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错换人生28年主角姚策的代理律师周兆成发声,公开了姚策写给河南淮河医院院长的绝笔信。信中姚策表示自己只能等死,但他质疑淮河医院一次一次无情推诿,一次一次让患者陷入无助,希望让他知道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周律师希望,法院能够早日宣判,而淮河医院也能够积极践行早前的承诺,对姚策进行帮助,在法院判决后姚策如果治疗经费不足,希望启动公益基金进行帮扶。

  周兆成律师(左)和姚策(右)

  28年前的错误

  1992年6月,在河南淮河医院里,两位母亲同时生下了男孩。两个男孩一个傍晚出生,一个次日早晨出生。

  两个男孩分别属于两个家庭,一个是来自江西的姚家,一个是来自河南的郭家。两户人家根本没有交集,两位母亲住在同在一个病房里,甚至都没有说过一句话。

  郭家的母亲患有乙肝,所以她给自己的儿子注射了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据李兰娟院士的著作,合理使用这两种药物,有95%的概率避免患乙肝的母亲将乙肝传给新生儿。

  而姚家的母亲则只给自己的孩子注射了乙肝疫苗。

  他们并不知道,在医院里,两个孩子已经被抱错了,姚家的骨肉成了郭家的儿子,郭家的骨肉成了姚家的儿子。

  小时候的姚策

  被肝炎控制的一生

  仅仅打了乙肝疫苗的小姚笛在2岁半被查出乙肝病毒携带。

  从幼儿园起,他就过着打针吃药治乙肝的生活,虽然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但肝脏的损害还是落下了。

  在药罐子里长大的姚笛,考入了医学院,学习了专业知识,成为了一名医生。

  在工作中,姚笛结识了自己的妻子,拥有了自己的家,也拥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并非每一个人感染肝炎之后都会发展成肝癌,但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信息,乙肝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就是肝癌和肝硬化,发病率在20%到30%之间。

  2020年的2月,28岁的姚策被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晚期。

  兄弟两人接受采访

  偶然发现的真相与两个家庭

  2020年3月,在做肝移植的预备检查的时候,姚策发现自己的血型和姚家母亲的血型无法匹配。

  经过DNA检查,姚笛确认自己并非是姚家的儿子,与父母完全没有生物学上的关系。

  在媒体的帮助下,姚笛借助公安部门的DNA资料库和医院的资料,找到了郭家和另一个被抱错的孩子。

  6月15日,两个家庭在上海相聚,姚笛和另一个被抱错的孩子互相以兄弟相称。

  姚笛甚至还说,对方承受得比他多,过得比自己要辛苦。

  病重的姚策

  沉重的负担与艰难的上诉

  治疗肝癌的费用是高昂的,一盒靶向药只够吃10天就要16800元。免疫疗法注射液每21天打一次,就要19800元。每个月姚策最基本的治疗都要花费7万多元。

  为了解决他的医疗费用问题,家里车卖了,房子挂出去了,父母的积蓄也用完了,姚策甚至抱着病躯开起了直播。

  淮河医院方面表示,愿意给他们每人赔偿5万元的精神补偿。可这显然与当事人的要求相去甚远。姚笛一家便将淮河医院告上了法庭。

  9月11日,此案在河南开封鼓楼区法院一审开庭。

  双方争议在于,这次错抱是否是导致姚策如今罹患肝癌的原因,医院在姚策患病这件事上是否有责任。

  目前,淮河医院提出了最新的调解意见,愿意给予60万以内的赔偿。

  而据医生诊断,姚笛体内癌细胞已经扩散,换肝治疗的可能性极小,现在只能保守治疗,靠大量吗啡缓解疼痛。

1.《错换人生28年当事人姚策留绝笔信 信里说了什么始末回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错换人生28年当事人姚策留绝笔信 信里说了什么始末回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441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