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原理实验者随意拨动会发声的钟摆…...
一开始,所有摆动杂乱无序。随之,这些钟摆有的正在慢下来,有的正在加速,它们的摆动频率正在变化…...1分04秒,几乎所有的声音变得频率一致。1分35秒,最后一个方向相反的钟摆也开始加快摆动速度,与其他的钟摆趋同。最终,所有钟摆的摆动和声音都整齐划一!这些钟摆没有直接的相互接触,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媒介就是自己发出的声音和通过白色平台所传递的震动。这就是1665年荷兰科学家发现的“共振”现象。共振是宇宙间一切物质运动最普遍、最频繁的自然现象之一。当两种不同周期的能量波相遇时,振动频率快的会将能量传递给慢的一方,使对方的速度得以提升,二者形成同频共振。它证明了能量是可以从低频转换到高频。一个小能量的输入,经过共振就可以变成大能量的输出,使能量得到超级传送,它不仅可以产生改变世界的力量,也可以决定和影响我们一生的命运。
万物皆振动在现代物理学看来,宇宙间的万物不论是有形还是无形,都是由微观旋转的粒子组成的,皆是不断振动地能量。振动频率高会成为无形的存在,如人的思想、感觉和意识;振动频率低会成为有形的物质,如花草树木、人体等等。世界上根本没有静止物质存在,万物都是振动,不同频率的振动使这个世界呈现出如此丰富多彩的样子。
每人都有自己的能量层级人不仅仅生活在有形的物质世界,同时也生活在无形的意识世界,且处在各自不同的意识能量层级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霍金斯用了30多年的时间,研究证实了人类各种不同的意识层次,人的生命体会随着精神状况(意识)的振动不同,而有能量强弱的起伏,从而呈现出不同的生命体验。这是一张隐藏于这个世界的人类意识图表。它把人类的意识映射到1—1000 的频率标度值范围,划分为17个能级。分数越高,能量级越高,生命的状态就越好;反之,生命状态会越差。
这个世界不是偶然的我们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宇宙万物的同频相吸现象,即吸引力法则。你处于什么样的频率状态,即能量级,就会吸引到同等频率状态的人、事、物到你的身边来。也就是说,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福祸无门,唯人自召”。能量的高低起伏与心境息息相关。这就是佛经里所说的依报随着正报转,当正报能量很高,那么整个依报能量也会特别高。每一个人的能量层级都是由人的信念、动机和心灵境界所决定的。而大量数据的统计显示,如果不是觉醒后有意识的努力或是高能量导师的指引等外界巨大力量注入你的生命,可能你这一生就只会待在目前的状态中。难道我们就此认命了吗?
同频共振,境随心转通过钟摆实验的共振原理已经证明“能量是可以转换的”,经由共振可以提升我们的能量层级,从而改变生命的质量。霍金斯在整理数据中也发现:诚实、同情和理解等正面积极的高能级精神状态,能增强一个人的意志力和身体力量。改变身体中微观粒子的物理振动频率,根据吸引力法则,也将吸引到更为高能与美好的事物,进而能够改善身心健康的状况和整个生命的过程。
提高能量级,改变命运在一个能级层级很高的意识状态中,一瞬间就可以彻底颠覆一个人一生所坚持的生命价值取向、世界观、人生观和人生目标。所以,能量级别的超越,可以使一个人从此脱胎换骨,重获新生。然而提升能级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那是因为从一个层次进步到更高的层次需要巨大的生命能量。我们需要有意识地通过共振原理,主动去寻求高能级的人、事物,与其发生持续不断的链接。一、放弃和远离低能级的连接,包括人、事、物等。二、一个有智慧、有温度、有深度的公众平台
文章来源网络,只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愿你没钱不奴
有钱不俗
怀揣使命涅槃重生
去全然交托和信任你生命一切因缘吧,
你生活中的一切都会被安排得很好,
你唯一要放下的是对未来的所有恐惧与担心,
时间总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生命。对不起,请原谅,我爱你,谢谢你
敬畏因缘感恩万事万物随缘了缘
如果你真正的理解花从哪里来?
那你将领会给予的深意?
给予之物,从何而来?
给予的我,从何而来?
给予对象,从何而来?
明白了这三方的关系
你将明白给予的真正意义
你将拥有给予的最高动机
你将获得不可思议的圆满智慧添加好友结缘《终极解脱玄机》学习音频资料
备注:音频同频41531目前已有100000+人关注“天人合一885”
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读者···文章以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及时联系本平台,马上删除!
阅读原文
查看原文 原文转载自本站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1.《改变命运的钥匙 连接宇宙的能量,找到改变命运的钥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改变命运的钥匙 连接宇宙的能量,找到改变命运的钥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403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