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个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就将在上海举行。这是我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标志性工程,是今年四大主场外交的“压轴戏”,也是十九大后上海首次承担如此高规格的外事活动。
改革开放再出发,需要上海有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格局。做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篇大文章,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战略、助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同时,上海也将不断构筑和强化自身的发展战略优势。
进口博览会对上海发展的溢出效应
首先,带动进口博览会概念行业增长。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等重大展会赛会的经验表明,承办进口博览会不仅可以直接拉动上海会展经济增长,还将综合促进贸易、投资、住宿、餐饮、旅游、文化、交通、金融等相关行业发展。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快速涌入,将形成一个规模可观的博览会经济集群。更为重要的是,进口博览会“今后要年年办下去”,因此相较于世博会和奥运会,它对上海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更为持久。此外,我们也可以预见,会址所在的国家会展中心周边区域将成为上海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其次,引领上海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随着出境游的红火,中国居民海外消费的能力和规模都异常惊人,这一方面反映了国人的巨大消费实力,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在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上的短缺。因此,通过适度扩大进口,创新进口消费制度,降低进口消费成本,有助于促进上海消费升级。举办进口博览会,可以在家门口更好地满足国内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强烈需求,增强“上海购物”的体验度,充分释放内需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和红利。此外,通过扩大先进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可以推动上海实体经济能级提升,助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相应地,吸收更多国外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将使“上海文化”品牌具有更鲜明的国际化色彩。
第三,推动上海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我国实施全面开放进行了系统阐述和部署,这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对上海而言,新时代发展开放型经济要在重点面向发达经济体的同时,主动扩大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开放;从以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转变;从以输出“中国制造”为主,向实施更积极的进口政策、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转变;“引进来”工作从以吸引外商来沪投资为主,向吸引资金和扩大进口并重转变;进口的目的以满足工业生产为主,向同时满足工业生产和生活消费转变……在此背景下,上海尤其需要一个以扩大进口为主题的高规格国际合作平台。承办进口博览会,是上海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的重要契机。
第四,强化上海联结中外市场的枢纽地位。为国内外资金、商品、人才、信息的集散流动提供平台,打造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互联互通的门户,是上海自开埠以来就形成的重要经验和传统。进口博览会面向的不只是特定地区,而是整个世界市场。通过这一展会的举办,将吸引一大批国内外采购商、零售商、服务机构、外贸人才集聚上海,并促进更多外国优质商品在中国流通。当前,每年约有三成左右的各国货物是通过上海口岸进入中国市场地,未来进口商品种类将大幅增加,所占份额也有望继续扩大。这有助于提升上海联动长三角、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贸易枢纽功能,强化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功能,也将推动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国际消费城市、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国际会展之都迈上新台阶。此外,以扩大进口和承办进口博览会为契机,未来将有更多以人民币计价交易结算的探索空间,在客观上将助力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升“上海价格”的国际影响力。
最后,提升上海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进口博览会集展示、交易、论坛等多重功能于一体,在国际贸易史上也没有先例。这一“中国创制”将为世界各国展示国家形象提供“上海平台”,为世界各国货物、技术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便捷开放的“上海通道”,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扩大“上海服务”的对外辐射度,成为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值得关注的是,虹桥国际经贸论坛将对标达沃斯论坛,通过打造引领世界经贸发展的高端交流对话平台,为解决当前世界经济困局、推动包容性全球化贡献“上海方案”,助力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抓住契机释放进口博览会红利
为了尽可能放大进口博览会的溢出效应,将潜在机遇转化为现实红利,上海要在全力服务主场外交的基础上积极行动,统筹展前展中展后,加强自身各项发展战略与承办进口博览会的联动,使后者成为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能级与品牌、集中展示上海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的重要契机。
一是搭建多层次的交易和交流平台。以打造“6天+365天”的进口博览会全天候、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为核心目标,整合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商、大型零售商、大型采购商、综合贸易服务商等资源,布局一批不同类型的国际消费品集散功能平台,确保各国优质商品和服务能顺畅地进入中国市场,来到中国消费者面前。同时,和商务部一起高标准筹办虹桥国际经贸论坛,借鉴博鳌论坛、达沃斯论坛等成熟机制,探索建立可持续的智库支撑体系和商业运作模式,不断推出引领全球经贸发展的高质量思想产品,使虹桥论坛也能“6天+365天”永不落幕。
二是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方面,上海要积极会同中央有关部门,争取推出更多旨在扩大进口和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开放政策,如出台跨境服务贸易管理负面清单等,并在上海先行先试。另一方面,上海要以自贸试验区“三区一堡”和自由贸易港区建设为核心载体,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重点,建立安全高效便捷的海关综合监管新模式,创新跨境服务贸易管理模式,提升上海口岸能级,为各国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此外,上海还应积极探索进口商品和服务以人民币计价交易结算的可行性和实现路径。
三是提升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承办进口博览会,是对上海城市运行环境的一次“大体检”“大升级”,既涉及改善基础设施、交通物流、生态绿化乃至河道治理等“硬环境”,也包括提升营商环境、基层治理、城市安全等“软环境”。这需要上海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高质量完成国家会展中心及其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升级,提升全市生态环境、社会治理和交通等水平;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开展实战化模拟,查摆城市运行和安全保障中存在的隐患、盲点;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着力优化营商和旅游环境,加强国际接待服务能力。
四是加强多方协调联动与资源整合。这涉及上海与兄弟省市、参展国的协调,政府与企业的联动,进口博览会与其他产业发展的互促等。具体而言,上海要以长三角地区为重点,加强与兄弟省市的协调,为其深度参与和融入进口博览会创造便利途径,探索将进口博览会红利辐射到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的合作机制与具体项目,如共同搭建“6天+365天”常年交易展示平台、合作开发长三角精品旅游专线、实现进口信息和数据共享等;以主宾国为重点,加强与参展国的协调,设立国别特色的商品展示中心,举办国别消费周等各类特色活动。同时,以大型外贸企业、电商平台为重点,引导它们围绕进口博览会开展多样化合作,发挥集聚优势和规模效应。此外,上海还可以探索“会展+商务+旅游”“会展+文创”“贸易+金融”等产业融合模式,使进口博览会的经济效应加倍放大。
五是扩大和创新进口博览会宣传推介。通过各种渠道,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以普通人喜闻乐见的内容和载体,加强对进口博览会的宣介力度,将国家会展中心的“四叶草”形象打造为上海新名片。在此过程中,重点体现进口博览会对中国与世界的影响,对企业与普通人的机遇,以及上海作为永久主办地的身份。结合“上海购物”品牌全球推广计划,依托上海的友好城市、外国驻沪领事馆、外国驻沪商会和在沪跨国公司等资源,扩大进口博览会的海外知晓度和参与度。
1.《四大主场外交 倒计时一个月!今年中国四大主场外交的这台“压轴戏”,将给上海发展带来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四大主场外交 倒计时一个月!今年中国四大主场外交的这台“压轴戏”,将给上海发展带来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77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