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 东方卫视诗书画


今天,我们将来到祖国的西南,畅游天下名山——峨眉山。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陡峭的地势、挺秀的山峰,再加上云海、日出的奇观,为它赢得了“峨眉天下秀”的美誉,同时它也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历代的文人墨客很多都慕名前来,留下名篇。其中以大唐诗仙李白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最为著名。我们今天欣赏的这首《登峨眉山》,也是李白的作品。

登峨眉山

李白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这首《登峨眉山》大约是李白二十岁的时候所创作的。他曾经两度登上峨眉山,这首诗是他第二次登临的时候留下的作品。

李白说:蜀国有很多的仙山,但是没有一座可以跟峨眉山相比。周游路过想要登临一观,可这里群峰险峻,林壑幽深,想要全部领略这万千气象,绝对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第二段写山的高峻,苍翠的山峰倚天而立,缤纷的色彩如同出自画中。信步登上山顶,沉浸在紫霞雾霭之间,仿佛置身于仙界,如同得到了修道成仙的锦囊。

第三段,诗人描述了置身于这样绝美景色中的体验。在云海之间吹响玉箫,在秀石之上奏响宝瑟,那乐音如同仙乐一般,声动泉林,响彻天际。

自己平生不贪慕世间的荣华,峨眉山的秀美山色足以快慰平生,以后更不会流连于俗世的欢愉了。

最后一段中的“烟容如在颜”,有人认为指的是峨眉山的“佛光”,在目睹了这样的奇观之后,世间的一切负累、愁虑似乎都不存在了。

如果能够遇到在峨眉山成仙的“骑羊子”,我一定与他携手同去,羽化登仙。

我们都知道,李白一生都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刚刚年满二十岁,人生的航程即将开始,自然是踌躇满志。

而峨眉山的奇景竟然让他暂时忘记自己的宏愿,甘愿寄情山水,可见“峨眉天下秀”的美誉是实至名归。

峨眉山的秀美风景,通过这个别具一格的名字也能够窥得一斑。以美人的蛾眉来命名,为这座本就十分秀美的山峰更添了几分妩媚。接下来我们在画作中继续欣赏峨眉山的美景。

我们今天选择的是清代画家袁江创作的绢本水墨设色画《峨嵋飞雪》。



▲《峨嵋飞雪》清 袁江

绢本水墨设色 31.3cm×33.3cm

中国美术馆藏

画面以高远法进行构图,两座奇峰突兀而起,直指苍穹、气势撼人。



较低的山峰顶上有一座楼阁,占据险要的地势。两山之间的峡谷中,也隐藏着一座楼阁,越发衬托得山体高峻峭拔。






山体用圆中带方的笔法勾勒而出,用留白的方式表现出了白雪皑皑的冬日景象,而山体之外的画面则以淡墨染就。



天空之下,或许是宽广的大渡河,几片风帆正缓缓驶过冰冷的河面,水天一色,万里清寒。



而近景处,应该是山腰弥漫的烟岚雾霭,几株古树影影绰绰,只露出树梢的枯枝,所有的一切,都是画家为了凸显山峰的高度而做的巧思。



一般人们认为,峨眉山是两山相对。事实上,广义上的峨眉山由四座山峰组成。

现代文学家郭沫若就出生在二峨山与三峨山之间的沙湾,他曾经在很多作品中提及峨眉山,并且在文章中深情写道:“峨眉山之于我,也仿佛泰山之于我一样了。”

最后,让我们以郭老创作的一首诗歌作为结束,而这首诗,刚好也可以看作我们今天这幅《峨嵋飞雪》的现代题画诗:

峨眉山上的白雪

怕已蒙上了那最高的山巅?

那横在山腰的宿雾

怕还是和从前一样的蜿蜒?

我最爱的是在月光之下

那巍峨的山岳

好象要化成紫烟;

还有那一望的迷离的银霭

笼罩着我那寂静的家园。

……

啊,那便是我的故乡,

我别后已经十有五年。

在今晚的月光之下,

峨眉想已化成紫烟。


1.《影入平羌江水流上一句 峨眉山: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影入平羌江水流上一句 峨眉山: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89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