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塔妮·修斯 理想国imaginist



伊斯坦布尔三城记

贝塔妮·修斯

伊斯坦布尔近年来在每年的5月29日,也就是奥斯曼于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的日子举办新节庆。城里到处都在提醒人们这一历史事件。奥斯曼的船从博斯普鲁斯海峡被拖上岸,翻越君士坦丁堡的山丘,让人想到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大胆构想,他征用绵延大约5公里的原木,以及热那亚人供应的橄榄油,使他的海军得以绕过金角湾用作暗桩的链条。参加国际象棋锦标赛的孩子们从各个地区搭乘公交前来古竞技场一同竞技,奥斯曼军乐队在城里巡回。当地居民聚集在一起,观赏重现奥斯曼大军攻破君士坦丁堡金角湾城墙的声光秀。这些居民主要来自比较穷困的地区,例如芬内尔区,这里一度是希腊人的聚居区。当伊斯兰旗在城垒上升起时,民众发出了高声而有礼貌的欢呼声。

伊斯坦布尔的征服庆典是一种政治创造。几个世纪以来,对众多民族与许多文化来说,5月的这一天标志的不是胜利征服,而是“沦陷”。

穆罕默德兴建的如梅利堡垒带有未来主义风格,城墙厚度足以抵御加农炮的炮火,而兴建堡垒仅仅是开始。这名年轻的奥斯曼领袖计划缜密,他是第十三位攻打君士坦丁堡的穆斯林统治者,这场冒险只许成功,不能失败。当时的人表示,穆罕默德无论走路还是睡觉,脑子里都想着攻打君士坦丁堡的策略。目击者提到,穆罕默德的16万大军从帝国首都埃迪尔内出发,沿着军事大道前进,当时这名坐镇首都的奥斯曼统治者才12岁,从1444年到1446年,他已稳坐苏丹的宝座。军队行经单调的地貌,带着令人生畏的新武器,其中包括巨型加农炮,炮管长约8米,需要200名士兵进行操纵;这门大炮名叫“乌尔班”,以负责铸造的匈牙利工程师命名。

据说这门大炮的炮声震耳欲聋,使用的炮弹重达0.6吨,射程将近1.6 公里,至今耶迪库勒堡垒的幕墙内仍看得到这些炮弹。耶迪库勒堡垒是一个类似吞噬细胞的建筑物,围绕着拜占庭的金门而建,奥斯曼人在占领君士坦丁堡的四年后建成这座堡垒。奥斯曼陆军的数量大概接近8万人,此外还有100艘奥斯曼战舰在汹涌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准备接应。君士坦丁堡的周围全竖起了穆罕默德的旗帜,在东地中海的微风吹拂下精神抖擞地飘扬着。到了4月5日,穆罕默德的大军已经将君士坦丁堡团团围住。



延伸阅读

1.

《伊斯坦布尔三城记》





2.

《奥斯曼帝国的衰亡 : 一战中东,1914-1920》





3.

《克里米亚战争——被遗忘的帝国博弈》





4.

《亚历山大的征服与神话》





5.

《地中海世界与罗马帝国》





6.

《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





7.

《拜占庭帝国史》






8.

《罗马元老院与人民》






9.

《佩拉宫的午夜:现代伊斯坦布尔的诞生》






原标题:《君士坦丁堡陷落的第567年,他再一次如闪电般归来》

1.《君士坦丁堡陷落 君士坦丁堡陷落的第567年,他再一次如闪电般归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君士坦丁堡陷落 君士坦丁堡陷落的第567年,他再一次如闪电般归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96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