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街。
白象街。
▲谢家大院。这组图片都是数据图片
那些看得见的历史为在这里长大的人们澄清了这片土地的过去,带给人们感知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和内在灵魂,让人思考共同的地域特征。
那些记得生活的乡愁,珍惜人们的记忆宝藏和这片乡土,让人们对这座母城更有归属感,让这座城市变得柔软温暖,成为人们身心安身立命的“我的故乡”。
毫无疑问,这个城市原本生长的渝中区的“下半城”最有发言权,至于这个重庆城市曾经有过多少辉煌,经历了多少岁月,未来会取得怎样的辉煌。
这里的每一条街道、小巷、文物建筑、旧居,都是重庆城市发展的见证和记录者。改革开放40年,从热闹到破败。现在,以东西路解放和长江滨江路为纽带,以十八梯传统风景区、湖广会馆、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白象街传统风景区为主要组成的城市下半部历史文化风貌聚集区的建设,出现了“蝴蝶重生”的美好局面,让人看着历史,记着乡愁,同时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白象街传统风格区
再现旧风格
“白象街作为重庆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曾是重庆开埠后的经济中心,重庆最早繁荣的地方;20世纪八九十年代,居民在此居住,拥有当时重庆最大的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水产品市场、中药材市场,十分热闹;随着时代的变迁,从2000年开始,城市下半部的发展步伐逐渐放缓,环境肮脏破败。白象街,谁在其中,没有幸免,已经失去了它的辉煌和褪色。”在老渝中居民李华看来,白象街过去的辉煌令人印象深刻,但在过去的10年里已经失去了优势。
幸运的是,2014年,白象街的传统景区开始建设,这一切都改变了。白象街传统景区建设作为城市下半部首个城市复兴项目,以开放时期的建筑风格为主体,形成开放风情主题区,发展特色商业、旅游、影剧院等业态,建设符合国家4A级景区标准的商业景区,提高功能配套,激活白象街的历史和商业价值。
如今,白象街传统风光区项目一期已开业运营,天府可乐博物馆、303戏剧社、洪兴电影白象街影视基地等50多家企业签约落户,吸引投资1万多平方米。
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经过保护和修缮的文物,如私立兴化小学旧址和药材协会旧址,还可以走在充满民国风情的街道上,在浪漫的商店喝咖啡,在特色餐厅品尝美食,在品牌零售店购物。
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在白象街历史文化区创造的“白象茶馆”活动中,而且可以在相声、小品、快板、评书等传统表演形式中,重新找回重庆老茶馆的记忆;还可以在“白象街迎宾花市”、“白象时光-经典影展”等专题活动中,体验文化商务旅游城市融合发展带来的不同休闲体验。
在这里,人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白象街的建造不仅是历史文脉的简单延续,更是建设者们在不改变旧建筑主体和形式的情况下,通过缝合、编织等一系列手法,将历史、文化、商业巧妙地联系起来的匠心。
私立兴化小学旧址、药材协会旧址、白象街151号公馆、重庆海关大楼旧址、重庆海关申报银行旧址、重庆内省所旧址、李耀庭大厦、江泉台、重庆海关监管所、仁和门、太平门9处文物、2处城墙遗址的修复工作也在加快推进。目前,私立兴化小学旧址和药材协会旧址已得到保护和修复。在恢复和延续原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激活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结合传统风格街区的特点,赋予文物建筑新的功能和价值,使白象街过去的繁荣更具溯源性,使白象街的魅力更具吸引力。
十八层传统风格区
再现巴渝风格
十八梯,重庆上下半部的“刚游”,向上是重庆繁华的商业区,向下是重庆老街。很多人说,与解放碑关系密切的十八梯,承载着“回望过去”的重要使命。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似乎已经被城市发展的步伐所遗忘,成为重庆主城区一条脏乱现象严重的后街小巷。小商贩云集,环境肮脏,电线密集分布...各种场景都展现了十八梯的萧条。还有吊脚楼、欧式建筑、木板搭建的斗室、“竹撑捆绑式房屋”等各种形式的建筑,无一例外都被时间严重烙印。
现年80多岁的屈在18号楼住了35年。她搬到了九龙坡区的一个新家,因为该地区的破旧房屋正在翻新。虽然90平米的房子布局极其简单,很多家具都是从老房子里搬出来的,但是比起18号楼梯的家,她说“真的好多了。”。
30平米,3间小屋,3代。这三组数据基本可以想象出屈在十八层阶梯中的生活环境。屈说,她的房子虽然阴暗、潮湿、狭窄、局促,但却是十八层楼区最好的房子之一。之所以屈称之为“最好”,是因为房子是框架结构,这在十八梯地区是很少见的。尽管瞿觉得十八梯生活条件很差,但直到十八梯危房改造民意调查的最后一天,她还是不肯搬走。
2010年6月公布了十八区危旧房改造民意调查结果,7000多户中96.1%支持改造。
2010年7月,18号梯正式开始搬迁,除文物保护单位外,18号梯其他建筑物、构筑物陆续拆除。
2017年1月,重新规划的18梯传统风貌区项目开工建设,按照“原位置、原系统、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的原则进行保护和修复。以巴渝风格的传统建筑为主,以开埠建城、战时建都等多种传统建筑风格,旨在重塑十八梯旧景,打造“老重庆负”。
目前,十八梯传统景区项目示范展区主体建设已完成,景区整体建筑形态也已直观呈现。"看到18号梯完工后的效果图真的很美."谈到《十八梯》的未来变化,瞿满怀期待,在《十八梯》建成后,游览传统景区已成为她的愿望之一。
计划到2020年,十八梯传统景区建设整体完成。届时,十八梯将推出“非遗”展览、手工作坊、传统小吃和小街店,形成“紧巴巴的十八梯”;植入重庆老品牌、演艺咖啡馆等行业,形成“慢十八梯”;介绍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客栈等。,并形成一个“堆叠十八梯”。那时,市民和游客可以沿着古老的石阶爬楼梯,寻找老重庆的记忆。
湖广俱乐部和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
继承历史脉络
黑暗的巷道里堆满了烧煤烧柴的炉子;豫宫正殿,塑料、橡胶物品堆积如山;会所杂乱无章,到处腐朽,这就是90年代湖广会所的样子。
建筑群雕柱彩绘,雕刻精美;所有的大厅和剧院都和以前一样古老,呈现出湖广会馆的旧貌,是2005年湖广会馆修复后的样子。
升级展会,增加移民文化展厅、湖广会馆建筑构件展、重庆老城摄影展等专题展览。,让湖广会馆焕发生机,更具吸引力。这是2017年湖广会馆升级后的新面孔...
湖广会馆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会馆建筑群,经过修复和升级,更好地描述了它的辉煌和沧桑,其周围的旧街道和小巷在湖广会馆和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中逐渐恢复了原来的风格和活力。
其中之一就是东水门老街的业务升级和基础设施改造。2017年底,东水门商业街和程强一期完成商业升级和基础设施改造,引进重庆美食博物馆、秋果主题酒店等一批商旅城市整合开发新的商业业态,并在东水门成功举办春节灯会、汉服展示、汉服文化讲堂等专项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湖广会馆、明清客栈、下红学巷40号、谢佳大院、东水门历史文化街胡子昂故居等历史建筑也在修复中。位于白象街和大同街之间的一条不起眼的小巷里的谢佳四合院已经翻新并对外开放,吸引了许多市民和外国游客前来参观。
目前,湖广会馆和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包括古会馆群、东水门和城墙、湖广会馆协调区。未来以旅游、商业、文物展览和文化活动为主要功能,向世界展示渝中的历史文脉,突出母城的文化特色。
多年来,围绕旧城改造的历史命题和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的重点,城市下半部历史文化景观带建设稳步推进。在建设发展的同时,也改善了基础设施陈旧、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薄弱、社会发展环境差、工业能源水平低、项目推广困难、各街区规划分散等问题。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十八梯传统景观区、湖广会馆、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白象街传统景观区的蝶变,下半城的历史文化景观带将会脱胎换骨。通过文化商务旅游城市的整合发展,打造重庆都市旅游新的增长极,实现渝中区“下半城”的高品质发展和生活。
1.《城市记忆 重庆人心中的“城市记忆”造就新时代的“重庆名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城市记忆 重庆人心中的“城市记忆”造就新时代的“重庆名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709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