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 东方卫视诗书画




初盛唐时期,全国的政治中心在北方。除了本土流域的诗人,大多数诗人都是在行旅途中,偶然邂逅太湖。王昌龄吟咏太湖,就是一场邂逅。

与诸多年轻文人一样,王昌龄曾经也有建功立业的抱负。在边塞锤炼一年后,王昌龄回到长安,潜心读书,在应试时一举成名。

然而,在接连二次登第后,王昌龄的官职仍旧未见升迁,这让王昌龄很受打击。后来,他被远贬荒僻的岭南,任江宁丞。

失意之后就是疏狂,就是放浪形骸。从长安赴江宁任所,他故意迟迟不去报到,在洛阳一住就是半年,每天借酒消愁。到江宁后,又去了太湖、浙江一带游览。

深秋的一个夜晚,王昌龄暂住在太湖的一条小船上。月光下,小船在水上慢慢地移动。夜是如此安静,湖面泛起一片寒气。

似睡非睡、似梦非梦之间,不知道是真实还是想象,王昌龄隐隐地感到有风吹过,听到远远的有大雁飞过的声音。

此时,他已经和这里美丽的景色融为一体,一幅宁静的太湖秋夕图,在王昌龄笔下展开。

这首作品里,最能体现王昌龄内心活动的,就是“夜静魂梦归”一句了。虽然太湖有范蠡泛五湖的风流,有秀丽绝佳的风景,但是在诗人心里,魂梦所归的还是北方的家乡。毕竟北方的家里有自己的亲人,北方的朝廷有能让自己施展抱负的平台。

但是太湖终究是太湖,尽管远离长安,尽管避世僻远,却慰藉了离人贬谪的愁绪。

这片湖水,见证了数千年的沧桑巨变,也孕育了江南端雅秀丽的底蕴,组成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部分。

太湖之美,美不胜收。单纯文字自然不足以概述,丹青作品更能直观展现。明代画家文伯仁的《泛太湖图》,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一览太湖美景。



1.《洞庭山 太湖:一碧太湖三万顷,屹然相对洞庭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洞庭山 太湖:一碧太湖三万顷,屹然相对洞庭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95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