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歌

唱出了沂蒙的历史文化

唱出了对沂蒙的深切赞美

唱出了沂蒙的独特味道

唱出了沂蒙精神

那就一定是《沂蒙山小调》

人人都说沂蒙山好

沂蒙山上好风光

……



《沂蒙山小调》

从1940年诞生至今

已经走过80个年头

80年,时光荏苒

这首歌早已从一首抗日歌曲

成为一曲沂蒙人民的精神之歌



位于天蒙山脚下的费县薛庄镇白石屋村,三面环山,环境清幽,这首后来享誉海内外的经典民歌就在这里诞生。

《沂蒙山小调》的前身叫《反对黄沙会》,由驻沂蒙山区抗大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等人采集创作的一首抗击反动势力黄沙会的歌曲。因其用到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歌词朗朗上口,便被广大人民群众所传唱。

后来,经过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副团长李广宗、研究组组长王印泉、乐队队长李锐云重新修改记谱,将原来歌词中的抗日主题,改为歌颂家乡的主题,后面又续加了两段歌词,定名为《沂蒙山小调》。从此,《沂蒙山小调》正式版本诞生。



有人说,《沂蒙山小调》只有沂蒙人才能唱出那股味,那股沂蒙人身上特有的那种厚重和“硬”味。

确实如此,沂蒙人说话直,心肠直,唱歌也直,沂蒙山小调也有那股直抒胸臆的干劲和清爽,这需要用特殊的家乡本味和家乡人才能唱出来,如果你纵观《沂蒙山小调》的演唱版本,你就会发现唱得好的还是被沂蒙文化熏陶过的人。



好山好水养好人,沂蒙的清秀山水,养育出一代代沂蒙人,沂蒙人又用自己的歌曲赞美这片土地。



抗日年代,怀着对中国共产党、沂蒙大地的满腔爱意,阮若珊写下了“人人都说沂蒙山好”,鼓舞了当时正处在黑暗年代的广大沂蒙群众,也给反动分子致命一击,现在《沂蒙山小调》仍在传唱,甚至声音更大了。

都说经典永流传,这种流传不是单单是时间上的。后来,《沂蒙山小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优秀民歌,蜚声海内外。

《沂蒙山小调》被更多人所传唱,沂蒙精神也被更多人所了解,好的文化是能引起不同文化地域共鸣的文化,《沂蒙山小调》就是。



从1940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走到现在,不断磨砺不断发展,传承沂蒙精神的同时,也能引起其他文化的共鸣。

现在的《沂蒙山小调》已经不再仅仅是一首著名民歌,而是沂蒙的象征,临沂的象征。说起《沂蒙山小调》,就想起临沂人,就想起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从1940年到2020年,时过境迁80载,许多人、事、物早就已经消逝在漫漫时间长河里,但《沂蒙山小调》没有,它现在仍传唱在沂蒙大地的田间地头,城市高楼之间,传唱在所有沂蒙人的心里,成为所有人血脉里的钢印,融入沂蒙人的骨血之中。

80年不长,时间长河里的沧海一粟,但80年也不短,是人的一生,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时间,愿《沂蒙山小调》可以传唱无数个80年,沂蒙精神有无数个80年,愿沂蒙人民以沂蒙精神为索引走向新时代。

1.《沂蒙山小调歌曲原唱 整整80年了,这首诞生于沂蒙的歌,让人听一次哭一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沂蒙山小调歌曲原唱 整整80年了,这首诞生于沂蒙的歌,让人听一次哭一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97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