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幅珍贵的老照片组成了“时空长廊”,人们从中可窥见70年来松江农业的沧桑巨变;数百人观摩浦南开镰收割,感受“喜看稻菽千重浪”的年景;丰收锣鼓敲起来,非遗的《草龙舞》《花篮马灯舞》舞起来,演绎着农耕文化的魅力;时尚的快闪《我和我的祖国》,唱出了众人的心声——爱党爱国爱家乡……
今天,主题为“希望的田野 难忘七十年”的第二届松江农民丰收节在叶榭镇举行。
今年的丰收节围绕“稼穑今昔”和“阡陌大业”两大主题展开:时间跨度长达70年的老照片,尽管黑白照泛黄,彩照也略褪色,但仍真切地反映松江农业的巨大变化,从土地改革、泖田改造、农业生产、科技兴农、家庭农场到文化下乡、新农村建设等基层实践。
不少老农在观看老照片时,百感交集:胼手胝足改造山河,让万亩低洼泖田变成“粮仓”。尤其是在1990年前建成四大防洪排涝工程,使松江防洪能力从“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的标准。
“看戏要看梅兰芳,种田要学陈永康”,在上世纪中叶后妇孺皆知。由他培育的“老来青”,早在1951年最高亩产就达716.5千克,创全国历史记录。“老来青”米质极佳,“一家煮饭,满弄飘香;热饭喷香,冷饭软糯。” “老来青”香飘国内外,被全国22个省市及15个国家引种。据不完全统计,从1962年至1984年,“老来青”与“三黑三黄”技术累计推广面积1.5亿亩,增产稻谷达300多亿千克。
松江大力探索家庭农场,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予以充分肯定。截至去年末,全区共有家庭农场906户,经营面积13.8万亩,占粮食生产面积的95%,户均经营面积152亩;家庭农场主平均年龄48岁。在906户家庭农场中,种养结合家庭农场91户,机农一体家庭农场672户。去年,全区家庭农场水稻平均亩产585千克,户均年收入13.8万元。家庭农场采取种养结合、生态轮作、秸秆还田等生态循环措施,减少化肥用量,确保米质优良。今年4月,“松香粳1018”在众多参赛的优质稻中脱颖而出,荣获“国字号”金奖。
“五谷丰,笑声扬;粮满仓,国兴旺。”丰收节上的活动让享受丰收喜悦的农民过足眼瘾、笑颜大开:国家级非遗项目《草龙腾舞》,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音乐,舞龙者跳跃腾挪,看得观众眉飞色舞;市级非遗项目《花篮马灯舞》,以色彩艳丽著称,赢得观众频频举起手机;像集体朗诵《同心共筑三农梦,青春建功我先行》、诗朗诵《我们都是追梦人》也各具特色、颇受好评。值得表明一点,演出者不是农业工作者,就是农业科技人员。
在2019年优质大米评选揭晓后,整个活动进入了开镰收割的高潮。人们扶老携幼赶往收割田块,观摩大型收割机像理发那样收割“迎庆稻”。
1.《阡陌纵横 阡陌纵横,松江再迎丰收,农民忙收割“迎庆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阡陌纵横 阡陌纵横,松江再迎丰收,农民忙收割“迎庆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82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