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走进首个国家转化医学中心——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位于上海交大闵行校区的新大楼。这座转化医学大楼已建成并正陆续投入使用,当天迎来的一批“贵宾”,都是动手术的医疗机器人。
达芬奇让泌尿科医生“压力山大”
转化医学仿佛“折返跑”,是近年来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新兴概念,它打破基础医学与药物研发、临床及公共卫生之间的屏障,将研究成果向临床治疗快速转化。“上海设施”则联合上海地区主要医院、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生物医药企业等,成为跨学科、开放共享、国际一流的国家级转化医学研究平台,促进新技术、新材料和医学的交叉融合。
在转化医学大楼2楼的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医疗机器人在此“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研究院由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牵头医、机、电、材、物、数等多个学科,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帝国理工哈姆林手术实验室主任杨广中出任创始院长,目前已引进了10余位海内外优秀师资,将成为上海“南部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
在“机器人类”中,最出名的“人种”大概是达芬奇(Da Vinci)机器人。“事实上,达芬奇机器人单机手术量最大的手术室都在中国。”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科室主任薛蔚透露,其中,约70%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都在泌尿科完成。如他本人主刀的全膀胱切除术,曾经需要通宵达旦持续20多小时,而现在有了机器人帮忙,只要4.5小时左右。
薛蔚坦陈,达芬奇机器人在泌尿系统取得最为广泛的应用,也对泌尿科医生“压力山大”。可能,一位医生花了20年时间练成了盆腔手术的娴熟技艺,但只要花2年时间就可以学会手术机器人操作,因此手术机器人对这门手术具有可替代性,未来的颠覆性可能更大。当前,在仁济这样的大医院,机器人手术可谓年中无休,而且“人停机不停”。
正畸机器人“戴牙套”一气呵成
当然,中国医生更希望看到的,是医疗机器人自主创新,解放患者,也解放医者。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九院副院长王艳表示,“在脑袋上动手术”九院都很强,而这里也是非常适合、尤其需要机器人实施精准手术的部位。为此,在他们医院,经常可以见到工程师们走来走去,通过医工结合手段,推进医学转化应用。
口腔医学院里,颅颌面手术导航机器人以往局限在软组织手术,比如切除肿瘤等;九院科室主任王旭东透露,他们已将手术导航机器人扩展至骨骼手术,比如可以进行七自由度的颌骨整形。同时,在牙科这个领域,他们研发复合型的正畸机器人来“戴牙套”,从口腔扫描、弓丝弯制到精确就位等,几个环节都能由机器“一气呵成”。王旭东说,口腔手术最需要医生那双精准而稳定的手,而机器人则能使医生的手变得更长、更强、更巧,同时也保护了医生的手。此外,种植牙机器人也在加速临床试验。
又如,微创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重要手段,但医生和病人需要长时间暴露在放射线下完成手术,二维的X光引导也难以为医生提供完整三维解剖结构,使得手术难度高、时间长。在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创新成果转化路演中,针对这个问题,学院顾力栩、谢叻教授团队联合研发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融合了新型机器人、电磁定位技术,增强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安全防护技术,可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智能化的治疗体验。
“手术机器人”助力心血管疾病治疗临床转化
据悉,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今年首批成立三大研究中心:精密机电系统研究中心、影像导航介入研究中心、智能人机交互研究中心,并与九院、仁济、胸科医院进行临床研究中心合作,一起助力医疗机器人转化,从实验走向临床。
1.《解放医 这里迎来一批动手术的“贵宾”,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新大楼》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解放医 这里迎来一批动手术的“贵宾”,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新大楼》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78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