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

珠海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苏虎

做客南方日报

南方+珠海“两会”直播间

回顾成绩

展望未来

去年,珠海高新区“一区多园”营业总收入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上升至第22位,创历史新高。苏虎表示,作为珠海科技创新主引擎,珠海高新区深入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动落实深珠合作示范区,立足主导产业加强与深圳重点企业深度合作,联手深圳打造产业生态圈。

去年营业总收入首破3000亿元

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升至历史新高22位

在9日上午开幕的珠海市九届人大八次会议上,市长姚奕生代表市政府做工作报告。“报告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完全符合珠海改革发展实际,体现了珠海市委市政府一贯的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苏虎表示。

谈及过去一年的珠海高新区,苏虎认为,体制机制的改革是最大的亮点。如去年8月,珠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完善珠海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对组织架构、政策体系、工作目标,还有考核评价都做了体制性的安排,为珠海高新区二次创业争先进位打下了基础。




珠海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苏虎


从去年交出的“成绩单”来看,珠海高新区“一区多园”实现营业总收入3035亿元,首次突破3000亿元;主园区唐家湾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93亿元,同比增长8.0%;固定资产投资211.8亿元、增长27.7%。珠海高新区在169个国家高新区中的综合评价排名上升至第22位,创历史新高。

具体到工作亮点,苏虎认为,珠海高新区在过去一年呈现出“抢占新领域步伐加快、培育新动能成效显著、发展新经济态势强劲”的三大特点。

如目前“天琴计划”已进入太空试验阶段,在专利方面发明专利拥有量11125件、同比增长12%。高企总数、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入围市高企创新综合实力100强企业数均占全市30%左右,全市42%的上市企业均在高新区。此外,主园区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64亿元、同比增长28.5%;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产值连续3年保持20%以上增长。新生力量持续茁壮成长,去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达40家。港澳科技合作也在不断深化,如港澳青年“1元创业空间”拓展至1万平方米,已落地港澳创新创业项目53个。

加快推动落实深珠合作示范区

打造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展望2020年的工作计划,苏虎重点提到,珠海高新区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重点对接深圳,共同打造国际领先的城市发展新轴带”的新定位新要求,在融入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建设方面要有新作为。

具体而言,珠海高新区将积极建设深珠合作新平台,加快推动落实深珠合作示范区。包括建立健全深圳招商项目库,立足主导产业加强与深圳重点企业深度合作,联手深圳打造产业生态圈。丰富港澳科技合作新内涵方面,目前珠海高新区正推动澳门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尽快选址落地。同时通过系列动作深度融入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包括支持UIC建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等,进一步提升港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承载能力,营造与港澳趋同的营商环境。

“高校多,高企多”是珠海高新区的重要特点,为此,该区还将继续推进“两高”融合。“促使企业和高校联合在企业设置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和科研平台,使高校的科研成果能够最快的转化进入到企业,同时也能解决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和瓶颈问题,使双方的人才和技术能够无缝对接。”苏虎表示。

在提升珠海能量级方面,珠海高新区也将承担起重要任务,展现新作为。“通过发挥一区多园的优势、体制优势、改革优势,实现多元统筹,错位发展,优势叠加,力争跻身全国一流创新型高新区行列。”苏虎表示,接下来珠海高新区将推动特色产业集聚发展,高标准建设IC设计产业孵化基地和1平方公里生物医药产业园,加快打造软件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等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紧盯海洋经济、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打印设备和5G、区块链等新兴产业领域,努力打造以英搏尔、英诺赛科、云洲智能、光库科技等骨干企业为主导的若干个十亿级产业集群。



1.《珠海高新区 珠海高新区:重点对接深圳,打造产业生态圈,在融入参与“双区”建设中展现新作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珠海高新区 珠海高新区:重点对接深圳,打造产业生态圈,在融入参与“双区”建设中展现新作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410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