,赛会制的全国篮球联赛,根本没人看,国内有一点号召力的篮球队,永远那么几支,国家队的选材面同样狭窄。

而在1994世锦赛之前,中国男篮,那是输得那叫一个灰头土脸,按照如今的说法,那就是“惨案制造者”。




在世锦赛之前,中国男篮为了适应欧美球队打法,曾安排了一系列热身赛,特别是参加友好运动会,甚至直接和世锦赛的小组对手巴西队热了个身。

但战绩实在不忍直视,输的是一塌糊涂,遇上欧美列强,那真的被花样吊打,输球输出了等差数列。

友好运动会上,五战尽墨直接垫底。特别是面对巴西队,直接输了个52比101,差点可以算乘法了。

可以说,就这么一支鱼腩部队,放在今天网络媒体上,恐怕世锦赛没打就已经被国内网友喷死了。

更不要说,同组还有欧洲第五的西班牙。那时的西班牙,虽然不是欧洲冠军世界冠军,但欧洲第五是什么级别,我们对比下历届的欧锦赛第五就知道,就算有姚明在,那也不是敢说赢就能赢下的。再说一个例子,如今立陶宛,欧锦赛上都进不了八强。去年我们拼了半天最终没能拼过的波兰,榜单都进不了。

南美冠军,欧洲第五再加上拥有奥尼尔的梦二队,死亡之组,中国队绝对被分进了死亡之组。

一届大赛双杀两支欧美球队,只有1994年这一次,友好运动会输巴西49分,1990年世锦赛时输西班牙44分。

打这两个欧美强队时,估计当时好些人以为,这两场分差不大,就是胜利。

没想到,奇迹真的发生了。先是对巴西,巴西队是南美冠军, 曾在世锦赛上获得过两次冠军、两次亚军、两次季军,由于在此前的友好运动会上大胜中国队,因此完全没把中国队当作真正的对手。但实际上那张比赛,中国队用了“障眼法”,下半时甚至让前锋张劲松去打核心后卫,为的就是给巴西人绊了个大跟头。这场比赛一开局 , 中国队便采用半场紧逼盯人战术 ,巴西队显然准备不足,上半场中国队领先8分。但是巴西队一旦醒悟,大举反攻, 仅用5分钟便把比分追上了,之后双方进入艰苦的相持阶段,比分交错上升,全场结束打成77平,加时赛完全是“精神之战” , 先垮掉的却是巴西人,中国队艰难闯过了第一关。

至于第二场惨败美国,中国队领队李金生是这么说的:我们奔着学习世界强队先进技战术和锻炼队伍的目的与“ 梦二队”比赛的。基本可以理解为战略放弃。很快在第三场对西班牙,中国队便体现出学习成果了。

西班牙人其实是有点搞笑的,在中国队首场比赛时,表现的很轻视,只看了半场比赛便打道回府了,然而两场比赛下来却忧心忡忡。或许他们不明白,对巴西、对美国两场比赛中哪一支是真正的中国队。为此, 西班牙甚至派人几次伪装成记者,询问中国部分队员的情况, 然而这样临阵磨枪,显然太晚了。

其实比赛相当的跌宕起伏,上半场,我们足足输了15分。但下半场中国队的外线集体爆发,胡卫东、孙军、吴庆龙连着投中五个三分,立即让局势翻转,最终以78:76获胜,挤入八强,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换成今天,敢不敢想象中国队在奥运会世锦赛级别的小组赛里,双杀两支欧美球队?

要知道,虽然之后中国男篮三次位列世界八强,两次世界十六强。但除了邓华德那次神奇出线外,其他几次,小组赛都是赢了两场,其中一场,不是踩着非洲兄弟,就是踩着澳洲兄弟。能做到同一届大赛,连杀两支欧美球队的,只有1994年这一次

至于2019年那次,我们赢的两场,一场赢非洲兄弟,一场赢亚洲兄弟,这种比赛的成分更是没法比。

那中国队为什么能做到呢?其实,技术统计就能告诉答案。中国男篮在这两场比赛里做到的,正是后来的中国男篮所缺失的东西:一是篮板,二是罚球。

在平均体重差对手九公斤的情况下,我们的篮板竟能和对方基本拉平。而本世纪的国际大赛,面对欧美强队,中国队场均要输10个篮板以上。至于罚球,数据也很明显,两场比赛是恐怖的77%和81%,完胜巴西和西班牙。事实上在这一届世锦赛中,孙军的罚球命中率达到93.8%,位列世界第二名,全队罚球命中率也在前列。而这样的命中率和后来某支国家队相比,后者只能用惨淡来形容。

而作为主教练,蒋兴权的用兵与果断十分关键。一个细节,就足以说明他的执教水平和处变不惊。

上半场输西班牙15分,但蒋兴权仍信心十足,中场休息时他要求队员加强内线防守和篮板球争夺,并认为只要追回五分,对方就会急躁慌乱,我们就有可能翻盘,事实也证明了他对局势的判断完全正确。

哪有什么天才?完全就是苦练出来的。




其实,说起黄金一代,大家都说涌现的天才太多。比如刘玉栋、胡卫东、孙军、巩晓彬等等,各个都是不世出的天才。

但大赛中比如罚球率等几个硬指标,却不是简单一句“天才”所能概括的。这才是中国队奇迹背后,最重要的原因:高质量的训练与备战。那支男篮备战水平有多高?练到尿血。虽然说这话的是王治郅,他并没有打1994年世锦赛。

但是当时他作为入选国家队年龄最小的队员,曾经和黄金一代的很多队员一起训练。事实上那些老大哥们练得更苦,比如后来头顶战神光环的刘玉栋。蒋兴权甚至曾经给刘玉栋起过一个绰号叫做“刘一躺”,因为这两人在国青时就是师徒了,刘玉栋向来都是练得最苦的那个,每天练完回屋便往床上一躺,经常一动不动,“刘一躺”的名号由此而来。

至于公认的亚洲第一二中锋,打爆亚洲内线的巩晓彬。曾经接受采访时说:“那时候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哪怕晚上10点上床,也是久久不能入睡,就盼着明天下雨,还必须得是大雨,因为只有大雨才能取消3200米的训练。”而这个3200米是有时间要求的,必须要在13分钟以内完成。

事实上,真正去看1994年的报道,蒋兴权比他们回忆的还要魔鬼。




当时,他接手这支国家队之后,他大胆放走了6 名老队员, 留下的基本都是小将,然后空前的大运动量使队员们普遍感到疲惫之极,并改变了队员在训练中多喝水和找机会休息的不良习惯。他还制订了每个星期日加练一个上午的特殊规定,要知道那个时候全国实行的是单休,也就是男篮队员一周只能休息半天。最终,这种结合实战要求从难从严的大强度训练被留下的年轻队员适应和理解。

可以说,正是这样的教练,这样高质量的备战,才成就了后人眼里天才云集的黄金一代。




而这个最终拼出来的奇迹,创造的不止是历史,更有中国篮球接下来的命运。

正是借着1994世界八强的春风,1994的全国男篮八强赛火热开战,新赛制推动了中国篮球职业化

当时的改变有多大?

一开始,惨到什么地步,上海赛区门可罗雀,冷清到总共只卖出43张门票。

但是到了1995年,实行了主客场新赛制的男篮甲级联赛,场场爆满,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张黄牛票竟然可以炒到三四百块。而“黄金一代”的球员们也开始享受“球星”的感觉。冷清了许久的中国篮球彻底发生质变,而中国篮球元老匡鲁彬的一句话,代表了当时好多篮球人的惊喜:“如此热烈的‘追星’场面,以前连国家队也没遇到过,这对运动员珍惜自身价值,向更高层次的明星目标是极大的鼓舞”。

看了这些就知道,接下来一直火到今天的CBA,恰恰是当年埋下的伏笔。一次奇迹,就奠定了中国篮球未来近三十年的红利。

而这,也恰是中国篮球今天最值得反思的地方,这理论那战术,这球星那计划,都不如实实在在从基础做起,踏踏实实的苦练管用。

1.《中国篮球队 1994年,中国男篮为何突然能成为世界八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篮球队 1994年,中国男篮为何突然能成为世界八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81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