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赵雯青已经学成归国,在中国重庆一所重点小学当英语老师,可身边仍有不少人好奇,波黑在哪?为什么去那里留学?学历含金量高吗?身边国人对她在波黑读书经历的好奇,就如同赵雯青刚到波黑,当地人对她在中国生活的好奇一样浓烈。
她轻快地说:“完全不后悔当时去波黑念书的决定。在那里我认识了很多单纯善良的人,交了许多朋友。我太喜欢那里了,甚至又读了一年研究生才回来。”回忆起在波黑留学的经历,赵雯青依然掩饰不住喜悦。
最美好的青春都给了萨拉热窝
赵雯青细数,在波黑5年多,18岁到23岁的时光都献给了波黑首都萨拉热窝。刚开始去萨拉热窝,多少还是有点疑虑的,当时对这个国家一无所知,更别提用当地语言沟通了。只是父母在萨拉热窝做生意,她想,和父母一起生活,在当地念个书也不错。不过,原本想要读的钢琴专业是波斯尼亚语授课,她便选择了更为容易的英文授课专业——英语教育。
“当老师也是我想要做的,所以这个专业我也很喜欢。我就是个做一行爱一行的人啊。”她笑起来甜甜的,声音明朗。赵雯青就读的大学名叫国际伯奇大学(International Burch University),这是萨拉热窝一所知名私立大学,学费每年8000马克(约4000欧),其中三个学院都由英语授课。因为与土耳其合办,学校里除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人,还有许多土耳其人。“我是全校唯一的中国人。”她说。
冬日的国际伯奇大学
起初,赵雯青也想,要是能来另一个中国学生就好了,可是从大一等到了研究生毕业,赵雯青都没有在学校里遇到第二个中国同学。可是现在,她无比感谢这份经历,正因为没有其他中国同学,她没有抱团的机会,便很快与本地人成为了朋友。
这里的人包容心很强。没有人因为她是“外国人”而有所偏见,反而好奇心不断,一个劲儿地问:“中文是怎么发音的?”“为什么过去要实行计划生育?现在又开放二胎了?”“中国的好吃的有哪些?”许多知识赵雯青从没有系统梳理过,经同学这么一问,她才开始理清来龙去脉。这样一段留学经历,不仅让她对西方文化有了一定了解,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也比以往要深。
还有一个显著的进步是语言交流。赵雯青说:“高中时英语成绩虽然不错,可毕竟还是‘哑巴英语’,在波黑留学几年,英语进步神速,平日也会一些简单的波斯尼亚语。”她补充说,不管是问路,还是在商店买东西,波黑的老老少少英文都不错。波黑人对幸福的定义是多元的波黑有一部分人群信仰伊斯兰教,因而,赵雯青接触到的穆斯林不少。她表示,来波黑留学最大的感受是,对许多事物的看法更全面了。“波黑的穆斯林大多都是温和的人,至少我的朋友,他们虽然是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遵循教义,但并不极端,对不同的人与文化都宽容且尊重。”
赵雯青觉得,波黑的年轻人思维很开放,他们会积极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信仰而拘谨。不管是读书、旅行,还是申请其他国家的工作,他们都乐于让视野更开阔,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认为生活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这里的人对幸福的定义很多元,不会疲于奔命,而是懂得享受生活。尽管波黑战争让波黑经济倒退了几十年,大多数人都很穷,可是许多人对这样的和平岁月已经觉得惬意满足。每天喝喝咖啡,抽抽烟,买买面包,就很快乐了。”
萨拉热窝老城——尖顶的清真寺
当然,1992至1995年的波黑战争对这一辈波黑人性格的塑成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赵雯青也问过自己关系很好的波黑朋友,战争有没有给人们留下一定阴影。答案是肯定的。“战争刚刚结束时,我朋友们的父母大多性格会变得比较怪异,有的抑郁、有的容易暴躁,之后多年才缓过来。”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波黑人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懒,社会失业率也相对较高。好在90后一代因为对童年的记忆淡薄,受到的影响并不大,因而社会经济也开始有所恢复,不过在首都,白领的月收入仍然不高,300-400欧就已经处在平均水平。这也是战争带来的后遗症,任谁提起时,普遍民众的态度都是反对且扼腕叹息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呢。”
与这个国家的缘分,还长着呢
在波黑读书的第三年,父母提前回了国。赵雯青本来也可以跟着父母回国,重修一个国内本科专业,但她已经喜欢上了这一片土地。于是,她一个人在波黑,认真念完了本科和研究生。当然,在赵雯青的概念里,她在波黑从来都不是孤单的,因为有朋友。除了当地朋友,也有许多中国前辈。波黑的中国人很少,大多都是做生意的,可是人都非常淳朴。提起这些,她忍不住赞叹,“大家都对我太好了。平常不一定会经常见,但需要帮忙的时候经常二话不说就会来帮我。”
在波黑当地国际小学实习
异国留学的生活, 除了抚慰心灵,最重要的还要管好这只胃袋。在赵雯青2012年刚来读书的时候,整个萨拉热窝只有一家中餐馆,叫“独一处”,因为真的仅此一处中餐厅,口味是偏北方的。临到她2018年研究生毕业时,才又开了一家长城大饭店,开始有川菜、粤菜了。“波黑菜式不难吃,但一个礼拜吃两次萨瓦匹(Cevapi)就是我的极限了,更多时候还是愿意吃些中国菜,所以也会自己学着做。”山城妹子赵雯青表示,波黑的中国食材太少,绝大多数需要进口,调料也少,每次回国她都会空运一些辣酱、花椒等配料。“当地完全没有华人超市,只有一些小店能买到酱油、醋等。”
赵雯青与同学们担任FLTAL志愿者
尽管在生活上有这么一些不便利,回国才半年,赵雯青已经开始想念波黑:“在那里呆了那么久,已经算是我的第二故乡了。萨拉热窝不大,每个角落都特别熟悉。”因为本职是老师,有寒暑假,赵雯青觉得未来有好的机会的话,会考虑去国外发展。“尤其是波黑,我是一定会回去的。”她言之凿凿,像是给自己许下这个约定。
1.《赵雯 赵雯青:我是波黑这所大学里唯一的中国学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赵雯 赵雯青:我是波黑这所大学里唯一的中国学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58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