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充满沪韵乡情的《百年流声》,开启第四届上海(浦东)沪剧艺术节闭幕式。作为收官之作,一台纪念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石派”创始人石筱英,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邵派”创始人邵滨孙诞辰100周年的专场演唱会,12月26日在外高桥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与观众见面,展现当代沪剧艺术工作者传承流派的饮水思源之情。
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合作中,石筱英、邵滨孙这对黄金搭档为沪剧舞台留下《铁汉娇娃》《大雷雨》《罗汉钱》《叛逆女性》《杨乃武与小白菜》《庵堂相会》《芦荡火种》《雷雨》《啼笑因缘》《骆驼祥子》《母亲》《战士在故乡》《借黄糠》《秋海棠》等一系列精品力作。这些作品中,既有歌颂革命英雄的“红色经典”,也有展现海派特色的“西装旗袍戏”,还有反映普通上海百姓生活的“现代戏”。他们在舞台上塑造一个个深入人心人物,至今为观众津津乐道。
闭幕式上,伴随后辈回忆,石筱英、邵滨孙的形象再度变得鲜活。石筱英早年以“闺阁悲旦”著称,《西厢开篇》是她的代表作之一。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行,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今上海沪剧院)排演《罗汉钱》。石筱英被安排饰演反面人物五婶,这是她第一次演彩旦。从花旦到彩旦,从大小姐到老太婆,石筱英一开始是拒绝的。不过经过导演张骏祥启发,石筱英还是把一个花言巧语、封建脑袋的媒婆演得活灵活现,一举拿下演员一等奖。此后,在《芦荡火种》《杨乃武与小白菜》《雷雨》《战士在故乡》《借黄糠》等一系列剧目中,她甘当绿叶,被誉为“金牌配角”。
只求戏好,不计较个人得失,也发生在邵滨孙身上。1981年,沪剧《一个明星的遭遇》首演。按照戏曲界论资排辈传统,邵滨孙应列演员表第一。他主动提出,青年演员茅善玉应该挂头牌。正是这出戏,让茅善玉声名鹊起。石筱英、邵滨孙的艺术,不仅对于沪剧舞台影响深远,而且被许多剧种吸收、借鉴。京剧《沙家浜》中扮演刁德一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长礼说过,《沙家浜》不少灵感来自沪剧《芦荡火种》,如戴手套、扶眼镜等细节都受到邵滨孙启发。
去年,第三届沪剧节开幕式以纪念著名沪剧艺术家王雅琴诞辰100周年、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王盘声逝世1周年为主题,举办“不忘本来 致敬大师”沪剧经典演唱会。今年沪剧艺术节闭幕式上,韩玉敏、徐伯涛、陈瑜、王珊妹、王明达等沪剧名家,上海沪剧院优秀中青年演员与陈甦萍、李恩来等各剧团名家合作演唱石筱英、邵滨孙经典剧目。邵滨孙关门弟子之一、著名主持人叶惠贤演绎邵滨孙经典人物刁德一,沪上名嘴舒悦还特意创作曲目《情深韵长颂先贤》,纪念两位艺术家。
为期6天的沪剧节中,全市十余家国有、民营沪剧院团、沪剧沙龙,苏州、南京等地沪剧团队为近两万观众带去8场大戏、7场折子戏、2场混合折子戏和1场沪剧讲座。演出辐射浦东十多个街镇、社区。天气寒冷,演出地点路程远、设施不完善、场地有限,各剧团名角始终精心准备,放弃周末休息,没有半句怨言。听到观众热烈掌声,演员们心满意足。长宁沪剧团副团长黄爱忠在北蔡鹏飞校区举办以《上海的声音——沪剧》主题讲座。2013级上海沪剧院青年演员团在界龙村文化活动中心演出传承版《陆雅臣卖娘子》,现场座无虚席。听到“馄饨赋”“叹五更”等经典唱段,观众情不自禁跟着节拍哼唱。
今年沪剧节推出首届“沪剧达人秀”,在沪剧“东乡调”发源地浦东川沙举行。经过网络报名,最终选定20位选手现场比赛。34岁的陈益演唱《芦荡火种·伤员颂》,高亢清亮的嗓音让大家拍手叫好。除了资深戏迷,“达人秀”还有不少小朋友身影,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4岁。他们大多受家庭熏陶,慢慢喜欢上沪剧。
1.《铁汉娇娃 她从大小姐改演老太婆拿大奖,他不争排名让位新人,这才是真正的演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铁汉娇娃 她从大小姐改演老太婆拿大奖,他不争排名让位新人,这才是真正的演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78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