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第十一师师长胡涟谨以至诚昭告山川神灵:我今率堂堂之师,保卫我祖宗艰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顺,鬼伏神饮,决心至坚,誓死不渝。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华夷须严辨,春秋存义。生为军人,死为军魂,后人视今,亦尤今人之视昔,吾何惴焉!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然吾坚信苍苍者天必佑忠诚,吾人于血战之际胜利即在握。此誓!”

“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军人以死报国,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效忠为宜。……家中能节俭,当可温饱,你当能体念及之。十馀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兹留金表一只,自来水笔一枝,日记本一册,聊作纪念。接读此信,毋悲亦毋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匆匆谨祝珍重。”

“父亲大人: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并无他途,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也足慰,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

三段文字,是1943年5月胡琏率部在著名的“石牌保卫战”之前的祭天誓词和给老父妻儿的遗书。也是作为一名中国军人,在抵御外辱时留下的绝命书,文字或锵锵,掷地有声,浩然长存,或戚戚,如《陈情表》,令人泪盈眼眶。

胡琏字伯玉,黄埔四期毕业,陈诚土木系出身,从戎第一战就是北伐,之后的蒋桂战争、蒋冯战争、中原大战和对红军的“围剿”一战未落,在十八军中,算是一步一步打出来的。

胡琏初露锋芒是在淞沪会战中的罗店战役,役中央军精锐齐出,淞沪会战被称为绞肉机、血肉磨盘,经常是央军上去一个团,一个师,十几个小时就被打残,胡琏所率11师也66团还曾经在拉锯战中短期收复过罗店。

淞沪会战结束之后,胡琏又率部参加过武汉会战,湘北会战,枣宜会战,一系列战斗之中立功不断,再加上他在战术方面,的确有独到见解。但在国民党军队论资排辈的风格中,胡琏黄埔四期小弟的身份,总是若有若无的被陈诚压制。再加上胡琏此时已经初露“死道友不死贫道”的风格。一度造成没有友军愿与胡琏合作,无奈之下,只能请学长老大哥王耀武指点迷津,“你可以和海军合作啊,一是他们不了解你的“劣迹”,二是海军还可以替你扬名”。胡琏恍然大悟之下,和海军特种部队合作,在长江边打了小一年的游击战,炸毁了日军舰艇几十艘。

真正让胡琏名扬天下的是抗日战争期间的鄂西石牌保卫战。石牌是长江江防要塞,若有闪失,则日寇马上可以窥伺四川,兵锋直接陪都重庆。常凯申只能严令部队不惜一切代价死守,胡琏在兵力处于弱势的情况下,以“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的态度,利用险峻地形,攻守相济,在日军飞机重炮的轰炸之下,师成建制的阵亡,最后时刻,11师和鬼子刺刀对刺刀的短兵相接,几个小时之间,没有枪炮声,唯闻刺刀锵锵对刺之声,以一场大规模白刃战的方式,歼灭日寇千人,粉碎了日军占领石牌进而威胁重庆的战略企图,此一战之后,胡琏名扬天下。

石牌保卫战期间

但是直到45年才晋升为少将,可见胡琏在黄埔嫡系是并没有得到太大重用。

内战开始时,胡琏的18军整编为整11师,满员三万余人,全幅美式装备,重炮汽车各数百门,骡马8000余,有74师之强悍,又比张灵甫多了几分机敏狡诈,胡琏以此成为中野、华野劲敌,也赢得了个“猛如虎,狡如狐”的称号。

“十八军胡琏,狡如狐,勇如虎,宜趋避之,以保实力,待机取胜”,这段对胡琏的评价只是证,不能百分百确定是毛主席手笔,但许世友将军给粟裕大将打电话时骂到“胡琏这个老狐狸……”是确有其事的。况且“狡如狐,勇如虎”这六个字,形容胡琏的能力和打仗风格,恰如其分,相当传神。

胡琏率整编11师,在龙凤战役(又称张凤集战役)、南麻战役、曹县战斗等一系列战斗中和华野,中野打的不可开交,中野1纵、2纵、6纵,基本上见到11师,能跑就跑。11师通常是扛解放军几个纵队,最大限度的发挥美式装备的火力优势和机动性优势,再加上胡琏的高警惕性和他特有的远距离情报侦查系统,基本上没什么大的伤筋动骨,但却没少让中野华野吃亏。

胡琏在解放战争中前期能够纵横中原华东,还能每次得以全身而退,除了战斗力强悍这个硬实力之外,还靠两条,狡猾、命好。

“狡如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警稳健”,再有一个就是发挥到极致的“死道友不死贫道”,这也是国军战斗序列的一大弊病,发果说孟良崮战役胡琏和他的整11师,还顾念和张灵甫的同窗之谊,前去救援,只是力有不逮,那宿迁的戴之奇师被陈粟干掉,完全就是胡琏看到前方华野布的口袋,见死不救了,况且戴之奇同为黄埔嫡系,如些派系倾轧,国军焉能不败。

再说胡琏命好,就是每次胡琏虽然都见死不救,但他有难的时候,友军对他救援倒是很迅速,例如南麻战役,虽然整11师面临张灵甫一样的局面:华野三个纵队强攻,一个半纵队打缘。胡琏却没有重蹈整74师的复撤,一方面黄百韬为戴罪立功,拼死来救,另一方面胡琏倚仗地形,短期内构筑了严密的地堡防御工事,最主要的一点,七天内连续天降大雨,也严重延缓了解放军的进攻。最终整11师全身而退。是役,华野总共伤亡一万多人,整11师伤亡四千余人(华野的数据)。

按照《亮剑》里李云龙说的说法,国民党那条破船,到处漏水,楚云飞再能打也没用。

这话用在胡琏身上也同样适用,1948年4月,国民党以主力18军为骨干,组建12兵团,本来胡琏是比较合适的兵团司令人选。最终还是派系困素,白崇禧坚决反对,何应钦暗中掣肘,常凯申不得不派黄埔大师哥黄维任司令,胡琏为副。

淮海战役中,第十二兵团千里驰援黄百韬,结果被困双堆集,国民党军中上至常凯申杜聿明,在往复电报争论中贻误战机;下至黄维,狐疑不决,坐以待毙,一战断送了第十二兵团。

老实说,虽然胡琏没有坐到兵团司令的宝座,心有不满,但在双堆集之战中,胡琏还是尽到了一个军人的本份了,第十二兵团被困双堆集时,胡琏不在军中,但在老蒋严令之下,还是一咬牙闯进了虎穴,后来局势愈发严重,黄维派胡琏去南京请求空投补给和救兵,就不要再回来了,一是免得和大家同归于尽,二是如果第十二兵团真的无力回天,也希望胡琏能为大家处理善后。但胡琏不为所动,坚决与兵团将士共患难,去南京见完蒋介石后还是毅然返回双堆集,这一点“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在国军将领中还真是非常罕见的。

但是命运这东西真的是很奇妙,越是不怕死的人,越能冲出包围圈。中野华野联合发起总攻之下,第十二兵团转眼间土崩瓦解,覆灭在即,黄维和胡琏分乘两辆坦克向两个方向突围。结果黄维的坦克开到半路一下子掉进沟里,人也被俘,另外兵团副司令吴绍周、第18军军长杨伯涛、第10军军长覃道善、第11师师长王元直等人一股脑做了俘虏,只有胡琏,开着坦克上了公路冲南就一猛子扎下去,跑到解放军阵营里也顾不上了,一直开到油料耗尽,终于侥幸逃出包围圈。

双堆集一战,第十二兵团12万人马覆灭,淮海一战,国军八十万美式军队同样灰飞烟灭,胡琏在双堆集之战中一路向南,得以逃脱升天,战后更是一路向南,一直逃到离开了祖国大陆。

直到金门战役,虽小胜但再也无力回天了。

淮海战役真的是是一个变数太多的战役。传闻101看完淮海战役的所以及资料之后,不由的感叹,“粟裕真是净打神仙仗”。左右这场役胜负的因素太多了,换一个将领,换一种思路,结局还真的难说。

胡琏晚年在台湾大学修历史,写论文,绝口不提淮海战役,时常感叹:土木不及一粟。这一点和刘伯承元帅很像,也许真正从血雨腥风中走过的人,他们对战争才是真的厌恶吧。

(@仗剑读史大司马)

1.《猛将传奇 “猛如虎,狡如狐”—猛将胡琏的传奇半生戎马》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猛将传奇 “猛如虎,狡如狐”—猛将胡琏的传奇半生戎马》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67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