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蛋妈原以为,人人唾弃的杨永信早已成为了历史。

但是,谁能想到,在网络已经不再是新兴陌生事物的今天,竟然还有一群把孩子送去戒网瘾的家长——

一边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一边在花钱雇人伤害自己的孩子。

杨永信的临沂网戒中心名义上是关门了,可他的“遗产”,这种敛财害人的方式却流传了下来。

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县城里,隐藏着数以千计个叫做“戒网瘾学校”的地方,还隐藏着,千千万万个“杨永信”。

人民日报今天刚刚的报道:18岁的男孩被送去戒网瘾学校两天后死亡,死前他曾遭"关禁闭",铐住双手,不让休息,限制饮食,并被殴打。

2018年12月28日,也就是刚刚2个月前,安徽省高院才做出了终审裁定。

01 我花2万雇人“杀死了”自己的儿子

2017年8月,刘丽的小儿子李傲已经辍学在家半年多。

儿子平时喜欢上网玩游戏,有时能在网吧待好几天:

我和他爸爸经常去大小网吧找他,但不是每次都能找得到。当时觉得社会上挺乱的,担心他学坏,想让他“回到正途上”。

那年夏天,李傲的姥姥被车撞了,在医院照顾姥姥时,李傲的妈妈刘丽遇到了很多平时不怎么见的亲戚朋友。

亲戚们都说,不能让孩子这样了,要管管,把网瘾戒掉。

于是刘丽做了个决定,无论怎样,都要帮孩子把网瘾戒掉。

在网上搜索后,她发现了一家戒网瘾的学校,名为“合肥正能青少年特训学校”,上面还留有一位罗姓老师的联系方式。

刘丽检索到的“罗老师”,是正能教育机构的负责人罗铿。

刘丽随即拨通罗铿的电话,询问了学校的一些情况,听完介绍,刘丽觉得“比较满意”。

罗老师称,学校有心理辅导老师,教育方式也很温和,而且承诺绝对不会用电击之类的手段。

学校在合肥,刘丽家在阜阳,她本来打算亲自送孩子去,顺便看看环境,但因为要照顾姥姥,腾不开身。

学校那边提出,可以来车接人。

当天,刘丽与正能教育机构签订了《委托协议书》。

约定将儿子李傲带到学校戒除网瘾,封闭式培训,培训的时间为180天,还有180天后续辅导。

此外,协议约定收取学费22800元,另收取500元生活用品费。

8月2号,他们就来人了。3号那天,孩子爸爸就给他送到学校来的车上去了。后面的事我们就不知道了,更不知道他一路上都被手铐铐着带走的。

直到两天后,学校突然通知刘丽说:

孩子没了。

02 离家到死亡他被连续虐打43个小时

没有人知道,在离开家到死亡的这些小时里,18岁男孩李傲到底遭遇了什么。

我们只能在这一切发生后,通过网戒学校教官和他父母的口中还原出一点点真相。

根据罗铿和正能教育机构4名教官的供述,李傲的父亲将孩子送上车后,因为李傲“在车上不配合”,4名教官用手铐把孩子铐在了车上。这些手铐器具,均是从网上购买的。

当晚9点多,他们回到教育机构。

李傲拒绝接受学校的管理并要求回家,罗铿安排两名教官,把李傲关入名为“静心室”的禁闭室。

他们将李傲的双手铐在禁闭室窗户栅栏最上面的横条上。之后,由罗铿和其他3名教官轮班看守。

4人在看守李傲的过程中,不给李傲休息,限制李傲的体位。

不让进食、饮水,并对李傲实施殴打。

时值酷夏,不能喝水不能休息,被4个体魄健壮的成年男人殴打。刚刚离家不到24小时的李傲,不明白自己为何突然从人间坠入了地狱。

2017年8月5日下午5时许,在被连续虐待了43小时之后,其中一名教官发现李傲身体出现了异常,急忙与罗铿等人一起,将孩子送至庐江县中医院抢救。

下午6时许,罗铿拨通刘丽的电话,告诉她:

孩子中暑在抢救。

没过多久,他告知孩子的母亲:

孩子死了。

03 十八岁的生命赔三万

根据法院对孩子尸体的检验和案情调查,经鉴定:

李傲符合因高温、限制体位、缺乏进食饮水、外伤等因素引起的死亡。

也就是说,孩子在酷暑高温的天气下,43小时双手被铐在高处不能动弹,不能吃饭不能喝水,还遭遇了连续的殴打。

限制体位,会加重心肺负荷,引起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桃蛋妈在网上搜索,发现成年男子在正常的温度和饮食情况下都坚持不住,更何况一个孩子。

在被问到“当时有没有担心过孩子会在学校里遭受虐待?”时,刘丽回答:

在这之前我们签了协议,他们收费两万多元,不便宜的。我心想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挣钱,如果能把孩子约束好、管好,对孩子来说也是好事。

我还交待了,孩子脾气犟,要顺着他哄着他,他才会听话,还说了前面几天,别让孩子参加军训,要先做好他的思想工作。

后来看到供词,才知道他们打他,大热天关在房里,罚站、不给他吃的,这就是要我孩子的命啊。

孩子去世以后,刘丽一家人都不能提到儿子的事。

尤其是到了春节,别人阖家团圆的时候,最难受。

如今已经44岁的刘丽说:

今年也没走亲戚,每到逢年过节,别人团圆的时候,我一想到小儿子的事,就心里难受。

去年过年,刘丽躲去了外地,今年也没走亲戚。

2018年10月31日,合肥市中院作出一审判决,罗铿获刑16年,余下4名教官分别获刑1年至8年6个月不等。

此外,罗铿等4人被判共同赔偿李傲家属3.2万余元。

对一个18岁男孩的生命,赔偿3万元,网戒学校负责人罗铿依然不服。

一审判决后,罗铿和李傲父母均提起上诉。

2018年12月28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我们始终觉得孩子好好的一条命没有了,判的轻了。

刘丽说。

04 沾满孩子鲜血的生意帝国

男孩李傲的死是一场悲剧,但他不是意外。

他和像他一样被父母送进改造学校的孩子,都是这个沾满人血的生意齿轮下的必然。

2017年,一位1999年出生的女生陈青,在一个叫做豫章书院的戒网瘾学校,度过了一生难忘的如同地狱般的10个月。

豫章书院事件,人民日报也报道过。

陈青被送进豫章书院的时候,仅仅只有13岁,刚上初中二年级。

而她被送进这里的理由,不是因为网瘾,而是早恋。

父母策划了一场骗局,说是去江西旅游,然而,刚下飞机就把女儿抓进了豫章书院。

按照书院的规定,刚来的新生,都要去小黑屋里关上7天,俗称“烦闷”。

在这7天里,会没收所有随身物品,甚至是脱光衣服。

里面没有窗户,没有厕所,都是水泥墙和水泥地面,只有一套军绿色的垫子铺在地上。

到了饭点有人送饭进来,吃喝拉撒都在里面解决,跟坐牢没有区别。

等7天后“情绪稳定”了,才可以出来正式开始学校生活

不管在任何时间和场合,只要犯了错误就会挨打。

每天早上5点起床祭拜孔夫子,上完一天的课就开始进行考德,要是说不出,教官会拿一个大的铁尺子打手心,被打完还要说谢谢教官,手心红肿连带着手腕上都是肿的戒尺印。

如果孩子挨打挨得很重,书院规定一定要等到伤好得差不多了,才允许家长来看。

学院里唯一联系家长的方式,就是把孩子想说的话写下来交给老师,老师会根据内容好坏进行删减。

老师在将孩子的话打到电脑的留言板上,家长将回复的留言也写在学校的留言板上,然后老师打印下来给孩子。

这一张张的字条,是孩子在学校里唯一的精神寄托,每天都会看好几遍。

如果在里面表现特别好,会得到一次和家里打3分钟电话的机会,开着免提,老师在旁边听着如果说的不好老师就挂了。

这样的“教育”要多少钱呢?陈青说,她去的时候半年就要3万。

这所学校里面的学生,真的都是网瘾少年吗?

陈青说,她在里面见过很多的人,他们根本跟网瘾扯不上关系——

有的因为早恋、有的因为打架,甚至有人因为“调皮捣蛋”就被家人送进了这里。

李傲也好,陈青也好,进过这些学校的孩子都有一个疑问:

我不懂我究竟犯了多大的错,才会被送到这个地狱里来。

而进这些学校的唯一标准就是:

父母觉得你不听话。

全国这样的学校,还有很多很多。

无论是害死的李傲的网戒学校,还是陈青所在的豫章书院,都只是这个巨大黑色产业的一个缩影。

即使这些学校受到了处罚,也改变不了他们遍地开花的现状。

即使作为“始祖”的杨永信倒下去,他的效仿者依然前仆后继。

桃蛋妈算过一笔账,2009年,在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网瘾少年成了谁的摇钱树?》中,曝光过杨永信的网戒中心收入:

按照中心宣传中提到的,已经治愈3000名孩子为基数,每个孩子每月6000元,每个疗程平均4个半月,每个孩子的收费为2.7万元,该中心那几年仅收取的治疗费用就达8100万元,当时中心成立3年,平均每年收入2700多万元。

10年前,一家网戒中心3年能赚8千万。

2009年,北京的人均年收入才17653元。

利益,是人类行动的一切动力。

时至今日,桃蛋妈终于明白——

为何,杨永信们会存在,为何,无论我们如何奔走疾呼,如何愤懑不平,他们依然可以端坐在那里,微笑着,准备“杀死”一个孩子精神和生命力。

就在此时此刻,也不例外。

学校是主谋,父母是帮凶,他们都是这个黑色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也许,李傲走了,陈青站出来了,他们的学校会得到严惩。

但是只要还有这样的父母在,这样的学校就永不消亡。

尾声:

从杨永信开办网戒中心到今天,已经10年。如今,父辈们在聚会中也是手机不离手,他们出门也开始习惯使用二维码、网约车。

十几年的岁月过去了,网络已经不再是新兴陌生事物,可这些机构依然在十年如一日地妖魔化网络,向家长们收取巨额费用。

也许,我们不需要知道网瘾是什么,它会不会造成近视?它会不会让孩子跑偏?

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背锅侠,一个可以掩盖家庭教育失败、学校教育失败、社会教育失败的东西。

10年了,曾经被杨永信电过的孩子,都已经有了孩子。

在我们遗忘的角落,杨教授的追随者们仍在毁人不倦地摧毁着00后出生的孩子。

在记者采访李傲妈妈的最后,她说:

儿子心地很善良,不是十恶不赦的孩子,也很孝顺,有时候看我做生意回来累了,还会给我捶背、按摩。现在回想,他就是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了。

我们不知道,少年李傲未来是否会长成一个温暖的大人,他会有儿有女,他将有一份工作,甚至可能是与互联网相关的工作。在某日午后,他突然想起自己十几岁时那个夏天的顽劣事迹,还会悄悄在内心取笑一下自己青春年少的不懂事。

可他再也长不大了。

他的生命静止在了2017年8月5日。

三十年前,他们说摇滚乐会毁了下一代。

二十年前,他们说电视会毁了下一代。 

十年前,他们说电脑会毁了下一代。 

现在,他们说手机会毁了下一代。 

但是历史证明,只有“上一代”才会毁了“下一代”。

桃蛋妈   

坐标北京 | 深夜码字爱好者

公众号 [ 牛娃成长记 ] 作者

1.《花的儿子 “我花2万雇人杀死了自己的网瘾儿子” | 只要有这样的父母在,杨教授就永不消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花的儿子 “我花2万雇人杀死了自己的网瘾儿子” | 只要有这样的父母在,杨教授就永不消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67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