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上海市民其实经历了很多次的“士林夜市”来袭,每一次都抱着很大热情参与,以为能够感受到和台湾本地一样的美食,但去过之后,很多人都觉得和想象中不同,甚至觉得有点被欺骗的感觉。

其实,有些事只要想明白了,也就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了。

台湾夜市文化的产生和规范离不开旅游市场对它的推动,加上各种美食、小吃确实能够展现台湾多元的饮食文化,也使台湾夜市在大陆有着很高的美誉度。这种饮食文化的交流不仅有官方机构地参与,也吸引了一些台湾民间机构积极参与到其中,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的同时,寻找对应的商机,而“台湾夜市”展会成为其中的一个渠道。

每一次的“台湾夜市”的举办,社会反响褒贬不一,很多焦点都聚集在美食小吃是不是正宗上面,这次的锦江乐园的士林美食嘉年华遇到同样的质疑,主办方解释说是:“考虑到食材的新鲜度和安全性,所有原材料从台湾空运过来并不现实,大部分小吃的原材料还是从上海本地采购。士林夜市小吃的正宗性在于它的烹饪方法和调料秘方,这些专门的酱料、配方都是从台湾空运过来。”

关于对“摊主一半有东北口音”的质疑,主办方解释说:老板是台湾的,员工是内地的,“有部分来自沈阳的‘士林欢乐街’,士林夜市的一部分摊位在那里落户开店。”

据悉,“士林欢乐街”2013年10月开业,是一条占地8000平方米的下沉广场式商业街,当初开业时,号称是大陆首个引进的“士林夜市”。而幕后引进者即是锦江乐园士林夜市发起方之一、台北市士林观光发展协会。据悉,在台北,含“士林”两字的夜市推广协会有很多,台北市士林观光发展协会成立于2010年,较早进入内地,其内地官网上标注的地址,位于沈阳浑南新区。

貌似合理的解释其实隐隐地透露出主办方的无奈。这种短期展会一般是由主办方找到场地、相关的展会设施和必要的展会手续,主办方根据场地的划分摊位,每个摊位都会有个基本租金,然后定向招商。很多举办“台湾夜市”展会的主办方都会遇到一个同样而现实的问题——台湾夜市的摊主愿不愿意自己出钱来上海练摊。

曾经有岛内业者计划将台湾夜市引进上海,打出每个摊位每天营业额1-2万元的盈利目标吸引台湾夜市的摊位加盟,但并没有招到很多有名的摊位,最后也草草了事。

这种情况让很多在大陆举办的“台湾夜市”展会最后变成以大陆从业者为主的模式,只要卖的是台湾有的美食小吃就行。这和主办方的招商运营能力有关,也是“台湾夜市”不正宗,备受质疑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摊位人员的专业性,决定了美食的好不好吃和标准建立,台湾很多夜市的美食都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研究,才定下现在的口味、配方和工艺,还包括烹饪设备的定制,一旦脱离了他们,台湾夜市美食的特色就不能得到发挥。

台湾夜市美食的成功很大一部分还在于原材料的选择和预加工,由于传承的原因,每一道美食都有各代经营者智慧的综合,有独家配方,才能显出每个摊位独有的美食口味。加上有些食材需要预先腌制和加工,这是大部分展会不能满足的,这些就局限了很多美食小吃品种真正登陆展会。同样,大量原材料的展会本地采购,也会使食物失去独特性,造成口味的缺失,这种做法谈不上体现台湾特色,这样反而会对台湾夜市的名声造成损。

台北士林夜市有着百年的历史,是台湾草根文化的聚集地,完成了传统集市向旅游观光地标的转变,这和政府的管理、摊主的自律、市民的支持有关。

锦江乐园士林美食嘉年华的火爆,其实也是上海人对夜市文化的一种向往。上海曾经也有几大夜市,最有名的彭浦夜市由于扰民而被清场,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自发形成,没有主管部门有效的监管和相应的措施,最后被出局。摊位主们则化整为零,重新寻找新的场所,并不会因为被清场而从此结束练摊生涯,对一个城市的管理依然存在隐患,与其堵,还不如疏。台湾夜市的有些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也希望上海有自己真正的夜市。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陈抒怡 编辑邮箱 shguancha@sina.com)

1.《锦江乐园士林夜市 为什么“士林夜市”变东北味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锦江乐园士林夜市 为什么“士林夜市”变东北味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79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