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味醇美的南昌采茶戏、朴素大方的洪洲青瓷、窖香醇厚的莲塘高粱……8月23日至28日,“大美昌南·五彩福地”南昌县文化体验周在上海大世界拉开序幕。期间,这个享有“江南粮仓”“鱼米之乡”美誉的江西省千年古县,将连续为沪上观众献演18场南昌采茶戏,并同步展出近50件书画作品、60幅摄影作品。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南昌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公元前202年,汉大将灌婴筑城建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境内有古建筑、古遗址30多处,如曹雪芹祖籍故居、唐永王墓、明末清初所建的永木黎村等,也曾涌现了晋代道家创始人之一的许逊、“下陈蕃之榻”的徐孺子、国画大师黄秋园等名人贤士。

南昌采茶戏具有浓烈的喜剧风格、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载歌载舞的场面。

“母女们三月三把桑采上……”23日上午,简短的开幕式后,南昌县采茶剧团的演员们送上了一出出热闹的南昌采茶戏。南昌采茶戏俗称“灯戏”“三角班”,发脉于载歌载舞的采茶灯,其音乐及唱腔以茶歌为基调,在融汇了其他一些民间小调及剧种的唱腔和锣鼓点后,经过演变、改造、创新,逐渐完成了由简单到完整、由民歌曲牌体到板腔体的转变,塑造了本剧种独有的音乐形象。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县塔城乡凤岗村的刘蜀陡等人合办岗下刘家戏班,编排大戏演出,演员行当在二旦(青衣、花旦)和小丑的基础上,增加了小生、老生、大花、小花、彩旦等,一直沿用至今。

南昌采茶戏演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西有各种不同的采茶戏,而南昌采茶戏主要流行于南昌市周边区域,是最具江西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之一,有300多年历史。”南昌采茶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魏筱妹进入南昌县采茶剧团已经59年了,剧团经常送戏下乡,深受当地百姓欢迎,“采茶戏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地道南昌话来唱,浓烈的喜剧风格、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载歌载舞的场面,百年不减其色。”南昌采茶戏剧目众多,有《攀笋》《秧麦》《卖棉纱》等杂曲小戏,《蓝桥汲水》《褂画封宫》《文榜失印》等板腔小戏,有《菜刀记》《山伯访友》《白宝记》《合明记》等下河调大戏,还有《方卿戏姑》《鹦哥记》等众多连台本戏。在大世界的舞台上,尽管依旧用南昌方言演唱,但沪上观众接纳起来毫无障碍,台下的空座一大早就坐满了,后到的市民只能站着听。

现场的糖画、捏面人吸引了众多小朋友。

戴上VR眼镜,点击感兴趣的瓷器,屏幕上就能跳出藏品的详细介绍。在大世界三楼楼梯转角处的公共空间,VR移动博物馆让小观众得以饱览南昌县的洪州窑青瓷。洪州窑是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成立于1984年的南昌县博物馆藏有大量洪州窑青瓷文物,如东汉褐釉三足带盖鐎壶、东晋青釉褐色点彩凤首壶、南朝青黄釉刻划莲花纹托碗等。有位家长说,VR的形式更生动有趣,让孩子更愿意去了解文物知识,尤其是远道而来的洪州窑藏品。

大世界三楼展厅则展出了“昌南七彦”及其他南昌县书法爱好者的近50幅书画、篆刻作品。在南昌县,书法家张华武、李良东、廖晓丹、胡中良、罗华华,国画家钱志坚,篆刻家胡昂,因意气相投,结社游艺,七人藉贯昌南,故得“昌南七彦”之美誉。近年来,他们在全国大展中屡屡获奖,兰亭奖、西泠展、全国美展上均有七人的风采,被视为豫章书画的代表人物。

主办方介绍,希望借助上海大世界的舞台,展现南昌县厚重的文化内涵以及独具韵味的传统艺术,加强两地文化交流。

1.《南昌采茶戏 18场南昌采茶戏,将江西文化“唱”到上海大世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南昌采茶戏 18场南昌采茶戏,将江西文化“唱”到上海大世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76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