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蓝鹅(知乎)授权转载】

因为小姓多豪门。

世间没有任何事情是美妙的巧合。“小姓多人才”是有原因的,这要从中国独特的历史说起。

中国古代每次大一统王朝覆灭,都会发生极为惨烈的人口灭绝,天下人口减少50%至80%是常事,具体请查阅各王朝人口统计数据,这里就不细说了。

那么新的王朝兴起之后,原来幸存的人口会大量繁育后代,这就出现了著名的“幸存者偏差”,比如说魁北克最大的几个姓氏都是当初最早踏上的殖民者后代,和法国的大姓截然不同。

中国也有类似的现象,比如明初,北方人口几乎灭绝殆尽,朝廷要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强行迁人到各省(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北方汉人多数都说祖籍是“山西洪洞大槐树”)。那么大槐树那里幸存的少数几个姓氏,之后就会枝繁叶茂,遍布整个北方。

除了幸存以外,还有一种是逃难,逃难的人无论是忘了自己本来姓什么,还是为了融入新环境,都会冒领新环境的主流姓氏(比如跑到李家村那就姓李了),长此以往,和大屠杀幸存造成相似的效果,就是大姓越来越大,小姓越来越小。

可以佐证这个理论的是,我国的小姓主要是集中于东南沿海多山地区,尤其是浙江和广东。有些人会说这是因为古代那里“越人”多,所以姓氏特别,这是不足为训的,因为历来少数民族归附汉族,尤其是地位低下的(北魏元氏是皇帝,想姓什么姓什么,另当别论),都会选取大姓,以使自己看着更“汉”一些——匈奴附汉的多姓刘,唐末蛮族将领多姓李,当年孟获那边的蛮族归附蜀汉,被诸葛亮赐姓张;就像华人在美国取英文名,一水的“John、Antony”,不会用偏僻的“Montgomery”。

东南山区和沿海多小姓,真实原因就一个,就是历史上这里由于缺乏大平原、农业产出不高、战略位置不重要、抵抗激烈等种种原因,很少遭受惨烈的屠杀(比如太平天国起于两广,却没有在两广做更多停留;打下了南京和苏南,却一直拿不下浙江),所以小姓更多地被保存了下来。

芈昱廷

而小姓和世家大族又是一种强烈的正相关关系,因为世家大族需要很多代的构建,一旦遭受屠杀定难重建;比如明清时,华北多数都是一家一户的原子化小家庭,而江浙闽粤则多世家大族。此外洗荡还对文化产生影响,不利于财富的积累,如黄泛区某些地方就有不置产业的要饭文化,为了避免喷子就不细说了。

所以,归根结底,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小姓更有可能是条件优越的家庭,更能给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我高中的时候在东北某小地方,全班五十多人有九个姓李的(非常雷人的是,他们还结拜为兄弟);到了清华,全班三十人只有两个重姓的(姓刘),还见识了几个以前从来没见过的姓。

补充两点:

1)小姓相对更可能是豪门,并不是说大姓就没有豪门。琅琊王氏、赵郡李氏等众口皆知就不说了。

2)有人可能认为小姓平均智商更高,这个未必。我国统计智商最高的是安徽和江苏,正是历朝历代洗荡惨烈的地区。(王朝毁灭的大洪水,很可能导致了中国人的进化,就不在这里讲了)

写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一切看着偶然的现象,都是有内在原因的。至于你是想挖掘这(经常令人感到很不舒服)的原因,还是闭上眼睛享受这美妙的巧合,就全看你自己了。

1.《大姓和小姓 为什么下围棋厉害的中国人很多都是罕见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姓和小姓 为什么下围棋厉害的中国人很多都是罕见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68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