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奇闻趣事

小舟从此逝 回忆余光中先生: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乡愁

据台湾省媒体报道,台湾省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于今年12月14日逝世,享年90岁。海峡两岸的许多读者都知道余光中先生,他以一句简短的“乡愁”开始。“乡愁是一条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里。”这首诗平淡而痛苦,使余光中的“乡愁美学”贯穿一生。从《乡愁四韵》到《白玉苦瓜》,从《听冷雨》到《金陵少年旅人》,乡愁中蕴含的浓浓情愫从未被掩盖,乡愁到达的地方永远是李白的中国,汉唐的中国是海峡两岸老人的关怀。

作者 吾云

余光中先生在诗歌创作中,有意识地探索现代性与传统性融合的道路,将中国古典诗歌、自由新诗体、新格律诗、中国民歌的结构优势与现代民歌乃至西方民歌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诗歌风格,也适合于唱叹。他是当代诗歌创作最多的诗人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罗大佑的《乡愁四韵》。此外,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注重语言、风格和翻译,这些也构成了他华丽辞藻之间的砖块空。我想用两篇小地方的文章来纪念王先生,让人们了解王先生的另一面。

一个和“的”字较劲的人

余光中先生在各地演讲时,不喜欢谈论怀旧,但喜欢批评英国华人,谈论华人的纯洁。他批评现代人写文章的西方化越来越差,走了一条“化简为繁,以简代巧”的歪门邪道,而“凝练灵活”的地道汉语的美德则面目全非。

在这些关于汉语纯洁性的文章中,有几篇相当有名,如《汉语的常态与变态》、《西化》、《论汉语的西化》。与其他不同的是,这些文章不是空漫谈,而是罗列一、二、三、四、五点,像一本实用的、可操作的参考手册。比如余光中先生在《汉语的常态与异常状态》一文中批评了“关于”,被动句,以及××度、××性等新的抽象名词,确实指出了不足之处。

余光中先生批评得最激烈的是一个小字“得”。听到这里,恐怕会有很多人呼吁不公正。“得”字如汉字之盐。虽然很常见,但是很有必要。根据教育部语言应用研究所的统计,“的”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汉字。

面对如此频繁使用的中文高频词,余光中的批评毫不留情,甚至还专门写了一篇《论无尽》。在这篇文章里,他痛苦地说,“在白话文里,特别是五四以来,这个小词‘得’独当一面,成了所有形容词的结尾。”。今天,不仅是普通学生,就连一些知名学者也摆脱不了无孔不入的小“得”字。"

“的”字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有三种用法。一是表达隶属关系,如“我妈”“孔雀尾巴”,对应的是古代汉语中的“之”字和现代白话中的“底”字,尚未批判;二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以“地”的形式写成,如“激动地说”、“高兴地不说”,这是余光中先生的另一种批评对象,这里就不细说了;三是用于修饰名词成分或形成“的”词组,如“斑驳稀疏树影”,是大量特别认可的对象。

“白话是如此的软弱无力。空词太多是很大的原因,用的最多的空词就是‘对’。”余光中先生批评“的”字,不是说“的”字应该被诅咒,而是批评“的”字无处不在。该用的时候用,不该用的时候用。综上所述,“得”字的“罪”主要是单调、多余的。

首先,汉语中“的”的过度使用大多是作为修饰名词的标记。英语中的形容词结尾丰富,如-ed,-cal,-active,-able,-ous,-ful等。,所以它们并不单调;然而,汉语中唯一的形容词标记是“的”。我们来做个对比。在英语中,友好、实用、土生土长、时尚、危险、愉悦等形容词有不同的结尾,而且是拼凑而成的;翻译成中文就是炸,实用,土,时尚,危险,快乐。靠“的”字比较弱,比较单调。

至于第二点,更好理解。汉语中的“的”字在词法和句法上往往不是必须的,大部分情况下可以用,但少数情况下必须用。余光中喜欢拿雪莱的十四行诗作为例子。有一句话叫“一个老的、疯的、瞎的、被鄙视的、垂死的国王”。如果按照英语语法翻译,就会变成“一个衰老、疯狂、盲目、被鄙视、垂死的国王”。余光中将其翻译为“疯狂而盲目,蔑视垂死的国王”

余光中批评朱自清散文的一个原因是语言欧化,失去了汉语的魅力。他经常引用《荷塘月色》中的例子。“月光被树木照亮,高处灌木丛生,落在参差斑驳的阴影里,山如鬼魅;弯弯的柳树稀疏的影子似乎画在荷叶上。”所以这句话里很多“的”字都是单调生硬的重叠。而“死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古道稀稀,断肠人天涯。”不需要“得”的帮助,但意境够清晰。虽然这是家族说法,但是文言和白话的对比,却能显示出汉语本身的纯净和美好。

“的”字单调,滥用容易导致汉语失去灵活性;“的”字是多余的,滥用导致汉语失去简洁性。“遇到形容词就不去想,交给‘的’去组织,这就是通俗白话这么死板的原因。”自媒体巨头是坚决少用“得”甚至“得”的从业者。他写了两篇文章,一篇1700字,一篇1400字,其实没有用“的”字。也启发我去关心文章中的“的”字,尽量用在不需要的地方,尽量用在需要的地方,尽量考虑一种不同的说法。练了一段时间,感觉文笔简洁利落。有时候在处理工作中的文稿时,要纠结一个字两个字的字数,所以尽量删掉文稿中的“的”字,表达不受影响,但确实能在空之间腾出很大的余地。

余光中曾经说过“使用‘少’这个词是作家得救的起点”虽然不必走极端,也不需要一个“的”字,但不妨做一个和“的”字竞争的人,让文章中的每一个“的”都能善加利用。

“乡愁诗人”的愁在哪作者 赛飞

和许多人一样,我对余光中的印象来自于上个世纪末的乡愁。一张小邮票,一张小船票,一座低坟,一条浅浅的海峡。余光中写《乡愁》时才二十岁。其实,余先生的乡愁已经渗透到他的一生,渗透到他的整个诗歌创作中。

俞先生曾将自己的一生分为三个时期:旧大陆、新大陆和海岛。旧大陆是大陆的故乡,新大陆是外国,岛是台湾省。21岁时,他第一次离开旧大陆去岛上,30岁时,他第一次离开岛上去美国留学。第一次离开的时候,错过了大陆。后来,我错过了那个岛。后来我就成了对中国文化的无限眷恋——唐婆,汉朝的灵魂。俞先生年轻的时候,因为对外国文化的向往,选择了外语专业,多次去美国留学讲学。美国文学和文化对他的影响越大,他心中的乡愁就越像一颗魔豆。他日夜思念的家乡,是他回不去的故土,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逝去的美好,是精神的栖息地。

余光中出生在南京。9岁时,他因为战争逃离了家乡。他的母亲把年轻的余光中扛在肩上,一路逃往常州。后来,她投靠了重庆。在巴山和蜀水深处,余光中度过了他的中学时代。当时四川战火笼罩,交通闭塞。相反,它在海的另一边,遥远,自由,充满魅力。十几岁的余光中想逃离这个封闭落后的地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正是为了这个夙愿,他在考上大学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外语系。他觉得这是自己走出去见世面的唯一途径。同时考入金陵大学和北京大学外语系的余光中,因为母亲的挽留,选择留在南京。我以为可以在家乡停下来,没想到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二次逃避。也是因为战争,余光中南移,直到定居台湾省。

余先生一生漂泊,从江南到四川,从大陆到台湾省,留学美国,在香港任教,最后定居台湾省高雄市西子湾。多年来,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艺术的影响,余先生在中西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来往于海峡两岸许多国家,但始终没有归属感。他的诗歌主题离不开“离家”、“乡愁”、“孤独”、“死亡”。读他的诗,是一种深刻的苍凉和坚韧。

21岁时,余光中写了《乡愁在台湾》。正如我在采访中所说,“如果我12、13岁,我的背景不足以让我写出《乡愁》。正是因为当时我21岁。看过古典名著,老小说,地方戏曲。虽然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很幼稚,但是已经很深刻很深刻的印象了,所以我不会也不会轻易抛弃这个东西。另外,我父母的地方口音一直都挺重的。"

他几次出逃,几次离开家乡,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蒲公英岁月”。诗人的孤独,文人的孤独,都被余先生一个人占据。他保持着自己的孤独,穿越时间空,蔓延,却在当代无处落脚。他一生都在思考人生,知道命运的结局,却还是想和永恒拔河。1966年,年不到40岁的余先生写下了《当我死的时候》。在诗中,他认为自己生命的终点是回家,回到原来的自己,踏上当年的故土。“这是最放纵最宽敞的床/让一颗心心满意足地睡,心满意足地想”。

在《单人床》中,“没有人记得谁的地址/孤独是单人床/无限延伸到夜晚/我睡在月亮下,草地上,带着空不,带着/无限的悲伤”。这种空绝对是被遗弃的,仿佛一个迷路的孩子在黑暗中无助。出国,带着乌托邦的滤镜离开美好纯真的童年,越走越远,去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依然怀念当初的起点,因为你回不去了,因为如果你生活在一个陌生的世界,你会在梦里醒来,发现眼里流着为家乡而流的泪。

1.《小舟从此逝 回忆余光中先生: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乡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小舟从此逝 回忆余光中先生: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乡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751828.html

上一篇

夷人 揭秘“夷人”说法到底怎么来的 中都:夷人的都城

下一篇

北京地铁单程票 如何在北京获得一张免费的地铁票?你只需这般这般

乡愁余光中原文 余光中去世: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这次他和母亲在一起了

据台湾媒体《东森新闻》报道,著名诗人、《怀旧》的作者余光中近日在台湾省高雄医院去世,享年90岁。此前,台湾媒体报道称,余光中因台湾省气温骤降而住院休养。余光中的代表作有《怀念》、《白玉苦瓜》。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南京图书馆举办题为《当中文遇上英文》的讲座。由于到场听...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落叶·乡愁·蝴蝶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赏读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落叶·乡愁·蝴蝶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赏读

作者:曹洪欣 落叶,乡愁,蝴蝶 ——赏析《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河北省南皮县第一中学曹洪欣 怀旧是一个真实而朦胧,苦涩而深情,悲伤而略带甜蜜的词。应该在每个人心里,因为人的一生总要离开家乡,或...

徐志新 罗田燕儿谷,一个律师的乡愁梦

徐志新 罗田燕儿谷,一个律师的乡愁梦

图为许志新修剪幼苗图为48岁的许志新,北京地平线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联合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实验班联合导师  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罗田县骆驼镇燕儿谷鸟巢村的...

枧田街 饶徽古道 樟香满怀一一枧田街乡大源村乡愁记忆

饶慧古道的香火充满了对田健街乡大源村李厚生的怀念在钱球河边泡一壶茶。你会来吗?回望石头,坚定不移地等待古老的饶慧路,听一首老歌,煮一壶素酒,告诉我你的生活.................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 考国家汉办孔院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需要什么条件?

  •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 考国家汉办孔院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需要什么条件?
  •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 考国家汉办孔院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需要什么条件?
  •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 考国家汉办孔院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需要什么条件?
汉语桥2015 2015汉语桥即将火热开幕 大众评审门票等你来抢

汉语桥2015 2015汉语桥即将火热开幕 大众评审门票等你来抢

大相娱乐,6月30日,汉语桥是湖南卫视主办的一场面向全球的大型华语比赛。在现场,你不仅可以看到来自近100个国家的美女和帅哥说中文,还可以看到充满未来科技感的超美的舞台。在这次复赛中...

香港三联书店 诚聘 | 香港三联书店图书编辑(国际汉语方向)

香港三联书店 诚聘 | 香港三联书店图书编辑(国际汉语方向)

说到香港三联书店,人们会想起大都市的几个词:“人文与书院”、“文艺”、“文艺与青春的圣地”。但你可能不知道,香港三联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知名的出版品牌——国际华文教育。在过去的20年里,我...

新加坡对外汉语教师 【教师】新加坡招聘对外汉语教师

  • 新加坡对外汉语教师 【教师】新加坡招聘对外汉语教师
  • 新加坡对外汉语教师 【教师】新加坡招聘对外汉语教师
  • 新加坡对外汉语教师 【教师】新加坡招聘对外汉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