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到意大利,一路行程竟与栗子蛋糕有缘。先在罗马西班牙广场,见到卖炒栗子;再至出栗子蛋糕的佛罗伦萨,最后到栗子蛋糕走红的米兰。
图说:栗子蛋糕,漂亮逼人。罗马卖的栗子不糖炒,却是烘烤而成。栗子躺于铁板,裂开的壳里,露出黄灿灿的栗子肉。摊位装饰缠绕的青藤和树叶,上有一颗颗带刺的栗子;莫非意大利的栗子不长树上,而是藤生?之后,在佛罗伦萨邂逅栗子蛋糕。
图说:西班牙广场的人,多是关注电影里出现过的场景。袁念琪摄
图说:罗马西班牙广场的炒栗子摊。袁念琪摄
在佛罗伦萨,叫栗子蛋糕Castagnaccio,意大利语是“板栗”的意思。在这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源地,生活过但丁、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伽利略和普契尼等星光熠熠大咖的地方;这款甜点则是大众食品,属于下里巴人的“阳春面”。
图说:佛罗伦萨,哪里是栗子蛋糕问世的地方。袁念琪摄
在佛罗伦萨所在的托斯卡纳大区,栗子蛋糕也称 Pattona。推动它的问世,不是富人挖空心思,乃是穷人吃不起面包,以栗子粉烤成蛋糕。以栗充饥,中国也有。宋人陶榖的《清异录》记载:“晋王尝穷迫汴师,粮运不继,蒸栗以食。军中遂呼栗为河东饭。”现代作家蒋光慈也把栗子当过饭吃,一天近百颗。因栗子含有大量淀粉,另含4—5%蛋白质是高于熟米饭。
图说:糕点出现在18世纪意大利画家的笔下。袁念琪摄
到上世纪,有托斯卡纳人移居伦巴第大区首府米兰,带去了栗子蛋糕;并为商品出售。令一个本来用于填肚子的粮食替代品,成了一款受人欢迎的经典甜品。
图说:米兰大教堂。袁念琪摄
图说:米兰大教堂旁的甜品店。袁念琪摄
成为点心的栗子蛋糕,在用料和工艺上不断发展,以适应人们不断发展的味蕾需要。在英国,叫“ChestnutCake”的栗子蛋糕,主要由蛋白球、栗子酱和鲜奶油膏等构成。到了法国人手里,食材还是那些个食材,但把栗子蛋糕着实浪漫了一把;从它的称谓“Mont Blanc”就可了然。
图说:以阿尔卑斯山最高峰勃朗峰命名的栗子蛋糕。这栗子蛋糕以阿尔卑斯山最高峰勃朗峰命名,做得也十分形似。三角形的小山峰,细长的栗子泥缠绕,顶上堆上犹如勃朗峰积雪般的白色奶油。再说,法语中的“Blanc”就意为白色,Mont Blanc就是白色山头。
图说:勃朗峰。在法国,对Mont Blanc有不同叫法。有不横看成山而侧看成火炬,喊它“栗子火炬”;也有读其音叫“蒙布朗”。法兰西会做Mont Blanc的不少,数巴黎的ANGELINA餐厅名声响。吃Mont Blanc最好用勺,不是仅为优雅,更图吃起来随心所欲;指哪吃哪,或蛋糕或栗子奶油,或把两者一勺打尽。
说这Mont Blanc又是起源意大利,在15世纪;如马卡龙和拿破仑那样,又在法国人手里发扬光大,时间在两个世纪之后。在意大利,也有如Mont Blanc的栗子蛋糕,与法国产品差不多。蛋糕如杯似糕,顶端也是栗子奶油装饰,再洒细白砂糖以表积雪。现在,也有不用栗子奶油的,而在其他奶油里,裹着半粒栗子;那味道及栗子含量,自然不如传统老派的。
图说:法兰西的栗子蛋糕。上海也有栗子蛋糕。业内把蛋糕分为清蛋糕和油蛋糕,栗子蛋糕归入油蛋糕。做栗子蛋糕走红的,有法式老大昌的鲜奶栗子蛋糕;此外,还有德式的喜来临和凯司令。喜来临原名“起士林”,用的是一个叫阿尔伯特·起士林的德国人自己的名字;开张1938年,店在南京西路76号,今天的金门大酒店东头。1956年按原店名谐音改“喜来临咖啡店”,十年后改“永红”。到1977年,改成喜来临食品厂。而凯司令开业更早,在1928年,坐落今南京西路1001号。当时叫凯司令西菜社,创始人林康民、邓宝山;为上海滩独此一家中国人经营的西式食品店。1965年,改名凯歌西点工场,。
图说:凯司令的栗子蛋糕闻名上海滩。三十多年前,我去石门二路50号,拍栗子蛋糕制作。公寓大门一侧,挂着“凯歌食品厂”木牌,到1986年才改回凯司令。走进底层的工场间,没去楼上的车间。
为便于拍摄,工场中央放一方桌,桌上是个栗子蛋糕的胚子,直径约20公分,高有25公分左右。开机后,技师拿起灌满栗子泥的布袋,袋口有个开嘴的三角形管,就像灭火水枪嘴。手一用力,吐出细长的栗子泥来;随着手腕抖动,细长条的栗子泥裱在了蛋糕胚上。那一条条
淡咖啡色的栗子泥,宛如一根根细长的小辫子。
做栗子蛋糕看似制作简单,只是栗子+蛋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栗子泥似毛依附于蛋糕胚,作为皮的蛋糕胚,好坏很要紧,而做蛋糕是他家强项,“做出的蛋糕富有弹性,甜度适中,软糯松香,独具一格。”因而有“海绵蛋糕”之称。其中的巧槛独创,在于做蛋糕不全是面粉,而是加入了部分玉米粉以降低面粉筋度,无筋力可使糕坯松、软、空隙细。
图说:栗子蛋糕的栗子泥如根根小辫子。再看栗子泥,也叫“栗蓉”;按上海人把赤豆泥叫“豆沙”,其实也可叫它“栗沙”。炒熟刚上市的栗子,剥壳剔肉,加糖打磨成细粉为泥。小的栗子蛋糕,那就是直接把栗子泥做成了糕胚。此外,奶油膏也是一处点睛之笔。不但美丽了栗子蛋糕,并令蛋糕入口细腻滑润,味正且浓。使奶香伴着栗子香不只是嗅觉的陶醉,又是味觉享受,使栗子蛋糕的体验多元化。时至今日,栗子蛋糕已入“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说:造型别具一格的栗子蛋糕。作家张爱玲欢喜吃糖炒栗子,也欢喜栗子蛋糕。在她的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半生缘》中:顾曼璐看到满地栗子壳,蓦然想起眼下已是糖炒栗子上市时。“她自言自语似地说:‘现在栗子粉蛋糕大概有了吧?’”之后,她去买了栗子粉蛋糕。
在许鞍华导演的电影《半生缘》里,扮演顾曼璐是梅艳芳;而栗子粉蛋糕却没在片中出现。印象深刻的是吴倩莲和黎明的表演,不太清楚的是:八十多年前的栗子粉蛋糕与今天的栗子蛋糕一样么?这一字之差会令两者有区别么?
图说:不见栗子粉蛋糕的电影《半生缘》。说来,中国人用栗子做糕点历史悠久,要比意大利人起码早两到三个世纪。吴自牧的《梦粱录》是部描述南宋都城临安的百科全书,在卷十六《荤素从食店》中写道:“如丰糖糕、乳糕、栗糕、镜面糕、重阳糕、枣糕……等点心。”该书记载栗子做的点心还有栗粽,既在粉食店卖,又沿街巷陌盘卖叫卖,并出现夜市里。
图说:栗子要好,装饰也要弹眼落睛。在袁枚的《随园食单》,也有栗糕做法:“煮栗极烂,以纯糯粉加糖为糕蒸之,上加瓜仁、松子,此重阳小食也。”这位美食家特意点出用新栗的好,“新出之栗,烂煮之,有松子仁香。”但出香是有技巧的,因“厨人不肯煨烂,故金陵人有终身不知其味者。”
栗子做糕的记录,还出现在古人的文学作品里。在曹雪芹的笔下,贾宝玉送史湘云尝新桂花糖蒸新栗粉糕。袭人置它于小掐丝盒子,盛放在白玛瑙盘上。使用这么高贵的盛器,不是桂花糖蒸新栗粉糕身价高;而是史姑娘前日说这玛瑙碟子好,有心的宝二爷就送糕留碟。
图说:层层叠叠的栗蓉,叫人馋吐水“滴滴嗒嗒”。栗子蛋糕以栗为主,吃得就是个栗子味。在老底子的上海,只有在秋天栗子上市的九、十月里,才能吃到当季新鲜栗子做的栗子蛋糕。随着科技的进步,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一年四季都有口福吃。吃糖炒栗子尚有时令,吃栗子蛋糕则无季节。
袁念琪。1978年从农场考入大学,获法学士学位。1983年考入上海电视台,高级编辑(专业技术二级),上海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获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一等奖等,入选王蒙主编《中国最佳散文》和《中国新闻年鉴》。著有《上海品牌生活》、《上海门槛》、《上海姻缘》、《上海B面》和《零食当饭吃》等。文章已于修改
1.《莫非蛋糕 正是栗子蛋糕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莫非蛋糕 正是栗子蛋糕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581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