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媒体曝光了同仁堂蜂蜜生产商江苏盐城金蜂回收过期使用蜂蜜。16日早晨,北京同仁堂发表相关声明表示,相关产品已全部封存,未流向市场。本网记者刚刚获悉,北京市大兴区食药监管部门已前往北京委托方、即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开展调查,如发现北京企业从事或参与相关违法行为,将依法严肃查处。

12月15日,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节目曝光北京同仁堂蜂蜜生产商盐城金蜂被曝回收过期蜂蜜。知情人爆料,知名品牌北京同仁堂蜂蜜的生产企业将大量过期、临近过期的蜂蜜回收回来,企业宣称“退给蜂农养蜜蜂”。然而记者发现,回收蜂蜜被倒入大桶,送入原料库。

执法人员称,召回产品应悬挂不合格品标识,企业的操作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今年9月他们也有过类似操作,而今年10月企业还更改过蜂蜜的生产日期,违法延长产品“寿命”。

记者从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了解到,针对媒体报道的盐城金蜂公司涉嫌使用回收食品原料为北京企业代加工蜂蜜及虚假标注生产日期问题,大兴区食药监管部门已前往北京委托方开展调查,如发现北京企业从事或参与相关违法行为,将依法严肃查处。

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食品委托企业要对其委托生产的食品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管控制度,珍惜品牌荣誉,对消费者负责。

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节目也播出了一期重磅节目,披露了北京同仁堂蜂蜜生产商盐城金蜂回收过期蜂蜜的全过程!

节目中显示,据知情人爆料,知名品牌北京同仁堂蜂蜜的生产企业将大量过期、临近过期的蜂蜜回收回来,企业宣称“退给蜂农养蜜蜂”。然而记者发现,回收蜂蜜实际上是被倒入大桶,送入原料库。

知情人在接受采访时称,这个仓库里有很多是北京退回来的蜂蜜,还有大型超市退下来的蜂蜜,都是过期或者临期的,被撕掉标签重新处理。

而当记者询问工作人员这些蜂蜜是否过期,这些工人都沉默相对,没有回答。

还有工人称这些蜂蜜是要退给蜂农喂蜜蜂:

而实际上,这些过期蜂蜜都会被送入工厂的原料库

先是看媒体拍的视频,就挺触目惊心的。

视频上的工人的行为,跟隐藏在暗处的三无小工厂, 没什么两样。

好不容易站出来一位,人家的解释简单粗暴,说这是“退给蜂农喂蜜蜂的”。

很想怼他一句,花这么大人力物力收集,结果只是为了回馈别人,摸着良心问问自己,信这种话吗?

还是在这家工厂,有贴着“倒蜜”两个字儿的大桶,被送进厂里的原料库。

一般来说“原料库”这三个字,代表生产的地方,难道运这种蜂蜜进去,是让蜂农一个个地来排队来领?

然而就在两个月前,这家盐城的蜂蜜厂,就有过贴牌卖过期蜂蜜的行为了。

如果这次没人发现,可能人家只是跟往常一样,再“生产”一回过期蜂蜜。

北京同仁堂站出来道歉,虽然别的没有细说,但承认了监管不力。

于是就有很多人给他们洗白,说蜂蜜不会过期,回收过来也能用。

说蜂蜜不会过期的,那得是纯蜂蜜,而大多数蜂蜜厂产的蜜,都是勾兑过的,只是含量的差别而已。

既然在包装上,加了保质日期这几个字儿,那就按照游戏规则来,对盐城的蜂蜜厂来说,卖过贴牌过期蜂蜜就是事实,真不知道有什么好洗的。

其实同仁堂出问题已经不是一两年了,早些年的龙肝泻胆丸事件,让一批大爷大妈得了肾衰竭,引起全国轰动。

2003年的时候,一位名叫张家瑞的作家,经常出现“上火”的症状,就断断续续吃了半年的龙肝泻胆丸。

结果去医院一查,却发现自己患上了尿毒症,还是必须要接受肾透析的那种。

另一位清华大学的副教授马文祖,经常参加锻炼,体质也很好。

只不过吃了几年龙肝泻胆丸,就在体检的时候,发现了自己肾功能受损。

几家三甲医院诊断,他们都得了马兜铃酸肾病,而病因是,龙胆泻肝丸中的药材“关木通”,这里面含剧毒成份马兜铃酸。

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因为吃了一剂普通的中药,就得了肾衰,更严重的是尿毒症。

一些人以后的日子,只有靠透析才能活着。

有病人说,这些受害者“七分像人,三分像鬼”,生活没法自理,相当于“成了一个废人”。

只要得了这病,就相当于被判了无期徒刑,更多的受害者,不知道有多少。

其实当时有几十人联名起诉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同仁堂,可后来还是不了了之了。

然而前有患者起诉,后有70岁大妈上线battle。

十年后,也就是2013年,一位青岛大妈说同仁堂产的药,配料出错了。

这位青岛大妈姓高,出身中医世家,给父亲的诊所帮过忙,对于中医药的各种门道很熟悉。

有一天,她在感到身体不舒服后,就去医院看了大夫,接着去药店买了同仁堂的“金匮肾气丸”。

只是在看成分表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

她发现同仁堂的药,比自己当初配的,多了两种车前子和牛膝。

而服用了这种药,别说会起什么作用,反而会加重病情。

翻开医书《中医方药学》,人家黑纸白字标得明明白白,高大妈的判断就是正确的。

她这么较真,就是想不明白,“别的药厂搞错了,还能理解,但是这同仁堂犯了这种错误,我想不通原因。”

很多人都是看了同仁堂的牌子响,才去这里抓药看病,然而同仁堂的操作,却非常迷幻。

比如北京的夏女士,因为没来大姨妈,就去北京同仁堂的中医诊所看大夫。

看病的张大夫,认为她是气血不足、月经不调,给她开了十几服中药。

等二十多天后,她吃完药,却感觉肚子一阵阵地痛,再去妇幼保健院一检查,才发现自己怀孕了。

怀孕时间,正好在去同仁堂看病之前。

而那位坐诊的张医生,在撂下一句“不要要孩子了”的话,就不见踪影了。

作为医生,连病人怀没怀孕都不知道,也是搞笑。

夏女士之前因为身体原因, 找各种方法要孩子,现在却因为医生的误诊,只能选择放弃妊娠。

误诊闹出人命,这事难道不算大吗?

不过这几次负面事件,对同仁堂来说都不算啥,他们药品的质量问题,才是传统项目。

在2013年,同仁堂发生了质量六连跪事件。

生产的中成药,不是质量不合格,就是查出非法添加成分。

其中曝出的几种药,有个是在香港卖的“健体五补丸”,汞超标5倍。

有一种小孩儿吃的《小儿至宝丸》,里面剧毒成分“朱砂”超标。

2017年,再次六连跪,这次被称为同仁堂劣质药事件。

因为同仁堂在五个省份,卖出的中药都不合格,另外一家淄博的药店,卖的中成药还出了问题。

除了误诊和药品出问题,同仁堂的造假事件也层出不穷。

比如2011年的,同仁堂假血燕。

当时同仁堂旗下公司,生产的血燕是从马来西亚进口的。

结果浙江在进行检查的时候,发明这些燕窝含有的亚硝酸盐,超标三百多倍,不合格率达到了100%。

吃了这种燕窝,很有可能致癌。

还有2016年的同仁堂“阿胶造假”。

一位买完三千多块钱阿胶,准备磨成粉带回家的顾客,在自家附近加工的药店时,听到药店的药师说,阿胶不正宗。

于是自己拿去检验,却发现本来是用驴皮熬制的阿胶,查出了猪跟牛的DNA…

一次次的质量问题,一起起的造假事件,让人怀疑,同仁堂到底还有没有信用了?

记得有一部,以同仁堂为原型的电视剧《大宅门》。

里面白家少爷,在制药的时候以次充好,他爹让他看着大堂上挂着的祖训,“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说的就是制药是关乎人命的事儿。

因为祖训说了制药不能没良心,所以才会有人相信他们的承诺: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可现在呢?

作为老牌子的同仁堂,却屡次出现问题。

没有人希望,一家历经百年的药店,历经战火没有倒,如今会败在自己人的手上。

作为一家传承三百多年的药店,丢掉了最起码的信任,真的让人寒心。

一次次的质量问题,一起起的造假事件,让人怀疑,同仁堂到底还有没有信用了?

而北京青年报记者也从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了解到,针对此事,大兴区食药监管部门已前往北京委托方开展调查,如发现北京企业从事或参与相关违法行为,将依法严肃查处。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食品委托企业要对其委托生产的食品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管控制度,珍惜品牌荣誉,对消费者负责。

———我是蜂蜜保质期科普的分界线———

蜂蜜既可以说有保质期,也可以说没有保质期,有保质期是因为市场上销售的蜂蜜基本都是浓缩蜜或加工蜜,实际上这些蜂蜜的保质期很短,而且根据国家的相关法令也要求食品必须标注保质期,因此一般将保质期标注为2年,而没有保质期是因为真正的成熟蜜只要保存得到完全可以保存很久,比如1913年在金字塔内挖掘出3300年前的蜂蜜,至今一点也没有变质。

蜂蜜不适宜微生物生存蜂蜜保质期很长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是蜂蜜是糖的过饱和溶液,内部的渗透压非常大,大多数微生物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其二是蜂蜜的酸性环境不适合微生物生存,其三蜂蜜中本身也含有一定量的抑菌物质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当然前提必须是天然成熟的蜂蜜,值得注意的是蜂蜜最怕酵母菌,若保存不当而受到酵母菌的污染时很快会发酵变质。

蜂蜜的质量影响保质期蜂蜜质量是影响蜂蜜保质期的主要因素,就像前面说的那样要使蜂蜜能保存很长时间的前提条件必须是成熟蜜,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蜂蜜多为浓缩蜜,那么何为浓缩蜜呢?简单来说就是用未成熟的蜂蜜经过加工浓缩而得到的,为了利益有些蜜甚至只经过蜜蜂酿制一天便被蜂农摇出来了,事实上这样的蜂蜜和真正的成熟蜜有着天差地别,因此保质期也非常短。

蜂蜜的存储影响保质期保存方法是影响蜂蜜保质期的重要因素,事实上不管是什么食品只要保存得当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保质期,对蜂蜜而言首先不要用金属器皿保存,因为蜂蜜呈酸性,长期用金属容器储存会导致蜂蜜变质,其次储存环境要求通风避光、干燥清洁、温度适宜,且要密封保存以减少与空气的接触,最后要做好防水措施,尤其是在取用时切勿将水分带入蜂蜜中。

蜂蜜虽然没有明确的保质期,具体能保存多久要由蜂蜜质量和保存方法来决定,假如发现蜂蜜的味道变酸、质地异常变稀或发酵起泡时一定不要继续食用,因为这样的蜂蜜可能已经变质了。

总之,还是希望同仁堂认真追责此事,给消费者一个交代吧!

1.《同仁堂事件 同仁堂做过多少坏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同仁堂事件 同仁堂做过多少坏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46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