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德·莫奈法国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莫奈花园位于法国巴黎以西70公里的吉维尼小镇上,是法国著名画家莫奈的故居,分为水园和花园两部分。1883年4月底画家莫奈乘火车经过小镇的时候,被那里的宁静氛围所深深吸引,于是决定在此定居,直至1926年逝世。

莫奈故居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包括住宅的大花园;另一部分为种植着睡莲的池塘、筑有日式小桥的水花园。莫奈爱好大自然景色,同时又是一位出色的园林艺术家,他的花园不同于一般法国园林,花草的种植与修剪大都呈几何形的造型,他种植的花草如同仙女散花般地洒落在花园四处。走进大花园,色彩迎面扑来,姹紫嫣红 ,缤纷绚丽。

精致的花园,盛开的各色花卉,美不胜收,这都是要付费的,付费,是对劳动者的尊重,是对劳动者果实的赞许。

莫奈买下房子后对其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因他酷爱花草,于是砍掉了门前的松树,建造了温室,在此养花种草。他雇佣了五个园丁为其打理花园。诺曼底园其实并没有诺曼底的植物,大部分为莫奈从巴黎的花草商那里购得的从日本引进的花草。   

1893年他又买下铁路另一侧的一块土地,建成水园。1914年,莫奈在自己的庭院中建成了长23米、宽20米、高5米的大画室,并在那里完成了大型装饰画《睡莲》系列的创作。 在隐居于此的过程中,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不仅成为印象派之父,也成为现代绘画的先驱。继莫奈之后,自1887年至20世纪初,大批画家(前后有一百多位),搬至此地,使吉维尼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画家村。1992年,美国企业家和收藏家丹尼尔J·泰拉在该村建造了美国艺术博物馆,陈列着上个世纪之交生活于该村的美国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二战期间,莫奈故居严重荒废,继承家产的莫奈的儿子米歇尔无力修复,遂于1966年将其捐赠给国家美术学院。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光和影的色彩描绘是莫奈绘画的最大特色。

《印象日出》莫奈是法国印象派绘画的奠基人,之所以称他为印象派的创始人,得益于他的一幅名叫《印象日出》的作品。

1840年,莫奈出生于巴黎的一个小商贩家庭,莫奈的父亲很想他继承自己的杂货生意,但莫奈偏偏对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11岁的时候,莫奈考入了勒阿弗尔艺术中学,最初莫奈就表现出极佳的绘画天赋,在学校的时候他常常为同学和当地人画漫画,一幅画可以赚到十到二十法郎。虽然偏爱绘画,但是得不到人们的认可与赏识,莫奈从学校毕业之后的近30年,一直生活在贫穷中。直到莫奈的第一任妻子卡米勒去世后,他的生活才开始慢慢改善,人们逐渐的认可莫奈的作品。到1890年,莫奈终于变得富裕起来,还买了一个大花园,在这个花园中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莫奈去世后,随着印象派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关注,他的名气也变得越来越大。
许多人都知道莫奈晚期的《睡莲》系列作品,实际上,干草堆才是莫奈的最爱。

从1865年莫奈正式成为一个画家开始,到他去世,干草堆就一直存在于莫奈的作品里,贯穿了他的一生。据油画酱统计,仅以干草堆为主题的油画,莫奈就画了34幅之多。

莫奈早期的干草堆油画
从不同角度、不同构图、不同角度、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单调的干草堆在莫奈的笔下有了绚丽的色彩,让平凡无奇的景象也成为了艺术。

莫奈生前酷爱日本艺术,尤爱收藏浮世绘。1862年的世界博览会将浮世绘介绍至欧洲,收藏浮世绘在当时成为一种时尚,每位印象派画家都有自己的藏品。因此,日本人来法国也必到吉维尼。

莫奈家的厨房,从厨房内的设备就能看得出,莫奈对烹饪也颇喜爱,他请朋友寄食谱给他,在家里招待好友,共享美食。友人们说,莫奈不单在绘画方面卓有成就,并且建造了一座美丽的家园,即使在享受生活方面,他依然是一位艺术家。

水花园内的池塘,自1895年开始出现在莫奈画中,便成为莫奈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置身此间,鲜花盛开,花香沁人心脾,人人垂涎。

莫奈花园是法国著名画家莫奈的故居,分为水园和花园两部分,花园又名诺曼底园,位于房前,呈长方形,占地约一公顷,水园是一个人工湖,里面种满了睡莲。
莫奈在这里完成了他的著名作品《睡莲》系列和《日本桥》系列。

1.《莫奈花园 莫奈花园 — Monet Garden》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莫奈花园 莫奈花园 — Monet Garden》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423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