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网友在19楼网站发帖,说自己遇到一件难事,楼下人家装了“震楼器”,一个星期了,每天晚上从8点多一直震到凌晨1点……发帖人陈女士,90后,来杭州10多年,上大学、上班、安家、结婚、生子,今年买了新房,正在装修,现在和老公临时租房住。夫妻俩白天都上班,3岁宝宝婆婆在带。

资料图 张群琛 摄

今年7月,陈女士搬进现在的出租房。入住第二天一早,有人敲门。

打开门,三十来岁一个男的,说自己是楼下邻居,“他说我们家太吵了,让我们安静点。”

“当时他态度还好,讲话比较温和,我有些过意不去,家里有个娃,正是喜欢跑来跑去的年纪。我就一直说不好意思,以后会注意的。”

陈女士说,从此她对宝宝多了要求,教导她积木玩具收纳好,不可以乱扔,在家也不要跑跑跳跳。和老公、婆婆也说了,搬桌子挪凳子都注意点,尽量少摩擦。

“我自认为已经很小心了,”陈女士说,“没过两天,一家人正在吃午饭,又有敲门声。”还是楼下邻居,“他说你们太吵了,刚刚一直在拉动凳子。”

“我解释刚拉椅子吃饭呢。没想到对方说‘我要去投诉你们。’我也有点来气,这么小心翼翼了,正常居家过日子,一点声响就要投诉。我回了句,我们已经很尽力减少噪声了。我老公也说了句,你要投诉就去吧,我们是很正常的居家过日子。”

“那个男的当时也没多说啥,就自己下去了。我事后反思,当时语气确实有些强硬。”

陈女士说,接下来的生活,她还是让家人尽量小心,吃饭挪凳子,尽量抬起来,小孩玩耍尽量引导到爬行垫上。

“孩子最闹是晚上七八点钟,我和老公下班回来,小孩子会比较兴奋,做游戏啥的会有较大的动静。9点过后,孩子基本上就要睡觉。10点之后就从来没有吵闹的情况。”

陈女士说,过了4个月,噩梦来临了。“上周四晚上,我还在公司加班,我老公发微信给我说,貌似楼下邻居在用震楼器震我们。”

震楼器?陈女士第一次听说这东西,还上网查了一下。

当天陈女士意外加班到凌晨,回家快1点,并没听到楼下动静。第二天她正常下班回家,晚上7点多,“楼下震楼器已经开了,站在地板上,很明显感觉到地板的震动。咚咚咚,一声接一声,听着让人心烦。”

陈女士说,接下来几天,没有一天消停的,差不多晚上8点开始,有两天一直震到凌晨1点多。

“每晚睡觉的时候,女儿总是要问我,‘妈妈,是什么声音,好吵啊,是洗衣机转动的声音吗?’我哄她睡觉,告诉她是的。”

震楼器震的位置是在陈女士婆婆的房间,“婆婆年纪虽然不大,但她晚上睡眠很浅,前两年帮忙带小孩,夜里总要起来,养成了习惯。晚上有点动静她就要醒来,这些天她被吵得都睡不好。昨天说头晕,站不起来,她白天还要带孩子呢。我也实在没办法忍受了……”

我在网上看了下,卖震楼器的商家很多,价格从八九十元到一两百元不等,卖家很多,买家也很多。

对我提出去现场采访的要求,陈女士有些犹疑,说家里有老有小,肯定不想把事情搞大,也没想过“曝光”或者报警,网上发帖诉诉苦,也是想求助大家,有没有更合适的解决办法。

陈女士的烦恼,这些年屡见不鲜。

震楼器其实是一种振动马达,工业上用来振动筛分,大概四五年前,被人为“开发”出震楼功能。网上检索“震楼器”,案例很多,全国各地都有。

“男孩每天晚上跳绳,楼下夫妇多次沟通均无果,买来震楼器以牙还牙……”

“楼下要求9点后,不能走路和看电视,楼上不改被震楼器骚扰……”

“青岛两邻居斗气,半夜开震楼器,整栋楼都跟着遭殃……”

我搜集分析了很多“震楼器”事件,发现有几个共同特点:

1.楼上人家大多有小孩,特别是三四岁到七八岁的孩子。孩子活泼好动,不光经常跑来跑去,还很难人为约束。

2.发生矛盾后,都是楼下先找楼上反映情况,但当他们发现事情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时,矛盾冲突加剧。而楼上住户面对媒体和警方时也觉得委屈,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我们是正常生活啊……”,而楼下认为楼上的“正常生活”对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侵扰。

3.“震楼神器”一出现,双方地位马上转换,这下轮到楼上受不了,着急上火,很多人选择投诉或报警。

4.关于震楼神器的公开报道,基本都集中在最近两三年。在它出现之前,楼下完全处于弱势地位,可以说对楼上几乎毫无办法——这可能也是“震楼神器”一经面世就迅速风靡,这两年案例急剧增多的主要原因吧。

5.警方上门除了了解情况和调解,基本都会没收“震楼器”。因为安装震楼器是非常明确的违法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2019年5月12日讯近日,一起邻里纠纷在武昌某小区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小区一栋三楼的袁某嫌楼上的王某家太噪,竟买来震楼器反击。双方相持不下,事情越闹越大,对于此事,周围的邻居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楼上噪音不断,屡劝不改,就应该想办法反击,而更多的人则认为,邻里之间以和为贵,以牙还牙不可取。

长江日报记者从该小区获悉,考虑到当事双方的邻里关系,为避免关系进一步恶化,武昌区中南路街人民调解委员会介入调解。目前,当事双方已握手言和,分别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你吵我也吵,楼下买震楼器还击楼上

淘宝和京东上售卖震楼器的截图

事情发生在4个月前。一天晚上,王某和妻子正在家中吃饭,突然,家里的大门被敲得咚咚响,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脸怒气的楼下邻居袁某。原来,袁某为楼上长期噪音不断苦恼不已,这次王某的小孩玩滑板动静比较大,无奈只好上来理论,结果话不投机,两人打了起来,都受了伤。

上门劝说不听还打人,袁某一怒之下从淘宝上购来“震楼器”对楼上进行反击。这次,楼上的王某被震得坐不住了,王某下楼找袁某说理,袁某声称,是“以牙还牙”。

双方争持不下,事情越闹越大,小区物业多次协调无果。

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发现,家住三楼的袁某父母年事已高,尤其是母亲常年失眠,一直依靠药物入眠,因此对于声音特别敏感,只要有一点点声响,就有可能影响到她的正常睡眠。而楼上邻居王某的小孩,活泼好动,经常在家中拍皮球、玩滑板,脚步声、玩具声和拉门声不断,甚至在晚上10点以后仍噪音不断。

据袁某反映,楼上的噪音不断,他们全家不堪其扰,曾多次向王某反映问题,可王某并不理会,到后来态度越来越蛮横,甚至出手伤人。于是出于“想让他们一家也尝尝失眠滋味”的心理,他在网上购买了“震楼器”。

“我家已经在尽量想办法减轻噪音了。”对于袁某的投诉,王某表示,刚开始接到投诉,他们全家都感到很抱歉,并积极想办法减轻噪音,可袁某每次都上楼来狠狠地砸门,让人恼火,上次没忍住脾气就动了手,没想到袁某竟安装震楼器。

对于这起纠纷,周围的邻居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楼上噪音不断,屡劝不改,就应该想办法反击,而更多的人则认为,邻里之间以和为贵,以牙还牙不可取。

“以噪治噪”做法无法“还你安静”

考虑到双方的邻里关系,为避免关系进一步恶化,近日,武昌区中南路街人民调解委员会介入调解。

“小孩虽年龄小不懂事,可是王某作为监护人,没有及时履行教育职责,才使一件小事演变成大的矛盾。”调解员范晓军上门找王某交心谈心,根据《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规定:不动产的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王某被说服,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并想出了一系列减噪措施,如教育小孩不要在家里拍皮球、铺减震地毯、购买软底鞋等。

对于袁某一家备受噪音困扰,范晓军认为,其处境虽然令人同情,但是其购买震楼器“以噪治噪”的行为却涉嫌违反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规定,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违反该规定,从家庭室内发出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噪声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使用震楼器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你安静睡眠,还可能对房屋造成损坏,影响居住安全。”说服了王某后,调解员范晓军转头找到袁某谈心,袁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将立刻拆除震楼器。

据悉,在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一周后,调解员对当事双方进行回访。王某家不仅安装了减震地毯,小孩也穿上软底鞋,而且带着孩子看望了楼下袁某家的老人,并诚恳地道了歉,而袁某家震楼器也已经拆除。

“邻里之间应该多些包容,‘以噪治噪’的行为不可取。”袁某说道,街坊邻里抬头不见低头见,彼此之间礼让三尺又何妨,和谐的邻里关系离不开每个人,遇上类似情况,应该互相理解,加强沟通。

不能让热销的震楼器震坏了邻里感情

在这个邻里纠纷中,虽然楼上噪音错在先,但震楼器的使用无疑让人“扎”心。

长江日报记者在淘宝上搜索“震楼器”三个字,发现店家足有百余家,打着“还你安静睡眠”“反击神器”等口号,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竟设有远程遥控等相关功能,销量较高的几个商家月销量均过千。购买这款产品的买家,多因难忍楼上邻居制造的噪音,试图对邻居进行震慑和反击,而且评论区都讲述着各种因噪音协调无果而不断升级的邻里矛盾。

邻里之间不可避免的噪音,非要去“报仇”才能达到产品宣传语中的“解气”吗?一个小小的“震楼器”引人深思。

为此,长江日报记者采访到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冯桂林。

“关上门,并不代表就是自家事,门外的‘工作’有很多。”冯桂林表示,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素质也应该不断的提高。高楼耸立的当今,低头不见抬头见“老街坊”越来越少,那种一个大院子的“街坊情”也逐渐淡化,大家每天要面对的,大多是陌生的邻居。这个时候,更需要构建一个和谐的邻里关系。

“怀揣包容之心,平日里多走动走动。”冯桂林说道。宝宝刚出生,孩子要高考,家中有老人,这些看似很平常的“人情世故”,如果平日里邻里之间多沟通,多交流,都会知晓。当一家遇上类似情况,其他邻居稍加注意,换来的不仅仅是一份感谢和尊重,更是自身高素质的升华。

“不要让震楼器震坏了邻里感情,每个人都应有‘和谐’意识,如此,才会共享一个温暖、有爱的生活环境。”冯桂林说道。

社区综治站长高方闻对此事感触颇多。“从事社区工作多年,我认为‘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是不会过时的。邻里关系的好坏,会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邻里关系一直是我们推进社区治理的一项重点工作,建立良好和睦的邻里关系需要社区居民、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人的共同努力。”高方闻说道。

1.《年轻妈妈上网求助:我们已经很小心了 但楼下邻居还是装了震楼神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年轻妈妈上网求助:我们已经很小心了 但楼下邻居还是装了震楼神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530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