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米长的淡黄色亚麻纸已褶皱卷边,‘Cruisers Nos.493 & 4’(‘巡洋舰编号493、494’)英文手书字迹工整、墨痕清晰”。日前,新华社记者在纽卡斯尔泰恩·威尔郡档案馆查找资料时发现了124年前甲午海战中沉没的邓世昌座舰“致远”舰的液压舵机部分原厂图纸,这是这艘国人耳熟能详的英雄战舰的图纸首次重见天日。
▲11月2日在英国纽卡斯尔的泰恩—威尔档案馆拍摄的致远舰设计图纸 新华社发
“致远”舰在1894年9月17日中日黄海大海战中由管带邓世昌指挥,向日军英勇冲锋,重创“赤城”等敌舰,最近不幸因火灾和进水而沉没,管带邓世昌以下250多名官兵为国捐躯。“致远”舰和邓世昌的英雄事迹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侮的精神象征,然而由于年代久远,且频遭战乱、变迁,“致远”舰的技术资料大都已经失落无存,迄今为止国内尚未发现过有关“致远”舰的任何原始图纸资料。
图纸是对一艘舰船形象结构的准确描绘,没有图纸资料,也就无法准确判断舰船的具体构造,因此“致远”舰的真实形象也就一直隐藏在重重迷雾之中。
对于“致远”舰图纸的追寻,成为了几代海军史研究者魂牵梦萦的心结。
▲warship International 杂志1969年刊登的“致远”舰图纸。
▲英国海军史学者peter Brook于1970年考证的“致远”舰图纸
其实在国内海军史研究尚未正式起步之时,国外的海军史爱好者就已经开始了对“致远”舰形象的探索,譬如著名的美国海军史期刊《Warship International》1969年和1970年都刊登了“致远”舰的线图。其中1970年的版本是著名阿姆斯特朗公司研究学者、海军史学者peter Brook考证,W. Becker绘制的,相对较为准确,但仍然显得过于简单。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学者对于海军史研究的视野逐渐打开。国内还原“致远”舰形象的最初努力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应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的布展需要,资深船舶工程师、模型艺术家赵幼雄先生负责设计制作了一艘1∶40的“致远”舰模型,并绘制了全套设计图纸,发表在姜鸣先生编著的《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日志1860—1911》一书中。“致远”舰修长俊秀的舰型时隔近百年之后首次得以重现。然而由于当时资料的限制,赵幼雄先生在考证“致远”舰的舰体细节时只能通过一些模糊的照片和简图进行推测,因此站在今天的角度看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陈悦、刘烜赫考证绘制的“致远”舰图纸
2000年以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来自海外的信息和资料开始涌现,对于“致远”舰的研究也从此迈上了一个崭新的高度。2004年“北洋水师”网站站长、海军史学者陈悦开始在《现代舰船》杂志上连载北洋海军舰船系列文章,并由方禾、刘烜赫先生绘制舰船线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每一艘北洋海军舰船的性能、历史,“致远”舰的图纸也得以重新考证、绘制。对于“致远”舰形象的描绘也由此更加全面、准确了。
但是“致远”舰的原始设计图纸却迟迟不肯露面。笔者在英国留学期间也曾前往纽卡斯尔泰恩·威尔档案馆、英国国立海事博物馆等地,努力寻找过北洋海军在阿姆斯特朗公司订购的舰船图纸,并惊喜地发现了“镇北”“超勇”等舰的原厂图纸,却唯独没有发现“致远”。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此后笔者又在各种海外档案、书籍中继续寻找,终于发现了“致远”舰锅炉轮机设计图、“致远”舰舱室布局简图等图纸资料,虽然并非原厂设计图,但对还原“致远”舰的形象也有不小的帮助。
▲刘烜赫和笔者考证绘制的“致远”舰剖视图
根据这些新发现的资料,笔者与刘烜赫先生合作,开始尝试进行“致远”舰内部结构的探索,并考证绘制出了“致远”舰内部舱室纵剖简图,考证过程发表在《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馆刊》及《大连近代史研究》上。2018年出版的《现代舰船》“致远不死”专刊,也向海军史爱好者们介绍了这些研究成果。
此次“致远”舰原厂图纸的发现,虽然只是该舰液压舵机部分图纸,但也是“致远”原厂图纸首次公诸于世。原厂图纸的精密程度非其他出版刊物上刊载的草图可比。从原厂图纸上,我们能够清楚地读到“致远”舰的分舱情况、舰体线型、装甲防护等关键要素,以及舵机系统设计的具体方式,这对于重新考证修订“致远”舰的结构,辅助“致远”舰水下考古,以及研究该舰的建造、服役、战斗、沉没的历史都有很大的帮助。“致远”舰原厂图纸的发现可谓圆了几代中国海军史研究者的一个梦。
1.《中日大海战 这份“致远”舰原厂图纸,我们找了20多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日大海战 这份“致远”舰原厂图纸,我们找了20多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78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