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哪位经济学家在十年前的这场“大衰退”中获益最多,那么无疑当属海曼·明斯基。正如“大萧条”成全了凯恩斯一样,“大衰退”则成全了明斯基。只是明斯基没有凯恩斯那么幸运,在有生之年可以看到自己思想的流行和传播。今天,恰好是明斯基诞辰100周年,作为纪念,在本专栏的第三篇文章中,我们来扒一扒这位特立独行的经济学家的另类“朋友圈”。
一、明斯基与马克思
一个世纪前,明斯基出身于美国一个“红二代”家庭,从小便受到社会主义氛围的熏陶。父亲是当时芝加哥社会党犹太派的积极成员,母亲是新兴的工会运动的活跃分子。他们是在1918年一个庆祝马克思诞辰100周年的晚会上走到一起的,第二年便诞生了明斯基。所以在此意义上,没有马克思,就没有明斯基!
并且,明斯基在他的一生当中,也的确与马克思有着不解之缘。他不仅在中学便成为美国社会主义党的青年部成员,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步入芝加哥大学后,通过社会主义者兰格这位大学启蒙恩师的引导,他选择了经济学研究作为一辈子的事业。兰格所提出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成为明斯基曾憧憬的理想经济模式。另一位受马克思影响的经济学家勒纳,则经兰格介绍成为了明斯基的挚友。
可以说,明斯基对马克思的思想和文献是有一定了解的。事实上,明斯基“稳定的经济体为其自身埋下了毁灭的种子”这一类的表述,常常被误认为是出自马克思之手。明斯基有关金融不稳定性的研究,也深深影响了斯威齐等马克思主义者。也许他算得上是马克思主义最受青睐的后凯恩斯主义者。在2008年危机之后,许多媒体发现了他这位他们眼中的社会主义危机理论家。
二、明斯基与芝加哥
但是,明斯基毕竟不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也事实上不是一位天生的凯恩斯主义者。原因之一在于,明斯基在芝加哥大学期间还受到西蒙斯、奈特和维纳早期芝加哥学派的影响。与后来的以弗里德曼等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不同,老一辈芝加哥学者作为“古典自由主义者”,要更为温和折衷。他们允许经济适当的政府干预,关注社会公平。
其中,该学派的奠基人西蒙斯,作为明斯基的另一位启蒙恩师,便在支持自由市场的同时,主张再分配手段缓和自由放任资本主义体系下的严重不平等现象,并讲求实效地赞成用信贷和财政政策来减轻金融不稳定和经济波动。
从西蒙斯身上,明斯基不仅领略到了美国现代资本主义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并将金融作为自己往后的研究中心,而且认识到西蒙斯理想的资本主义与兰格理想的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促使他将二者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理想图景。而对于西蒙斯的后继者弗里德曼,明斯基则认为是一种退步。弗里德曼将老师西蒙斯的深刻的金融体系观简化为狭隘的货币观,仅仅从货币供应量出发来考察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三、明斯基与哈佛
芝加哥大学本科毕业后,明斯基去哈佛大学参与后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里昂惕夫有关战后规划的投入产出研究,之后便留下来攻读研究生。从明斯基之后的研究来看,他对投入产出分析并不感兴趣,而是对资金流量分析情有独钟。他将资本主义经济首先视作一个布满现金流的金融关系网络,而不是一个充满投入产出关系的实物生产网络。
素有“美国的凯恩斯”之称的汉森,则吸引了明斯基的兴趣。明斯基担任了汉森主讲的“货币和银行”课程的助教,并在他的乘数-加速数模型中展开博士研究。然而,明斯基却不认同汉森对凯恩斯《通论》的解读,认为他的诠释太过机械,忽略了货币和金融的重要性。或许出于这个原因,明斯基并没有选择汉森作为自己博士论文的导师,而这种选择却让汉森大吃一惊。
也许当得知他最终选择了熊彼特,汉森会恍然大悟吧!明斯基将创新经济学之父的演化和创新思想应用到自己偏爱的金融部门和金融领域,强调金融创新和演化在滋生金融不稳定性中的作用。熊彼特1950年的溘然长逝让明斯基猝不及防,以至于被他吐槽道,“熊彼特做了一件任何导师都不应该做的事情,他驾鹤西去了!”之后,明斯基由他似乎并不感冒的里昂惕夫接手指导,最终延迟了博士论文的进度。
四、明斯基与剑桥
凭借其显赫的教育背景,明斯基原本有望在后来成为一位颇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大师。正如他的师兄萨缪尔森一样,先后在经济学重镇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本科和博士学位,并跟随熊彼特和未来的诺奖得主里昂惕夫学习研究。在其职业生涯初期,特别是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职期间,明斯基的确是在朝一个学术新星的方向前行。但在1966年这个在他看来现实经济发展的转折点,明斯基却毅然选择了追寻现实经济的发展,追求自我想象的图景,而不是继续追随主流经济学界的脚步。自此之后,他的研究与主流经济学渐行渐远。
在这个重大转变当中,1969-1970年英国剑桥大学的休假年,为明斯基提供了机会和动力。在此期间,明斯基会见了新剑桥学派的领袖罗宾逊夫人,并与其弟子克莱格尔成为了好友。受他们的触动和引导,明斯基对自己的学术定位重新进行了审视。在过去,他更多将自身视作是纷繁复杂的凯恩斯主义阵营的一部分,试图在主流研究框架中推进货币金融制度的研究。除了在老师汉森和师兄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模型当中纳入货币金融要素发展周期理论外,还积极利用好友托宾的资产组合理论来阐明自己的理论。换言之,在此之前,明斯基与当时的主流凯恩斯主义者是相处融洽、友好往来的。
然而在此之后,明斯基在研读了凯恩斯的原著后,终于跳出他早已不满的主流凯恩斯主义的藩篱,转而与他们为敌。他坚信主流凯恩斯主义是对凯恩斯思想的误读。作为替代,他1975年出版的《凯恩斯》,企图提供一种对凯恩斯不同于主流的金融方面的另类诠释。正是在本书面世之后,凯恩斯才真正开始成为明斯基最闪耀的“灯塔”,指引并鼓励着他一路昂首向前。通过重新阐释和拓展凯恩斯这位巨人的思想,明斯基最终为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的构建和阐释提供了路径。
五、明斯基与后凯恩斯主义
上世纪70年代是后凯恩斯主义范式正式确立的年代,也是从英国拓展到美国生根发芽的年代。明斯基在这两个方面均作出了重大贡献。《凯恩斯》一书的出版更是奠定了他在后凯恩斯主义学派当中的重要地位。在后凯恩斯主义同盟中,对明斯基思想贡献最多的要数卡莱茨基。卡莱茨基的利润思想,为明斯基完善和阐述其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提供了重要洞见。
然而,在后凯恩斯主义学派当中,同样作为领军人物的戴维森,却不乐意承认和接受明斯基的后凯恩斯主义身份,认为明斯基更想成为一位主流凯恩斯主义者。明斯基的确与托宾等主流凯恩斯主义者往来密切,并且一直遵循着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的研究风格。例如,他还吸收了新古典经济学巨擘费雪的“债务-通缩理论”。但他已经澄明,他的思想与主流凯恩斯主义是存在根本区别的。尽管在好友托宾看来,他提出的投资的金融理论与自己的“q”理论毫无二致。事实上,他更多将自身定位为金融凯恩斯主义者,以凸显自己对资本主义金融制度的关注和重视。这种做法在八九十年代多多少少影响了新凯恩斯主义,如伯南克等的金融加速器模型。由此又将明斯基与新凯恩斯主义联系在了一起。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2008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人们讴歌明斯基的先见之明时,戴维森却大泼冷水,撰文声称这场危机并非明斯基式的,明斯基并未预见到这场危机的到来。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面对后凯恩斯主义内部的不睦,竟然有学者正儿八经地怀疑,作为后凯恩斯主义的明斯基,是否真正脱胎于奥地利学派?如果将熊彼特归入奥地利学派的话,那么这的确是有思想关联的!
六、明斯基与粉丝
像许多经济学大师一样,明斯基也培养了不少学生,收获了不少粉丝。2012年的诺奖得主萨金特,便是在明斯基的鼓励下走上学术之路并取得成功的。著名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奇克,便是由明斯基引导转变的,正如当年罗宾逊夫人引导他转变一样。还有一位后凯恩斯主义学生最近风头一时无两——雷。他创立的现代货币理论今年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热烈争论。MMT从明斯基那吸收了许多养分,而明斯基的好友勒纳的功能财政思想也构成了该理论的重要理论支柱。
著名经济史家金德尔伯格在学术界可谓是明斯基的头号粉丝。每次出现金融危机,他的那本金融危机史著作《疯狂、惊恐和崩溃》便会重新流行起来,如今已更新至第九版。该书的叙述便是基于明斯基模型展开的。另一位追随者、澳大利亚著名经济学家基恩,便曾依据明斯基理论预测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而在这场危机之后,克鲁格曼等经济学家则声称“我们如今都是明斯基主义者了”。
但是,在明斯基被主流边缘化的后半生中,除了后凯恩斯主义等异端经济学群体,金融界才是他真正的听众。作为一位金融界经济学家,明斯基通过担任一些银行的顾问和董事、参与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研究项目,以及保持同金融从业者的交流等途径,以“参与观察者”的身份去观察和理解现实世界的金融机构和实务。基于这种经历而为金融媒体所撰写的文章使明斯基在金融界享有盛誉。其中,著名华尔街经济学家考夫曼便是他生前过往甚密的好友。无论是在明斯基生前出版的纪念文集,还是2008年再版的名著《稳定不稳定的经济》当中,考夫曼都撰写前言大力推荐明斯基的思想。而“明斯基时刻”一词同样出自金融界——美国债券基金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麦卡利。事实上,十年前危机之后兴起并席卷全球的这股明斯基思潮,便发端于金融界,由著名的投资分析师和基金经理们的强势导引和媒体界的大肆传播之下流行开来。其中,当然少不了政界的大力加持。时任美联储主席耶伦、鲍威尔,英格兰银行行长金、卡尼,以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等为代表的政策制定者,纷纷引用和提及明斯基的洞见。
由上可见,明斯基的“朋友圈”不可谓不强大,不可谓不另类。既有学术圈的,又有金融圈的。如果他现在还活着的话,还会有政界的。更不容易的是,他在学术圈还同时与不同流派的学者打交道,以至于与当代各大经济学流派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包括主流的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凯恩斯主义、芝加哥学派,异端的马克思主义、后凯恩斯主义、奥地利学派等。这种另类的朋友圈与明斯基的性格密切相关。虽然他坚持己见,追寻自己的理想,但却抛开门派之见,积极与各派经济学家交流沟通,并兼收并蓄,努力从他们身上汲取养分。即使长期被主流经济学界边缘化,他依然斗志昂扬,从未放弃与主流经济学交流乃至综合的希望。他渴望像融入美国金融界那样融入学术界,以为推动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
对于明斯基这样一位深受当代经济学流派关注和政策制定者欢迎,同时又走出象牙塔深谙金融市场运作的别具一格的经济思想家,我们在了解了他的另类“朋友圈”后,更需要沉下心来阅读他的经典著作。特别是在十年前“明斯基时刻”风潮的席卷之下,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媒体铺天盖地的“二手”报道,而不是明斯基本人的“一手”思想。通过阅读他的著作,我们才能感受到他理解世界的独特思维方式,洞悉宏观经济学的演变脉络,开阔我们的心智。与这位思想家“面对面”对话,才是我们对他真正的纪念!
的阶段性成果。作者李黎力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1.《海曼明斯基 货币与债务经济学|明斯基的“朋友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海曼明斯基 货币与债务经济学|明斯基的“朋友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527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