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纸砚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文房四宝。其中的徽墨,更是中国传统制墨技艺中的珍品,古人曾说:“得徽墨者,如名将之得良马。”一锭徽墨的诞生,要经过千锤百炼,历时一冬一夏,又云“一两徽墨一两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获悉,徐汇艺术馆已完成建馆14年以来的首次大规模保护性修缮,并将于本月6日迎来升级复出后的首展——“长三角文化艺术项目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展:乌金千秋照——徽墨专题展”。展览通过墨锭实物展品、多媒体展项等,带领观众走进徽墨这一独特的书写工具。
展厅现场图。
御园图集锦墨重现圆明园景观
修缮后的徐汇艺术馆修旧如旧,保留了这栋三层文物保护建筑的外观,步入其中,可以看到小而美的徽墨专题展已经成型。展览的名字来自一首制墨人口耳相传的诗:“烟房点灯实难熬,赤身喘气入阴曹,熬尽灯油沥尽胆,留取乌金千秋照。”展厅入口处有一幅斑驳的壁画,这是1953年河北望都附近发现的望都汉墓壁画影像,画中,“主记史”座前放着三足砚,上面竖着一锭墨,旁边有水盂。“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有墨使用场景的图像资料。”策展人唐丽青介绍,展览单独围绕徽墨展开研究,结合丰富的展陈形式,梳理徽墨的发展脉络、制作工艺、墨模雕刻对徽州绘画流派的影响、制墨家与文人的往来等话题,“呈现徽墨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以及背后的徽文化。”
徽墨专题展的实物展品看点十足。一楼展柜中有一套御园图集锦墨,为收藏家王毅所藏,堪称中国传统手工制墨史上集锦墨的集大成者。四十锭墨的图案、造型选自故宫、西苑、圆明园三处的四十景,构思巧妙、形态各异,或形似古琴、钟鼎,或似山光水色、亭台楼阁,墨锭正面书写楼阁景观名称,背面绘制亭台全景,侧面阳文“乾隆甲子年”“曹素功谨制”,这套集锦墨品数量之多、雕刻之精,为制墨史上所少见。“集锦墨是由制墨家按照一定的思想意图设计的成套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尤其在清代得到空前发展。”唐丽青说,展出的这套集锦墨为1986年上海墨厂以乾隆年间墨模翻制而成,几乎已成绝版。除了墨本身的价值外,这套墨也给已损毁的圆明园留下了极为难得的历史原貌参照,弥足珍贵。整套墨中有15锭为圆明园景观,比如“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九洲清晏,就取了涵德书屋、怡情书史、画禅室三景,绘于墨锭之上。
二楼展柜中则可见到十二生肖御墨、秦权墨、百子图墨、耕织图集锦墨、魁星墨等极具代表性的徽墨,同时也展出了墨模、墨票、墨匣等富有历史价值的展品,另外还有五锭温莎牛顿订制彩墨以及一锭八宝五胆药墨。“每一项非遗都不能孤立去看,比如装墨锭的墨匣,造型精美,从中可以看到织锦、漆器等其他非遗工艺。”唐丽青说。
浙江省博物馆藏黄宾虹晚年山水画代表作《论天地人图》,是本次展览重磅展品之一。
多媒体动画演示制墨工序
“乌金千秋照——徽墨专题展”精心设计了不少多媒体展项,以动画影像的方式将制墨过程娓娓道来。
武英殿版《四库全书》中的《墨法集要》是一本关于油烟墨制造技法的专著,书中从浸油开始,依序讲解了烧烟、筛烟、溶胶、用药、搜烟、蒸剂、杵捣等制模工序,同时还配有21幅插图。走进展厅,观众会发现,插图全都“动”了起来。策展方邀请青年艺术家邵仄炯等专业人士,以书中的插图为参照,绘制了水墨风格的场景原图,并制作成水墨动画,用墨的艺术表现方式,让古代文献和传统工艺动起来。另一侧,两只卡通猫则围着松烟墨的制墨工具,一会儿钻出,一会儿跳入,展示了《墨谱法式》所记载的烧烟、筛烟、熔胶、杵捣、锤炼等工序。用沉浸式的轨道镜动画来演示制墨,令人不由得会心一笑。
此外,展览特别借展了浙江省博物馆藏黄宾虹晚年山水画代表作《论天地人图》,用以解读墨在书写和绘画中表达的丰富性。通过黄宾虹的原作及其《墨法图》《笔法图》,展览结合他对于中国画墨法深入的理论研究进行综合性展示。
墨票与文苑精华集锦墨。
作为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徽墨制作技艺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制作技艺。一锭制作精良的徽墨,不仅具有使用价值,更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徽墨不是简单的书写材料,它照亮了中国的文明史。”唐丽青说,展览期间将举办多场公共教育活动,含名家讲座、策展人导赏在内,丰富观众的观展体验。
展览对公众免费开放,展至9月22日。
1.《墨锭 墨锭上藏着圆明园景观?这个专题展揭开徽墨的漆黑面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墨锭 墨锭上藏着圆明园景观?这个专题展揭开徽墨的漆黑面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80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