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澳大利亚的选举日,选民除了投下庄严的一票,还总有一饱口福的机会。作为该国一大特色,全国各地的投票站在大选那天,都对选民出售烤香肠。无怪乎前任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有句名言:没有香肠咝咝作响的香味,澳大利亚的民主就不完整。18日,在扑鼻而来的香气中,每三年一度的澳大利亚联邦议会选举又将拉开帷幕。谁能最终俘获选民的芳心,赢得“香喷喷”的战绩?

“平淡”VS“劲辣”

随着选举临近,主要党派的领导人赴各地拜票,抓紧最后一刻说服决定“边缘席位”的选民——这几十个席位可能左右政权的归属。在大选的官方推特上,由白面包、香肠和番茄酱构成的表情符召唤着选民:又一个重新定位国家发展前途的关键时刻到来了。

选举将在两大主导阵营中展开:一方是中右翼的自由党—国家党执政联盟,它自2013年以来已执政六载。自由党领袖、现任总理莫里森将争取连任之路。另一方则是中左翼的反对党工党,其领袖肖滕将参与竞逐。双方可谓棋逢对手,难分高下。《卫报》最新民调显示,工党仅以51.5%对48.5%领先于联合政府。

再来看看游戏规则。今年大选将改选全部151个众议院议席、以及76个参议院议席中一半的席位。在众议院中获得76席以上的政党或政党联盟获胜执政,其党首将担任总理。如果自由党和国家党联盟或工党所获席位都不足76席,其中之一需要获得小党或独立议员的支持才能执政。

彭博社称,在一些选区的划分发生变化后,联合政府理论上在竞选前拥有73个席位,工党拥有72个。这意味着两党都不能失去席位,选举将由几个以微弱优势获胜的选区决定。

因此,双方都用尽浑身解数。莫里森在为期5周的竞选活动中采取的策略是,在没有宣布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的情况下,迎合社会保守派的价值观。

一些经济数据成为莫里森克敌制胜的“王牌”。例如,澳经济连续28年实现增长,去年增长2.3%,今年预计增长1.7%,并有望实现12年来的首次预算盈余。他的竞选核心是一项为期6年的计划,旨在削减所得税和简化税收等级。他还承诺限制移民和难民入境。

同时,莫里森采取一系列措施,回应选民极其担忧的气候变化问题。澳大利亚广播公司一项针对10余万名受访者的民调显示,由于创纪录的高温和干旱,以及极具破坏力的森林火灾,气候变化问题甚至超过经济问题,成为他们的首要关切。莫里森表示,联盟政府正在推动建立一个“气候解决方案”基金,向污染企业发放减排补贴。

如果说莫里森走的是“延续政策”的路子,竞选纲领略显“平淡”,那么肖滕则“劲辣”得多。他制定了一项详细的政府开支计划,拟对低收入群体减税,对富人增税。他还提出增加对学校和医院的资助。

为了解决日益加剧的代际不平等问题,肖滕承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并缩减对股市投资者和房地产投资者的税收优惠。这些口号旨在吸引年轻选民的选票——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令他们压力山大。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工党计划全面减排,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并推广电动汽车。它还不遗余力攻击政府在距离大选仅剩两天的时间里,放行环境报批、推进大堡礁附近有争议的煤矿项目。

“工党承诺要拿出一项庞大的开支计划,重点放在教育、健康和气候变化方面。”澳大利亚智库独立研究中心研究员考恩说,“相比之下,联合政府更像是一个维持现状的政党,试图用就业增长、预算盈余和退休保障等理由来说服选民。”随着18日的到来,这场针尖对麦芒的较量将达到顶峰,民众将用手中的一票选择国家的未来走向。

“对两个都不喜欢”

那么,老百姓的心里在想些啥?他们又会如何投票?

“事实上,澳大利亚人既不喜欢莫里森,也不喜欢肖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写道。文章指出,在关于谁能成为更好的领导人的民调中,整整四分之一的澳大利亚受访者无法在两者间做出选择,他们用“傲慢”、“不鼓舞人心”、“脱离与老百姓的联系”来描述两位总理候选人。

外媒介绍,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实行强制投票的国家,选民在没有合适理由的情况下放弃投票权,将被罚款55澳元,相当于10杯星巴克中杯咖啡的价格。强制投票的好处在于,确保了高参与率——此次大选有创纪录的96.8%的合格选民(超过1600万人)登记参加投票。但副作用是,容易造成民众对“形式民主”的反感,陷入“无人可投”的尴尬。

澳大利亚前自由党领袖休森表示:“在总理们像坐旋转木马一样轮转不息、缺乏领导能力的情况下,澳大利亚人厌倦了两个主要政党。”他说,基本上两党都以自我为中心,想在对方身上得分,在党内得分,或者在两党之间得分,导致所有重大问题都被搁置一旁。“选民已经受够了,变得愤世嫉俗。”

CNN指出,两位总理候选人都没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现任总理莫里森只有8个月任期,他曾在澳国内和新西兰的旅游部门工作,2013到2014年担任政府移民部长时,莫里森在党内树立了风格强硬但高效的形象,但国际人权组织却对他的做法颇有微词。之后,他在特恩布尔内阁中出任国库部长。

他的对手肖滕担任工党领袖已近6年。他通过工会运动掌权,在此期间,他领导了澳大利亚最大的工会之一——澳大利亚工人工会。但他也不是没有“污点”。肖滕是工党中右翼势力的一名强大的政治掮客,被认为是2010年推翻工党总理陆克文的幕后主谋之一。这让他背负“不值得信任”的恶名。

“目前人们对这两位候选人普遍缺乏热情,”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政治学荣誉退休教授约翰·沃赫斯特表示,“他们不像特恩布尔或鲍勃·霍克等前领导人那样受欢迎,他们自然也不会与澳大利亚社会建立非常积极的联系。”

澳大利亚选举研究互动数据库研究员伊恩·麦卡利斯特认为,近年来,人们对民主的不满情绪急剧上升。就像一些分析人士指出的那样,虽然澳大利亚取得了创纪录的连续经济增长,但与此相伴的是家庭债务不断攀升;虽然联合政府实施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招聘,使失业率有所下降,但经济增长正在放缓,工资停滞不前,房价连年飞涨,令千禧一代对政治体系的功能失去信心。因此,执政联盟能否将他们口中的“经济成功”转化为选票,要打个问号。反过来,工党竞选纲领看似雄心勃勃,方法却有风险,其“不计后果的支出”首先招致诟病。

休森表示,在竞选期间,两个主要政党都没有解决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那就是澳大利亚经济放缓。“诚然,澳大利亚已经20多年没有经历过经济衰退,令很多人自满,但我们经济的逆风非常严重,你不能排除未来12到18个月(衰退)的可能性。”

第三方势力崛起

在对两位候选人都不满的情况下,选民可能把创纪录的选票投给第三方候选人。

沃赫斯特表示,由于高比例的选民对澳民主制度不满(2016年大选后澳国立大学一项民调显示,相关比例高达40%),选民转向小党派的人数创下二战结束以来的最高纪录。上届大选后,在参院有三分之一的选票既不支持工党,也不支持自由党—国家党联盟。这或许预示着此次选举中“第三方势力”的“成色”将更加凸显。

这些第三方势力包括:反穆斯林移民的民粹主义政党“一国党”,以及由矿业巨头帕尔默创建、打出“让澳大利亚再次伟大”口号的“统一澳大利亚党”等。后者此次有望赢得参院席位。此外,前总理阿博特、联邦财政部长乔什·弗莱登伯格等独立候选人的崛起,也让关键战场上争夺宝贵选票的努力变得更加复杂。

分析人士预判,两个主要政党都不会赢得过半众议院席位,但它们最终可能会与其他独立人士和边缘党派一起,在参院共同掌握权力平衡。这可能给下届政府推动立法议程带来重大挑战。

“换相魔咒”能否打破

彭博社指出,在澳大利亚经历了10年的政治动荡之后,本月的大选提供了一个重新校准国家发展航向的机会。两大政党的内斗导致总理在12年内更换了6次,也导致政策停滞和商业的不确定性。

CNN写道,澳总理因为党内领导权角逐而频繁下野,已成为一个国际笑话,一些人将澳大利亚比作意大利和希腊等功能失调的民主国家。自约翰·霍华德2007年选举失利、结束11年多总理生涯以来,澳大利亚没有一名总理能干满3年任期。2013年,阿博特赢得大选后承诺结束领导层的动荡,但不到两年,他就被自己党派的人轰下了台。接替他的特恩布尔在2016年全国大选中险胜肖滕,但在2018年8月被莫里森取代……政府频繁更迭的“魔咒”已经深深困扰民众的心。

休森说,持续的权力更迭,不仅侵蚀选民对政界人士的信任,还把全国的注意力从对澳大利亚未来重要的问题上转移开。“大事都被抛在一边,无论是房价负担能力,还是电价,有很多领域可能需要进行重大的结构性改革。”

或许意识到权力频繁更迭带来的恶果,两党从制度上采取了一定的补救措施。目前,双方都加大了罢免领导人的难度。工党要求其议员在投票中获得75%的多数票,或要求在野党获得60%的多数票,方可推翻现任领导人;自由党方面则于去年裁定,更换现任总理需要三分之二以上议员支持。

至于这种政策弥补能否改变澳大利亚权力架构的不稳定性,让民众重新见证一个稳健政府引领他们走向繁荣,时间会给出答案。

1.《澳大利亚大选 明天大选 , 澳大利亚人会投票给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澳大利亚大选 明天大选 , 澳大利亚人会投票给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80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