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负利率的出现打碎了人类的常识,颠覆了千百年来商业金融运行的逻辑和机制,资本市场和整个社会将走向一个没有历史经验的时代。


全球大放水,负利率时代来了!有些国家早早走在了前面:


2012年7月,丹麦打响全球负利率的第一枪;

2014年6月,欧洲央行将隔夜存款利率降至-0.1%,开启了欧元区的负利率时代;

2016年1月,日本央行跟进,将超额准备金利率降至-0.1%,触发日本民众囤积现金,疯狂抢购保险柜;

2019年8月,丹麦第三大银行日德兰银行推出世界首例负利率按揭贷款——利率为-0.5%的10年期房贷,理论上借1万克朗,10年后只需还9950克朗;

2019年9月,欧洲央行将存款利率降低至-0.5%,瑞士银行宣布对50万欧元以上的普通存款征收0.6%的年费……


欧洲多国与日本早已进入负利率时代,如今,为应对疫情,以美国为首,各国纷纷降低利率,美联储在3月3日、15日两次宣布紧急降低联邦基金利率,后一次则是直接把利率降至零,美国在一夜之间进入“零利率时代”;英国和加拿大等主要央行政策利率也都接近于零。


除此之外,各国还重启或开始QE,并加大购买资产力度,美国承诺无限量的货币供给,日本推出了一项占日本GDP总规模40%的超级刺激方案,欧盟委员会则公布总值达7500亿欧元的复苏计划。


当前,英国央行表示不排除采取负利率的可能性;尽管美联储一再重申负利率不合适美国,但美国联邦基金期货市场交易者预计,美联储可能在明年1月被迫将政策利率联邦基金利率降为-0.002%。


如此,负利率愈发“深化”:伴随负政策利率更加普遍,将进一步引导存贷利率、债券利率等市场利率纷纷为负,这代表着负利率政策冲破了央行与商业银行的范围,开始走向社会。


去年以来,各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普遍下行,美国一度出现了长期与短期国债收益率倒挂,德国、法国、荷兰、瑞士和日本等国家的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步入负值区间,今年5月20日,英国首次发售负收益率债券,标志着又一个欧洲国家加入了负收益率国债阵营。


从规模上看,截至去年9月7日,全球负利率债券规模高达17万亿美元,占全球债券总规模的比例接近30%,也就是说,全球1/3的债券都是负利率。其中日本负利率国债规模达到8.91万亿美元,占全球总负利率国债规模的52.77%。


世界负利率风声鹤唳,亦“风动”中国。去年就传闻汇丰银行将在上海推行零利率,5000元以下存款无息,随后被辟谣。前任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上发言表示:“中国应尽量避免快速地进入到负利率时代”。


负利率到底意味着什么,是拯救经济的良药,还是反映出世界已到了“黔驴技穷”的危险境地?


01


“离经叛道”的负利率


也许有人会说,跑不赢的通胀早已让中国进入“负利率时代”。


2020年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 1-3月CPI同比上涨4.9%,而目前活期存款利率为0.35%,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为1.5%,即便三年定期利率也只有2.75%,就连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都降到了1.5%左右,高企的CPI导致实际利率为“负”。


然而,此隐性的“负利率”却不能与官宣的负利率同日而语。


首先,从直观上看,负利率意味着存款不赚利息,反而还要损失本金,或者说存款利息还不够支付银行收取的管理费。听起来很魔幻,但现实就是如此。


相较之下,隐性的“负利率”如钝刀割肉,官宣的负利率则“明目张胆”地收割财富,而民众却无丝毫抵抗之力,因而更令人心塞。


更重要的是,负利率打碎了人类的常识,颠覆了千百年来商业金融运行的历史和机制,以及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从历史上看,利率历史悠久,甚至比货币出现的时间还早了2000多年。一部利率史,就是一部国家兴起和衰落、战争爆发和结束、财富转移和更替史。


在这部历史中,焦点基本集中在怎么发挥利率的正面作用,利用资金的杠杆作用,以及怎么限制高利贷,并围绕其创造出《威尼斯商人》这样伟大的戏剧。


从运行逻辑上看,传统商业金融体系建立在正利率的前提下。


其一,2000多年前,司马迁在鸿篇巨制《史记•货殖列传》中一语道破商业的本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数千年来,这一定律驱动着人们不断地进行生产与交换的商业活动,并从中生财求利。


爱因斯坦曾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这些都是建立在利率为正、产生利息收入、滚动再投资的基础上。但如果利率为负,就没有利息收入,将如何再投资?


负利率的到来,使奇迹变成了奇怪的事情,复利反而变成资产增值的敌人。


其二,人们把钱存到银行中获得利息,银行以更高的利息把钱贷给生产者,生产者只要资本回报率超过银行利息成本,这种加杠杆的方式就是合算的。


银行通过低吸和高贷,也赚取了中间差价。这套金融运行体系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高速的杠杆效应。


但负利率的出现,却让每一个环节都变得拧巴起来,居民不愿意存款,银行为中间差价挤压两端,生产者因收益率太低而不愿意投资,导致整个链条的错位和脱节。


其三,金钱也是一种商品,也有价格,资金和时间的价格表现为利率,也可以说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用专业的语言说,利率是资产定价的基石,影响着定价公式中折现率的选取。


而负利率的出现,让金钱丧失了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由于时间不重要了,机会也不重要了,导致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转效率大幅降低;而且让渡了资金的使用权反而减少了本金,相当于借款方被奖赏而出资方被惩罚,有违常理,显得荒诞不经。


02


负利率负面后果


之所以出现负利率,要追溯到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造成的全球经济衰退。各国央行为了对冲经济持续下滑局面,普遍启动了降息周期,实行货币宽松政策,利率一路下滑。


对中国而言,虽然还没有进入名义负利率阶段,但货币却进入井喷状态。


如前文所述,利率是资金与时间的价格,照理说应由供需双方决定,但政府主导发行的货币泛滥到极致程度,过剩货币一边推低利率,制造资产泡沫,进入虚拟经济,出现实体经济低迷不振、虚拟经济剧烈波动二者共存的局面;另一边却无法回避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惩罚,反而吞噬了货币政策的正面作用,被货币泛滥反噬。


负利率出现的原因不过是政府慌不择路,目的是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拉动经济增长,但恶果却是对金融、社会的系统性毁灭。


一,负利率挑战金融机构运营,意味着放贷方的损失,金融机构在承担资金成本的同时,也把成本转嫁、将风险分摊给社会上的每一个人。


据英国经济分析机构凯投宏观的预测,在欧洲实行负利率的四个经济体中,负利率实际每年给该地区银行的新增成本约为45亿美元。


二,负利率使得发债融资成本骤降,驱动大量政府与企业低息发债融资,进一步推高全球负债水平。


据国际金融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债务或将创下逾255万亿美元的纪录高点,相当于全球经济总量的逾3倍,若按全球77亿人口计算,人均债务接近3.25万美元。一旦债务危机爆发,最终为此买单的还是全球。


三,负利率扭曲了资金要素,创造性殆尽,加剧贫富分化。


富人和穷人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更多持有不动产权和股权,后者主要持有现金。在负利率环境下,那些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变得更有价值。


由于把钱放在银行里只会产生负回报,这会推动投资者们提高风险偏好,去购买任何能够产生正回报的资产,进一步推动那些资产的价格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拥有资产的富人,其收入增长速度会更快地超过只拥有现金的穷人,社会贫富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03


金融变天先行指标


正是因为负利率这样一种非常规货币方式的出现,颠覆了自古以来金融运行的逻辑,资本市场和整个社会将走向一个没有历史经验的时代。


也难怪巴菲特坦言,负利率把他给整懵了,活了80多年也没料到会出现负利率,称它是个“奇迹”,并希望能活得久一些,有更多的时间了解——“你去看看亚当•斯密的书,看看凯恩斯的书,看看任何人的书,你根本找不到任何一本书写过关于长时间实行零利率的只言片语,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从来没有人设想过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尽管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版的《价格理论》一书中曾论述过负利率,但其认为负利率只存在于自然经济中,不存在于现实的货币经济中。


很显然,横行世界的负利率超过了包括经济学家在内的所有人的预期。对此,福卡认为,负利率在本质上是金融变天的先行指标。


金融有其内在宿命,即沿着“原罪——经典市场经济最高阶段——负利率——金融国家化”演化。金融自携原罪,即充当一般等价物——讲故事、炒概念——击鼓传花——形成黑洞,这是金融以概念为一般等价物“自我膨胀、自我蒸发”的原罪。


此后,当市场经济进入最高阶段,金融必然进入“钱生钱”的自我炒作。当从量化宽松演化到负利率阶段,即抽掉了“钱生钱”的前提,意味着金融“钱生钱”阶段的终结,进入金融宿命的第三个阶段,并同时构成下一阶段金融国家化的前提。


鉴于个人、企业、银行都被负利率绑架,而国家要存在,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运行,这将倒逼政府介入金融发展,金融成为大政府与大市场勾兑的主战场,这或意味着未来金融市场化与金融国家化两条道路并行。


那么,金融国家化如何演绎?敬请关注福卡智库后续文章。

1.《负利率时代 全球大放水,负利率时代来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负利率时代 全球大放水,负利率时代来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403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