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出生在印度的一个贵族家庭,师从律师。他本可以像其他印度精英一样好吃好喝,幸福地生活一辈子。他为什么要走上反对英国殖民者的道路?其实是巧合。甘地曾经去南非工作,那里实行种族隔离,有色人种不能坐头等舱。甘地买了一张头等舱的票,因为他是有色人种,进头等舱就被赶出去了。甘地脆弱的神经受到刺激,开始反抗英国殖民者,反对歧视有色人种。

甘地年轻时是律师

之后甘地回到印度,开始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要内容大家都很熟悉。非暴力就是不采取暴力对抗。不合作包括抵制英国商品,不交税,不在英国公立学校学习,不在英国公共机构工作等等。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让英国人忧心忡忡。这一方面使得英国统治不断动摇,英国印第安人的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另一方面,注重法治的英国人大部分时间没有太多办法应对法律抵制运动,也很少使用强硬手段。

当时间线划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印度成为英国在远东抗击日本的重要堡垒,甘地看到了争取印度独立的绝佳机会,再次号召群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决定不帮助英国人作战。当时英国殖民当局邀请中国调停。1940年,国民政府派考试院院长戴·访印。戴会见了甘地,并向甘地说明了中国人民抗战的情况。谁知道甘地说出了一些令人惊讶的话:

“不管怎样,中国不是在实行非暴力。它能英勇抗日,说明中国从来没有非暴力的意志。说它只是正当防卫,从非暴力原则来说,这不是理由。站在非暴力主义者的立场上,我必须说,对于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和一个文明的日本打交道,或者用和日本人一样的手段抵抗日本的侵略,都是不合适的。如果中国人有我的非暴力信仰,他们不需要像日本人一样最新的毁灭手段。中国人可以对日本人说,‘用你们的毁灭手段来吧,我们给你们两亿人,但是我们不会向剩下的两亿人屈服。’如果中国人这样做,日本人就会成为中国人的奴隶。"

甘地为什么这么迷茫,说这么愚蠢的话?这绝不是空,而是甘地单纯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来评判中国。第一,甘地把中国对日本看成是印度对英国。他认为印度可以用非暴力的方式对抗英国争取独立,所以中国也可以用非暴力的方式对抗日本。第二,甘地通过不帮助抗日战争来对抗英国,希望中国加入“不抗日战争”的战线,从而有更大的筹码来要挟英印当局。

蒋介石于1942年访问了印度,并会见了甘地

但是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英国和日本毕竟不是一个东西。英国虽然也是殖民者,但或多或少是民主宪政法治国家。日本军国主义的暴政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反抗成为人性的自然组成部分。不合作虽然在印度取得了成功,但在中国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因为在中国,如果你对日本军国主义说不合作,但又不敢反抗武装,你只能得到毁灭,国家民族的彻底毁灭。这种不合作其实是变相的服从。

甘地在1931年领导了盐游行

甘地不仅对中国人如此困惑,也对二战期间说服犹太人不要抵抗希特勒如此困惑。被犹太人一顿痛骂,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写信问甘地:

“圣雄,你知不知道,什么是集中营,那里发生了什么?集中营里有哪些折磨人的刑罚?有哪些缓慢而快速的杀人方式?对于那些不了解事情的人,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非暴力态度,因为使用这种方法可能会让他们逐渐变得明智。但你对付不了邪恶的魔鬼。在某些情况下,精神力量不能转化为真理的力量。‘殉难’这个词的意思是见证,但是如果没有见证人在场呢?”

甘地甚至给希特勒写了一封信,劝他停止战争...这无异于和老虎谋皮。

没错,甘地在印度的伟大和成功得益于甘地的幸运。他很幸运遇到了一个相对温和通情达理的英国人。如果是希特勒,甘地的殉难也许最终会成为一个悲惨的笑话。

1.《甘地 圣雄”也糊涂,甘地当年为何劝说中国人放弃抗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甘地 圣雄”也糊涂,甘地当年为何劝说中国人放弃抗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690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