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清晰,常富常贫——熊希龄改革思想述评
文本/周清华
“花落日落,山河沧桑”。19世纪末,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因此它们加紧了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侵略。西方列强掀起侵华狂潮,全国呈现分裂之势;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再一次遭遇了割地、赔款、丧失大量主权的不幸。甲午战争的惨败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程。亡国灭种的危急形势迫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新途径。刚刚被翰林下令的年轻人熊希龄,看清了清政府的种种弊端。他以救国图强的志向积极参加“变法维新”,在湖南改革运动中崭露头角,湖南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改革省份。
熊希龄出生于一个三世同堂的军人家庭,人材少,冠弱,在三乡有口皆碑。15岁书生,22岁举人,25岁高中生书生,被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成为湘西不折不扣的“凤凰”。1897年,28岁的熊希龄和他的家乡翰林协助陈宝珍进行新政改革。戊戌政变后被革职,后被赵尔勋复职。主要从事培训、办学、办报、办产业、宪政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首席财务官、热河都统、总理兼首席财务官,五个月后辞职隐居天津。之后从事慈善事业,创办象山慈幼院。1928年后,任国民政府救济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改良会会长、世界红十字会中国联合会主席。
改革军制,培养新军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湖南巡抚武大致电朝廷,命令湘军在朝鲜作战。熊希龄立即计划参军。不久,湘军在抗日战争中战败,把熊希龄从梦中惊醒。他很快加入了要求政治改革的阵营。1896年,熊希龄致信当时的洋务运动领袖、两湖总督张之洞,强烈要求变法维新,随后正式参军,受张之洞委托,担任两湖商办总经理。熊希龄认识到清军的种种弊端,撰写《兵制》,力主改革军制,增强清军战斗力。这部著名的军事著作在当时被人们视为“古今中外的军事整合”,堪称“中国新改革军队的损失”。
这时,熊希龄的故乡湖南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湖南改革运动的重点是“谋利”、“发财”。熊希龄认为谋利固然重要,但在国家危在旦夕的秋天,加强军队建设是必要的。因此,他建议在湖南建立一个枪支工厂,得到了湖南省省长陈宝珍的高度重视。他认为熊希龄是懂得新政的难得人才,于是设法招熊希龄到湖南工作。1896年秋,熊希龄加入戊戌变法阵营,受陈宝珍委托建一座枪厂。当时湖南财政紧张,当务之急是改进湘军过时的装备。这时,熊希龄想到了两江总督、湘军大员刘坤一。经过熊希龄等人的反复交涉,刘坤一两次向湖南省调拨枪支弹药,相当于二十万两白银,为湖南训练新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采矿、修路和发展工业
军制改革后不久,熊希龄敏锐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工业上,决定启动机械制造业,以组织湖南内河航运为突破口。他首先成立了“宝成山制造公司”。然而,由于西方列强强迫中国开放内河港口,政府和人民都担心一旦开始内河航运,西方势力就会像幽灵一样效仿。此外,内河航运还涉及湖北省的权益。但熊希龄据理力争,最终说服张之洞等官员使湖南开通内河航运成为现实,成功抵御了西方势力的入侵。
此后,熊希龄为湖南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和粤汉铁路向湖南的分流作出了巨大努力。至此,熊希龄的军工人才,以及纵横合作的手段,都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建设西学,创办湖南报业
甲午战争后,维新派为了救国,提出了“教育救国”的口号。在这种背景下,湖南开始组织新的学校。作为湖南出生的翰林学士,熊希龄在办学上当然责无旁贷。1897年,熊希龄、谭嗣同等人创办湖南时事学校,这是湖南第一所现代化学校。此外,他还成立了“南方社”、“延年社”、“妇女缠足社”等改革社团,推广“讲堂讲习所”、“各州府学校”、“民智豁然开朗”。所以湖南的改革有一段时间是自己走的,其实是全国第一。
后来,熊希龄毅然辞去湘鄂商务处总经理一职,投身改革运动,创办湖南最早的报纸《湖南日报》,主持《湖南日报》的事务,宣传《改革救国》,使湖南成为当时全国最活跃的省份,这也是熊希龄对湖南新政最大的贡献。
湖南日报正式创办于1898年3月7日。当时,梁启超、谭嗣同、唐、陈宝珍、皮、黄遵宪等人等各界名人,以及当时一些时事派的学生,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包厢先后发表了古法、开城、中国说弱要强等言辞激烈的文章,提出了“变过去,寻虚无,唯太息有效”、“变整个新月,易服,一切制度皆太息遵循”等命题。时政派、南社等相关组织的章程和诏令也反映在报纸上。
1898年,熊希龄签署《湖南报章程》,规定宗旨为“开风气,扩知识面”,并强调“知己者优先”、“以文献综述为主”。此外,熊希龄还为报纸制定了严格具体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以提高工作效率,这一时期的报纸非常成功。1898年3月29日,陈宝珍读完《中国应该由弱变强》后,立即对熊希龄说“这篇文章太偏激,震惊世界,不适合处士”,并要求熊希龄立即撤回修改。然而,熊希龄不仅没有遵守,反而在4月1日的《包厢》上发表文章指出:“虽然易军的话偏激,但他不能真心保护,他的哀悼是持久的,他要我坚决改变,为了坚持生存和呼吸,有一种对君主的忠诚和爱国。”熊希龄开展戊戌变法的勇气和决心,由此可见一斑。1898年,1898年政变前,法院传真给他“快来北京,准备传唤”。由于重病,他无法北上。谭嗣同等“六君子”死于政变,但他活了下来。法院裁定,应“予以驳回,永不使用,并移交地方当局严格控制”。
将要建造的瓷器工业闻名于世
1904年,熊希龄赴日本考察工业和技术。回到湖南后,熊希龄两次致信湖南巡抚,提出了“办学校、办公司、选地、平分利润”的四项措施。他还积极创办湖南瓷器公司,得到了省长的支持。1905年,湖南官瓷学校正式开学,熊希龄任校长,省政府拨款12.2万白银作为开办费。为了加快人才培养,熊希龄对技术工人进行了快速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他专门设立了一个“瓷器陈列室”,将从各个国家购买的新瓷器一一展示出来,供学生模仿学习。熊希龄还在学校门前成立了“湖南制瓷公司”,并担任经理,建立生产性窑炉,实施机械制瓷。它使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学校还规定,毕业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留在陶瓷公司工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1906年至1907年,熊希龄“以业低调”。经过几年的研发,湖南陶瓷公司发明了釉下五彩瓷。这种瓷器以其多彩、可见、无形、无铅、耐镉、永不褪色而闻名于世。它赢得了许多世界金牌,如美国旧金山世博会。特别是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其公司生产的多彩釉下“双禽瓶”荣获国际金奖,享誉全球。
模仿宪政,坚持共和
1902年,朱调任常德知府,熊希龄策划创办了西路师范学校和常德中学。湖南省新任省长赵尔勋向法院举报,请撤销其“严控”处罚。他帮助赵尔勋在湖南实施新政,实现了教育救国的理想。赵尔勋继任东三省巡抚时,任命熊希龄为垦殖局代理人。清廷派五大臣留学宪政时,熊希龄被赵尔勋推荐为参赞。回国后,先后担任东三省农业、工商总局、奉天盐法路、东三省财政监察官。当时,他被认为是财务管理专家。
1904年,熊希龄捐赠袁州公馆,兴办实学,培养工业人才。还创办了醴陵瓷器公司。1905年,赵尔勋为了解除“永不用之”的枷锁,恢复前朝官职,再次坚持演奏。同年,相府段芳饰演鲍,随五大臣出国考察立宪,任二等参赞。五大臣出国期间,熊希龄请梁启超、杨度撰写宪政文章,沟通梁启超与五大臣的关系,以宪政救国。。在梁启超的宪政活动中,从制定计划、筹集资金到设立立宪会议,熊希龄都是核心人物和决策者。后来得到戴宏慈、端方的担保,被封为道士,作为外省的补充。熊希龄的杰出才能已广为人知,一时间成为国内外大臣争相争夺的对象。
1906年,赵石二勋被重新任命为四川省省长,由江苏省省长陈启泰担任,并担任江苏省农业局办公厅、江苏省咨询局组织办公室。宣被两江总督任命为监察部文案,更好地担任了咨议局筹建处总经理和南阳印刷厂主管。当时还在民间组织了宝应昌湖围垦有限公司,并关注了湖南醴陵瓷业公司。他一年到头都在努力工作。他扬利除弊、创业、敢做敢为、足智多谋的志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当时主管皖学勇政的沈、、梁启超在谈及当代人物时,“推三抓三无二”。成绩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
1909年4月,户部尚书载泽收到熊希龄交给他的《论财政书》呈件,对他所述的八条理财意见印象深刻。适合清廷清理财政,就给熊希龄打了个“四平清”的名号,派他去做东三省清理财政的督察官。1909年7月,熊希龄赴奉天赴任。次年,在泽担任主管国家盐务的大臣,并扮演熊宝为奉天的盐运大使。1911年4月,赵尔勋复职为东北三省巡抚,任命熊为东北三省农垦总局、奉天造币厂办公厅主任。三年来,熊希龄经历了金融、盐运、造币等诸多演练。从一个备受瞩目的实业家,变成了著名的盐政专家和金融专家。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历史的转折点上,熊希龄认识到,只有与时俱进,顺应民意,才是保存节日的爱国行为。所以他顺应历史潮流,拥护共和。由于他的学识和务实精神,在孙中山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时被任命为“顾问”。1913年,熊希龄当选为总理兼首席财务官。他本着“不问党,只问人才”的原则组阁,内阁被称为“一流人才内阁”。他发布了就任总理的公告和政府主要政策的声明。《宣言》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上层阶级改善法律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和建立独立繁荣的“真正共和国”的愿望。1914年2月,因不满袁世凯复辟帝制,辞去财务总监兼宰相职务。袁世凯死后,他力劝陈在民国元年恢复临时宪法,显示了他对共和立场的坚守。
“为了实现众生无量的普遍利益,一维地摩山深”,熊希龄从改善社会、爱民的角度做了很多有益于民的事情。后来致力于慈善教育,创办了国内外知名的香山慈幼院,对孤儿和穷人进行抚养。日本侵略者侵华后,他冒着生命危险呼救,救人,为抗日救国而努力,为最后一口气而奋斗。熊希龄先生终其一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是一位有利国利民之志的政治家,是一位著名的慈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熊希龄 清思不断兴何穷 ——熊希龄维新变法思想述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熊希龄 清思不断兴何穷 ——熊希龄维新变法思想述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826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