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战斗机的航电系统普遍配备了完善的光电系统,负责探测、定位、跟踪、瞄准等工作。这些光电系统主要包括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和光电瞄准系统(EOST)。

 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由多个光电传感器组成,可以为飞行员提供一个围绕飞机机身的球形全景视野,飞行员能够“看透”飞机的底部和侧面,没有任何观察死角。

EODAS系统的红外传感器

F-35 装备了AN/AAQ-37 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系统由 6 个光电传感器组成。其核心器件是1024X1024百万像素级二维大面阵锑化铟红外焦平面阵列,可提供90°X 90°视场。六个传感器采用分布式孔径技术,分别布置于机身的上前方(机头)、左方(机头侧下)、右方(机头侧下)、下前方、上后方、下后方。

F35 EODAS系统的传感器分布

F35因为设计超重,为了减少阻力,后方的机身高度比较高,严重遮挡了后向视野。但是借助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的帮助,也能获得比上一代战机更好的观察视界,空战时飞行员能通过头盔显示器得到周围 360 度的空情信息。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在红外范围内工作,它能识别并跟踪逼近飞机的有危险目标,比如敌方的导弹或者战斗机,它极大地增强了飞行员对战场的全方位感知能力。而且 EODAS 和电子战系统结合使用,将使战斗机拥有“射频-红外“(RF-IR)双重监视能力,这些对近距离空战非常重要,不但可以提高战斗机的战场生存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对敌方战斗机的攻击能力。

J20的光电分布式系统

 J20装备的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功能与F35类似,同样也有六个光电传感器,只是安装位置与F35不同。但是与F35不同,即使不依赖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J20的前向后向视野也不差,因为J20的座舱位置更靠近机头,而其后方也不像F35那样有机身遮挡。而F22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加高了座舱高度,虽然视野不错但增加了飞行阻力,J20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F35的光电瞄准系统

 光电瞄准系统(EOST)是先进综合航电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光电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前视红外成像(FLIR)、红外搜索和跟踪(IRST)和激光指示瞄准(LTD)等功能,相当于将传统的光电雷达、前视红外成像吊舱和目标指示瞄准吊舱的功能融合为一体,这样就省去了传统的对地攻击吊舱。F35和J20都装备了光电瞄准系统。

中陆航星公司的EOTS-86光电瞄准系统

 国内的中陆航星公司曾展出过国产的光电瞄准系统,可以在110公里外发现F22,在150公里外发现B2隐形轰炸机。关注微信公众号:尖端防务 收看专题视频

 

 F22并未装备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和光电瞄准系统(EOST),一方面是因为F22采用的是上一代航电系统,受当时的电子技术水平限制,只在显示系统局部使用了容量较大的光纤总线,大部分系统总线带宽很小,无法满足光电分布式孔径和光电瞄准系统产生的大量红外视频信号对传输带宽的要求,另外大量的视频信号处理需要的硬件开销也比较大,所以并未集成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和光电瞄准系统。

 另一方面F22的设计目标主要是争夺制空权,弹仓里带的都是空空导弹,并未过多考虑对地攻击能力,在美国空军的构想中,这一任务是由F35负责的。但是美国空军没想明白的是争夺制空权不光要对付来自空中的威胁,也要对付来自地面的威胁。地面上能够威胁F22的目标也很多,比如防空雷达、防空导弹、高炮、甚至是准备起飞的对方战斗机等等,自己冒着危险先冲进了对方的防空网,但是面对地面上一堆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目标,该如何下手呢?等空战能力和隐身能力更差的F35跟过来,只能贻误战机。如今F22执行对地打击任务只能依赖GPS炸弹之类的弹药,不能使用激光和红外制导武器。如果要加强对地打击能力,可能只能外挂对地攻击吊舱,但是这可能会破坏F22的隐身能力。在这一问题上,J20的设计师想的可是比F22设计师明白多了。关注微信公众号:尖端防务 收看专题视频

J20的航电系统比F22的航电系统领先一代,不但装备了装备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同时也装备了光电瞄准系统,这让F22在信息态势感知能力和近距离空战能力上跟J20拉开了很大距离。而光电瞄准系统的装备更是让J20在雷达之外又多了一种远距离探测手段。

关注微信公众号:尖端防务 收看专题视频

1.《eodas 五代机的光电系统 | J20 VS F22 专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eodas 五代机的光电系统 | J20 VS F22 专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50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