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三部曲全长近700分钟,但细细品来,几乎没有一秒钟的镜头多余。真的是匠心独运,细微之处都是功力。

一部优秀电影的开头往往非常讲究,要在最短时间内抓住观众的心。

大决战系列3部电影,每一部开头,都是颇费心思。

今天就逐一给大家介绍它们是如何开篇的。

1、《辽沈战役》开头,突出破局

作为三部曲的开篇,此片开头不仅仅是这部电影开篇,也是给三部曲开篇,奠定一个基调。更是为整个解放战争大决战历史进程,作一个总括性的回顾。

所以,这个开篇,气势雄浑,有一种深刻的历史巨变味道。

尤其是这个主席爬上山俯瞰黄河的镜头,真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气吞天下,江山我有。

电影拍摄于1991年。开头点题

在八一电影制片厂雄壮音乐片头之后,这个电影第一个镜头是主席正在向上攀登。无尽的黄土高原,让主席的身影也显得如此渺小。

黄土高原,主席步履蹒跚一步步向上攀登。

这个镜头也可以理解为解放战争前2年被动挨打的坎,爬过去了。

爬上这个山坡,就迎来了曙光。

主席在此登临,俯瞰黄河流凌解冻。大片大片的冰块开始松动,在黄河上形成凌汛。声势如雷,声闻几里之外。

这又是一个极具象征意味的镜头。

冰封的黄河开始解冻,这预示着解放战争迎来了转折点,接下来的战争局面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正如这黄河凌汛。

最后在气势雄壮的黄河凌汛中,字幕出现,386的手笔。

《大决战》三部曲电影筹拍,前期策划了好几年。据说这个影片开头设想早就谋划完毕,但是为了等这个黄河凌汛镜头,剧组等了2年才拍到这么完美的影像。

只看这短短开篇5分钟,就可以感受到这部电影的大气魄,大格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直逼而来。

2、《淮海战役》开头,气魄为主

淮海战役其实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胜负手。

自古逐鹿中原,在河南、安徽、江苏广阔战场上,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重兵集团进行了决战,蒋介石精锐经此一役,丧失殆尽。

所以影片开头就是万马奔腾,气势十足。

在万马奔腾以后,直接接一个将士们冲锋陷阵的镜头

万马奔腾这个镜头和第一部黄河凌汛一样,充满了隐喻。

如果说辽沈战役是黄河刚开始解冻,大决战格局初始;那么淮海战役就直接将战争局势拉到白热化。用主席的话说

所谓战略决战,简单说就是赌国家的命运,赌军队的命运,这个赌字很不好听,可又找不到一个更恰当的字代替它,就是这么一回事,啪的一下押上去了。正是因为如此,事情临到了面前,又禁不住心扑扑地跳,哪有这个道理,心慌地什么呢?我们不怕燃烧,我们不怕白热化,我们不怕烫着哪里,我们的手不能发抖啊!

片名之后,银幕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石磨。

石磨滚滚向前,这又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

象征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碾碎敢于阻挡历史潮流的一切。

而推磨人,正是主席。

3、《平津战役》,重在改变

平津战役开头,这次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看历史的大潮,潮起潮落。

随着镜头的转进,来到了水上长城,山海关。这也是预示着后面东野入关,奠定平津战役大局。

山海关,天下第一关,长城的最东端。我们这个古老过度漫长历史上最具符号性的象征。

接下来,镜头来到故宫。

这是大决战三部曲第一次开场不是我方主角出场。

傅作义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来到在故宫。看到了传说中的千龙吐水。

太和殿千龙吐水是故宫一大盛景,平常根本看不到。因为如此暴雨,故宫一般都暂停开放了。

他们来故宫干嘛呢?

司徒雷登说“只有站在此地,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做至高无上”

故宫,紫禁城,中国古代600年王朝最高权力的所在地。也是古代长期最高权力象征。

这部电影作为大决战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这一次开头放在故宫,讲了这么一句话,是什么用意?

因为我们的共和国,后来也就定都在北京。

这个开头告诉我们,饱经磨难的祖国,即将迎来彻底的改变。

1.《大决战三部曲 《大决战》三部曲开头,意味深长,回味无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决战三部曲 《大决战》三部曲开头,意味深长,回味无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87325.html