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3月27日的纪念活动后,我们又于4月3日上午去了茅盾陵园谒陵,而茅盾纪念堂里的笔名墙和诗文墙着实让人记忆深刻。

  原来,除去大家所熟知的“茅盾”这一笔名外,蒲牢、逃墨馆主、丙申、施华洛、惕若、阳秋、陶然、芬君、吉卜西、东方未明、郎损、方壁……都是茅盾先生曾经使用过的笔名。

笔名“蒲牢”

1930年4月5日,茅盾从日本返回上海后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此期间,茅盾创作了三篇取材于历史和传说的短篇小说《豹子头林冲》《石碣》和《大泽乡》。写着三篇文章时茅盾使用了新的笔名“蒲牢”。
  蒲牢是海畔兽名。据李善注班固《东都赋》引薛综旧注“铿华钟”句下曰:“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又有兽名浦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者为鲸鱼。”
  茅盾之所以取蒲牢为笔名,意在暗示蒋介石的文化围剿虽日益酷烈,但左翼文坛成员仍要大声反抗,无所畏惧,且反抗之声要愈传愈远。茅盾写这三篇文章时也有些考虑:一是写惯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因而也受尽非议),也想改换一下题材,探索一番新形式; 二是正面抨击现实的作品受制太多,也想绕开去试试以古喻今的路。《大泽乡》中用“始皇帝死而地分”就想暗示蒋政权必败,当时的中华苏维埃政府必胜,农民将分得土地。

笔名“丙申”

  1931年5月下旬,茅盾开始担任“左联”的行政书记,不久之后瞿秋白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瞿秋白提出要对“五四”以来的新文学运动,以及1928年以来的普罗文学运动进行研究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并且建议茅盾作为“左联”行政书记先写一两篇文章来带头垂范。

  遵照瞿秋白的建议,茅盾于1931年七八两个月内试写了两篇探讨“五四”以来的文学运动和文学现象的文章,其中一篇便是刊登在1931年8月5日出版的《文学导报》第一期

1.《冯虚 “蒲牢、丙申、逃墨馆主、冯虚女士……”原来都是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冯虚 “蒲牢、丙申、逃墨馆主、冯虚女士……”原来都是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99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